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頓歲月怎麼辦?蘇軾貶謫黃州的日子


蘇軾是小編最喜歡的古代文人,沒有之一。其才華橫溢、少年成名、胸懷天下、幾起幾伏、不失其志,有自己的信仰,更有著瀟灑曠達的人生態度。


困頓歲月怎麼辦?蘇軾貶謫黃州的日子

意境中的蘇軾


困頓歲月怎麼辦?蘇軾貶謫黃州的日子

代表性《赤壁懷古》

流傳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最代表蘇軾的一首宋詞,亦是巔峰之作,此詞作於公元1082年前後的黃州,即今天的湖北黃岡一帶。

詞的上闕,從大浪淘沙開始,滾滾的長江水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湮滅了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在那山崖西邊,就是傳說中周瑜大破曹操百萬雄師的地方,多麼宏偉的赤壁、那陡峭的山崖高入雲霄、刺破蒼穹,腳下恢弘的長江水掀起千堆巨浪,歷史啊,如此的驚心動魄,錦繡江山曾孕育了多少英雄豪傑,然而卻被無情的時間沖刷的乾乾淨淨。

詞的下闕,風格一轉,遙想當年歷史畫卷中,嬌美柔情的小喬、蓋世英雄的周瑜,儒雅從容、瀟灑風水,消滅曹軍,不過談笑之間、舉手之勞,這才是文人的頂級夢想,儒將風度,大英雄的氣度。

《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蘇軾心中的歷史:如畫的江山,滔滔的巨浪、雄起的峭壁、多情的美人,風流倜儻的英雄,千古流傳的功業,然後透過字裡行間,其實更多的透露出當時蘇軾的一種黯然的傷感、濃濃的蹉跎之情。“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唯有寄情於美酒、彎月、夢幻一場……

此時此刻,這首詞創作期間,正是蘇軾人生最灰暗、最低沉的一段歲月。

一、 蘇軾是怎麼到的黃州

公元1080年,四十四歲的蘇軾,攜家帶口來到了黃州。怎麼來的黃州呢?起因是一年前的“烏臺詩案”,這個政治案件,詳細說來太話長,不在本篇文章所述範圍內,僅簡單敘說一下案發前後的變化。至於案件詳情,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搜索相關歷史資料。

1、“烏臺詩案”之前,蘇軾剛被榮耀的調任湖州知州,知州相遇於今天一個地市級的一把手,是一方大員。而且此前蘇軾在杭州、密州、徐州任主要領導期間,修復水利、撲殺蝗蟲、抗洪築壩、為民造福,成績斐然,得到了當時宋神宗的嘉獎,也得到了百姓的好評

2、“烏臺詩案”中,蘇軾被朝廷衙役直接從湖州官衙裡抓捕,五花大綁,押解京城,然後投入牢獄裡長達100多天之久,期間會審不斷、屈辱、暴打、刑訊逼供都是有的。這對於一個自幼專心聖賢書、為官也是舞文動墨的書生來講,哪裡見過這種對待啊?何況一家老小隔離在外,也是悽悽慘慘。這期間,蘇軾感到自己前途險惡、生死難料,精神多次恍惚,甚至想過自殺解脫。誰不怕死呢?期間蘇軾曾與送飯的長子蘇邁約定,平時送飯,只送肉於菜,如果被判定死罪,則送魚為信。一天,蘇邁外出,委託朋友代為送飯,朋友為改善蘇軾伙食,特意送了一條魚,蘇軾看後大驚,面如死灰,絕望之餘,惶恐間寫下一首絕命詩留給了兄弟蘇轍:“是出青山可埋骨、他時夜雨獨傷神。與君今生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可見當時面對死亡,蘇軾的心理壓力也是瀕臨崩潰邊緣。

3、“烏臺詩案”後,蘇軾劫後重生,被朝廷赦免了死罪,貶謫黃州,任“團練副使、不得籤書公事”,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今天縣級武裝部副部長,但不得參與實際管理工作。這就是說,蘇軾從案發前的實職地市級市長,變成一個縣武裝部副部長的虛職。

二、 蘇軾在黃州的日子

作為一個類似取保候審、屬地看管的貶謫官員,蘇軾一家老小到黃州後的境遇,絕對不是州府上下夾道相迎、鑼鼓喧天的場面。蘇軾在黃州日子,如何度過呢?

