未來你靠什麼而活?

未來的社會只有三種企業角色:

1. 負責國計民生的資源型企業(國企、央企)

2. 負責商品流通的平臺型企業(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

3. 在各種細分領域裡有獨特產品或深度服務的小公司(價值主體)


除此之外,就是各種遊離在各種平臺上的個體,比如:網店主、自媒體、律師、設計師、會計師等等(價值個體)。

如果以上這些都沒有你的位置,你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定位了。

在社會不斷向“平臺+個體”的結構轉變過程中,平臺先淘汰掉了一部分人:各級經銷商、中介、經紀人、銷售等二道販子等。

與此同時平臺又需要很多新人:技術、美工、客服、採購、策劃等運營人員。

每一個平臺都需要一個規模化團隊去運營。也就是說,雖然大量中間商不存在了,但是大量服務人員出現了。

比如由於產品越來越趨向定製化,所以大量產品設計師出現了,比如由於產品的後期服務越來越重要,所以大量售後人員和客服出現了。

平臺的價值,就是通過運營能夠精準地將接生產者和消費者對接起來,你想要的那一個,就在這裡。

於是定製化、個性化產品越來越多,並且都在千方百計地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這就是點對點的服務。

而之前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是無法直接對接的,所以只有讓大量的中間商去充當,但是這些中間商只充當了信息橋樑作用,並沒有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也就是說:原來的投機倒把、囤積居奇、反經濟週期、低買高賣等差價思維,正在被一種創新、與眾不同的創造性思維取代。

所以未來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成為一個價值放大者,即:你要使產品或服務流經你這裡時能把它的價值放大,這樣流體才有流經你這裡的價值。而不是成為一個傳統的阻隔,讓人家必須從你這裡流通,然後去收個買路錢。

在未來的價值鏈裡,你要想獲得價值,自己首先得有存在價值。


未來你靠什麼而活?

未來你靠什麼而活?


未來社會,產品、信息、貨幣、人群的流通會越來越快速,而中間所有的阻礙,也就是傳統那些存在卻不產生價值的節點,都會被衝擊掉,比如那些加價的代理商、經銷商、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的商家、囤貨的投機者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