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在中國,沒有哪裡的人不吃茶,產茶的地方也很多。

安徽的茶,在中國茶事地圖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一員。一個玻璃茶杯,一小撮黃山毛峰,溫度適宜的山泉水倒入,就是黃山一帶的茶民茶事。老實說,把茶喝出這般“日常”的,確實不容易。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陸羽《茶經》記載,《續搜神記·晉武帝》:“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採茗……”,這是關於安徽人採茶的最早記錄。宋《本草衍義》記載:“東晉元帝(公元317年-322年)溫嶠官於宣城上表貢茶一千斤,供茗三百斤”,可見東晉時期安徽茶就已作為貢茶。

懷素的《苦筍貼》,蘇軾的《啜茶帖》,徐渭的《煎茶七類》,趙孟頫的《鬥茶圖》,唐寅的《事茗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圖》,吳昌碩的《花開茶熟圖》,蔡襄的《茶錄》……安徽的茶味千年不絕。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相比其它對於茶事看的極重的地方。安徽人喝茶就如人世間的日常修行,街頭巷尾、公園角落、辦公室裡……隨處可見捧著玻璃茶杯的人,茶杯裡的茶湯濃得發黃,釅得發苦。

據說,老一輩的人還有幹嚼茶葉的習慣,茶湯喝完了,順便就把茶葉嚼碎吞入腹中。一杯茶喝得眾生平等、隨心隨性,大有當飲料來喝的架勢。

作為宋明理學的奠基人程顥、程頤和集大成者朱熹的祖籍地,徽州在明代開始就被稱為“程朱闕里”、“東南鄒魯”。或許正是因此,安徽人喝茶才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味道吧。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如果說外地人最熟悉的徽茶,十有八九是黃山毛峰。事實上,除了黃山毛峰、黃山雀舌、祁門紅茶、太平猴魁外,還有屯溪綠茶、湧溪火青、霍山黃芽、嶽西翠蘭、涇縣特尖、敬亭綠雪等。

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歷史淵源以及工藝傳承,溯源起背後的故事,就如同考據皖南徽州文化一樣厚重。

中國許多地方的茶事都有獨特的茶器來襯托,譬如江西茶事的瓷器,福建茶事的功夫茶器,北京茶事的小泥壺等等,而安徽的茶事,卻獨鍾於茶葉的本身。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安徽盛產好茶,自古較為出名的兩個地方,一個便是安慶,產於潛山縣天柱山一帶的“天柱劍毫”;翠綠明亮,香氣持久的“嶽西翠蘭”;品不減龍井美譽的“桐城小花”。

另外一個則是黃山:“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的“祁門紅茶”;採自黃山高峰,俗稱“黃金片”的“黃山毛峰”;產於安徽太平縣一帶,為尖茶之極品的“太平猴魁”。

《黃山志》中說:“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斷顎,謂之黃山雲霧茶”。

品鑑黃山毛峰自然也有標準,便是通常說的“形似雀咀,芽壯多毫,色如象芽、魚葉金黃、清香高長、湯色清沏,滋味鮮醇,葉底黃嫩”,總而言之,可概括為“香高、味醇、湯清、色潤”。

每年清明前後,皖南黃山到處人聲鼎沸,從茶山到茶市,莫不如是。茶山深處,人頭攢動,那是茶客,他們背上最簡單的行囊,離開家鄉奔赴皖南黃山,開始了四季輪迴的採茶之行。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千秋大業一壺茶丨中國茶事地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