1、 解決生存問題

蘇軾作為犯官到達黃州後,除了一份微博的縣武裝部副部長的收入外,沒有其他收入了,即使蘇軾為官多年,因性格豪放、為人大方,也並沒有多少積蓄在身。一家老小二十多口人的生存生活,就是大問題了,何況對於中國古代文人來講,除了擅長讀書寫文章、科考求官外,一般均無所長,古代像李白杜甫等在顛沛流離過程中,主要都是靠朋友饋贈為生,更悲慘如杜甫,甚至小兒子都能被餓死,可見“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然而,蘇軾畢竟與眾不同,除了是一個書呆子之外,蘇軾更是一個實踐者,沒有錢怎麼辦?錢多就多花,錢少就計劃著花。把有限的積蓄和薪水做了精心計劃,規定:每天花費不超過150文錢,把每月錢分成30份,掛在屋樑上,每天取,每天用,嚴格按照計劃行事。如果每天有結餘,就零存起來,作為待客費用。

沒有房子怎麼辦?蘇軾利用了當時地廣人稀的特點,在郊外的坡地上,申請了一片空地,大家動手,修建了五間泥瓦農舍,資金緊張,四壁簡單塗刷白色,因為在冬天雪天建成,又命名為“學堂”。

吃飯怎麼辦?蘇軾通過實地踏勘,經過多方申請,在黃州東門外,申請了一塊50畝的廢棄坡地,自己動手,開荒種地,解決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

每當讀到這些歷史典故,都特別欽佩蘇軾的這種腳踏實地的精神,如果換一般腐儒文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還死要面子,面對一家老小被貶黃州、衣食無著落的困頓境遇,除了自怨自艾、乞求朋友故舊幫助之外,別無他法。

誠然,在建房和申請土地的方面,蘇軾肯定也藉助原來一些故舊的部分幫助,但蘇軾能夠灑脫的脫掉文人長袍、穿上農夫打扮、自己動手、就地取材、蓋房刷牆、開荒種地,不固守讀書人的所謂面子,想解決家人和自己的生存問題,是一種極具現實的考量。

面子重要?還是生存重要?這是每個人在困境中,都要深思直面的糾結,何況誰規定文人種地丟人現眼了?這一點上,蘇軾看的很透徹。

2、 解決心理問題

人在事業上遭受重創或打擊之後,尤其是從曾經高位輝煌跌落下來之後,情緒都會變得低沉,也不願意出門、不願意與人交往,甚至自怨自艾、鬱鬱寡歡、衍生出很多心理疾病。當代社會,很多人退休之後,健康身體迅速垮掉,原因更多是在心理,不能適應這種失落。

蘇軾也是如此,初到黃州之後,閉門謝客幾十天,深藏在自己的世界裡,始終無法從牢獄的恐懼與畏禍的深淵裡走出來,何況黃州當時地處偏僻、文化落後,也沒有幾個能與蘇軾進行精神層面交流或指導的文化名人,蘇軾當時的苦悶,可見一斑。

然而,蘇軾畢竟是蘇軾,經過短暫低沉之後,骨子裡的曠達性格迅速展現了出來,一步步走出了情緒低谷。

事業中斷怎麼辦?蘇軾被貶黃州時,正值44歲的壯年,本來飛黃騰達的好時光,未來怎麼辦?既然暫時找不到方向,那就潛心讀書,修身養性。在黃州百無聊賴期間,正好有大把的時間專心著述,蘇軾完成了對《論語》、《周易》的註釋工作,同時博覽群書、廣泛獵取,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家詩賦。簡陋的雪堂成了蘇軾最清淨的居所。總結歷史,你會發現,文學是一個需要清淨、需要靜心的過程,古往今來那些學之大成者,思想昇華及轉變,往往是在貶謫期間催生的,王陽明之龍場、楊慎之滇南,莫不如此。黃州三年,在蘇軾的文學生涯中,是一個關鍵的沉澱期。

文化荒漠裡,沒有朋友怎麼辦?蘇軾在黃州期間交友甚多,這並不是因為黃州與蘇軾志同道合的士大夫特別多,黃州反而是一個文化荒漠,真正能與蘇軾進行心靈和精神溝通交流的大儒沒幾個。在走出初期苦悶之後,蘇軾在黃州各界都有了朋友,蘇軾認為,只要真心面對,積極的走出去,胸懷坦蕩,就能結交各界朋友。

蘇軾曾有兩句名言:“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輩田院乞兒”,意思是說上能陪玉皇大帝聊天、下可以與小乞丐玩耍。無論販夫走卒、無論僧孺大夫,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職業無貴賤,個性無所謂差異,每個人都有他獨到的見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與這些朋友的交往中,蘇軾一步步的接觸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民俗風情,也一步步豐富了自己的人生,也讓蘇軾能快樂的度過了貶謫的黃州時光。

身體健康,更是蘇軾在黃州關鍵一環。黃州地處江南,氣候溼熱,蘇軾一家人初到,水土不服,紛紛病倒,家裡甚至有老年人因此病逝。困頓中,蘇軾認識到:艱苦的環境對身體健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身體是一切的本錢。為了強身健體,蘇軾帶領一家人堅持持之以恆的鍛鍊身體,保證身體健康。關於身體這個問題,在歷來偉人或名人的人生拼搏起伏中,表現的淋漓盡致,身體不容忽視,更不容頹廢,尤其是你在困頓期,尤為重要。也許未來有事業春天,但你身體熬不到,那麼有啥用呢?

3、 總結、反思、成長

穿上農夫打扮,在田間勞作;潛心讀書,不忘文人本分;瀟灑幽默,吸納各界朋友之所長;強身健體,塑造一個陽光的自己。但作為一名心懷天下的士大夫、作為一名曾經的朝廷高官, “烏臺詩案”給蘇軾的打擊太大了,事業在人生黃金年齡中斷了,自己做錯了什麼?未來該如何經營?蘇軾內心深處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事業,蘇軾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總結、反思、成長。

勇於面對曾經的自己,勇於反省自己,曾經蘇軾,年少成名,科舉一路順風順水,進士全國第二,制舉考試皇帝欽點第一,喜歡高談闊論、好大喜功、好為人師、指點江山,出手就是洋洋灑灑幾萬字論策,沉靜下來,再回首自己,蘇軾發現那些更多的是書生泛泛空談,與社會實踐相距甚遠,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而自己恃才傲物、桀驁不馴、尖酸刻薄的性格,也正是屢屢得罪職場小人,逞一時口舌之快,遭遇“烏臺詩案”的主因之一。

蘇軾在政治立場上,是一個保守派,對於王安石的變法政策,激烈反對,認為變法政策是禍國殃民,與民爭利;正是在黃州沉澱期間,在與社會最底層廣泛接觸期間,蘇軾認知到了,誠然新法有它不成熟的一方面,但更有著其有利於當時社會的一方面。無論是新法或是舊法,有利於百姓和國家,即可,在黃州,蘇軾真正形成了自己的獨立政治見解,脫離了原有的保守陣營的桎梏,更能夠超脫、中立、更高的是看待紛爭和解決問題,這一點,對於蘇軾後來與王安石的私人恩怨化解,尤為重要。

不忘初心,在黃州期間,蘇軾並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個被看管的朝廷犯官而唯唯諾諾或明哲保身,面對當地的不良民風或習氣,蘇軾亦是積極參與糾正和改革:當地限於落後的經濟條件,貧民常常溺死剛出生的嬰兒,蘇軾一方面上書給官府、甚至託書給自己的故交官員,以官府的力量革除這種壞習氣,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民間號召力組織公益活動,成立“育兒會”等,邀請富戶參與,群策群力,養育這些棄兒。苦難和事業挫折,沒有讓蘇軾遠離社會,蘇軾反而極盡所能的去幫助那些弱者,這不是曾經風光為官時的高高在上俯視憐憫,而是一種體會人間疾苦後的關切和同情,是對生命實實在在的尊重。


三、 結束語

黃州是蘇軾一生中最灰暗的時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他沒有頹廢、沒有消沉、沒有自怨自艾,更沒有在黑暗角落獨自咬牙切齒、怨恨世界,蘇軾在黃州,耕種、蓋房、做飯、鍛鍊、讀書、交友、著述、沉澱、總結……,忙的不亦樂乎,瀟灑幽默、陽光成熟。


困頓歲月怎麼辦?蘇軾貶謫黃州的日子

赤壁懷古的意境

也正是在黃州的四年,蘇軾的文學造詣得到了質的昇華,關於赤壁的三次歌詠,尤其是《念奴嬌赤壁懷古》開創了宋詞新的方向和高度,曾經“詞”的題材只是單純兒女私情、離別愁緒的雕蟲小技,從蘇軾開始對詞的革新,“豪放”詞派開端,詞的格調上升到了抒發宏偉志向、表達胸襟抱負的層面。從此,詞真正擁有了和唐詩一樣重要的地位。

公元1084年,朝廷下旨,蘇軾離開了居住生活了4年的黃州,開始了人生的新篇章。“蘇東坡”、“東坡居士”這些名號,也都是從黃州,從黃州城門那片荒地裡由來的,黃州的一片荒地,造就了後人熟知的“東坡”二字。

黃州的時光,是蘇軾人生的一個轉折嶺。


每個人的一生,大都不會一帆風順,也會有過逆境,也可能有絕境,在漫長的黑夜裡,我們該怎麼做呢?如果你暫時找不到方向,如果你一度彷徨無措,那麼請你讀一下黃州期間的蘇軾,那麼你能做的是:沉下心來,生存下去、學習、鍛鍊、總結,等到自己生命裡的曙光……


困頓歲月怎麼辦?蘇軾貶謫黃州的日子

迎接自己生命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