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出口為什麼用桶計量而不用噸?每桶是多重?

澤泉駕校


這是趣事!原油為何統一用“桶”計量?而汽油一般用升計量?

一切源於習慣做法!

美歐是度量衡的國際早期玩家之一,由於它們把握了世界科技和貿易話語權,它們制定的計量辦法才被世界普遍接受並使用。

盎司;黃金重量單位(1盎司=28.3495克)。一般人熟悉克的概念,對盎司感到生疏,但黃金玩家不會混淆。

克拉;鑽石重量單位(1克拉=0.25克)。不少人誤以為克拉是計算鑽石大小(體積)的單位。但鑽石玩家不會混淆。

英尺;長度單位,一英尺=30.48釐米。(據說;十三世紀初,英國尺寸長度混亂,引起交易糾紛不斷,英國約翰國王召集大臣們討論一尺應該多長?沒扯出結果。約翰王憤怒跺了一腳,指著他的腳印說;“這就是一尺”,於是,英尺長度就確定下來了。

英碼;長度單位,一英碼=91.44釐米=3英尺(據說,碼的長度確定與英尺長度確定類似,亨利國王伸直手臂,豎立大拇指說,從他的鼻尖到他的大拇指尖的距離就是一碼!於是大臣們趕快小心翼翼丈量並確定下來)

1英碼=3英尺,太湊巧了吧?看來英碼和英尺來源的傳說並不完全真實。也許,英碼更可信。因為亨利王早於約翰王,先確定了1碼長度,後來的人才規定其一碼=1/3英尺。

米(公尺);法國人玩法。法國科學院將從北極點到赤道經線長度的一千萬分之一規定為1米,並於1799年在法國法定使用。奠定了今天國際長度公制(十進制)基礎。

公斤(千克);法國人玩法。法國定義了“米”的長度,就按“十進制”定義了分米。法國規定在4℃時,1立方分米純水的質量為1公斤。並用鉑銥合金制了一個高度、直徑都是39毫米的圓柱體代表這個質量。這個“金屬疙瘩”至今是公斤(千克)的基準物。

下面著重說“桶”;

桶;原油計量單位。一桶等於159公升,一桶原油大約重144.7公斤。(1噸原油大約需要6.91桶原油)。為方便記憶;7桶原油大約1噸重。

這是美國人的玩法,由於美國控制了世界原油買賣,原油用桶計量成為通行做法。


由於原油分輕質、中質、重質等種類,各地出產的原油密度比重不一,用“桶”(體積)計量顯然比稱重計量更簡單、更方便操作。

例如;買一船原油,船輪的油倉體積固定不變,一口氣灌滿了就知道體積是多少立方米,快速折算出是多少桶。若要實際稱重是多少,則比較繁瑣。

當然,普通消費者買成品油,用“升”(體積)計價更直觀明瞭。

1升90號汽油平均重0.72公斤:92號重0.73公斤; 97號0.737公斤。看來,價格與重量還是呈正比關係。


諶人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反映就是那個桶貴了的笑話:2008年國際油價140美元/桶時,國內油價6塊多/升,2018年國際油價不到80美元/桶時,國內油價卻要7塊多/升,原因是桶貴了。不過玩笑終歸是玩笑,因為現在的原油出口根本不是裝在桶裡的。陸地上的,一般都是通過輸油管道運輸,直接在出入口設置儀器計量(比如中俄原油管道,由俄羅斯遠東管道斯科沃羅季諾分輸站,經中國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運輸至大慶油田);而未接壤的比如從沙特阿拉伯進口的石油,則是通過油輪直接運輸到我國的各港口,並非我們想象中的,先一桶一桶灌裝,在運輸的,所以目前現實中根本沒有油桶影響油價的概念。

為什麼是用桶而不是用噸計量?

現實中我們計量一般不是用重量就是用體積來計量,很少會說用到桶,那麼為什麼原油會使用桶來計量呢?這其實是習慣使然。因為在早期美國人的石油是用桶來計量的,現代石油工業誕生之地的賓夕法尼亞州,1859年,德雷克們用機井打出石油後,倉促間人們直接用各類桶來盛裝石油。不過雜亂的度量衡不單給買家造成困擾,也成為政府立法和課稅的麻煩。根據一般規律,當行業發展到相當程度,統一標準勢在必行。因此最終美國人制定了42加侖制式的桶空重64磅就成為了標準(主要系這個體積大小的桶)適合放置在平板火車上,當時一節火車剛好可以放置20桶,在拉到港口運輸到各地。隨著技術的發展,雖然後來先後誕生了管道運輸以及油輪運輸,但是由於習慣使然,美國人仍然習慣按照桶來計量。

如果說美國不是世界第一強國,那麼桶計量的只會在美國,因為後續發展的很多其他國家並不使用桶計量,比如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貨目前仍然是按照國際單位千克計價,但是二戰後,隨著美國的崛起以及美元成為世界貨幣之後,美國操控著世界主要的原油出口,世界其他各國也就慢慢被迫接受以桶計量的原油了。

一桶是多重?

目前標準的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至於說多重?這個不一定,因為不同產地的石油密度、品質不一樣,因此在同等的容積下,重量也會出現偏差;目前而言,一桶石油平均的重量大致在0.137噸,也就是說1噸石油大概需要7桶石油。


鯉行者


“桶”是西方國家的石油計量單位,“桶”不僅方便石油的運輸,也便於石油交易,因此被廣泛接受

“油桶”是目前歐佩克和歐美等西方國家原油計量單位,同時也是全世界主流的石油計量單位。

首先要說明一點,噸是質量單位,而桶是一個體積單位,與集裝箱一樣。由於不同產地石油的密度不同,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一樣。通常情況下,中東的一桶原油約為為42美加侖或35英加侖,即158.9升。而1噸原油大約為7.35桶。目前紐交所一般都是使用北海布倫特原油和德克薩斯輕質原油作為標準,計算每桶石油的價格。

西方世界早在幾千前就使用木桶去運送葡萄酒,其實最開始的時候中東地區的人是用陶罐去裝葡萄酒,但是陶罐的密封性並不好,而除了中國以外,其他的民族又沒有搞出瓷器,而即便是搞出了瓷罐,瓷罐也太容易碎了,於是中東的民族就用木桶儲存和運送葡萄酒。

由於木桶是圓柱狀,因此非常便於運輸,因此越來越多的液體商品都是使用木桶運輸,例如橄欖油。後來石油被發現後,人們開始用鐵皮圓桶去裝載石油。

最先使用鐵桶裝石油的國家就是美國,在二戰之前,石油的計量單位並不統一,美國使用“桶”來計量,而蘇聯則是使用“噸”來計量。

美國使用“桶”作為單位是為了運輸方便,在最初的時候石油確實是使用桶來裝運的,油桶也就成為美國石油的計量單位。

二戰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也是世界前十大石油出口國之一,並且石油貿易是跟美元直接掛鉤的,石油價格也是由華爾街操縱的,因此其他國家被迫接受“油桶”這個單位。

很多人認為,在全球化貿易時代,使用“油桶”作為計量單位對於石油貿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油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也很方便。

但是其實現在的石油早就已經不再使用油桶來運輸了,現在的石油都是通過管道,直接從產地出來直接輸送到港口裝船,然後在運送到目的地港口,再由管道送到儲存罐。我們平時在路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運油的油罐車,但從來看不到拉著油桶運輸的大貨車。(今天的油輪不再是使用油桶運油了)

(咱們日常使用的液化天氣和汽油、柴油都是由這種油罐車運輸的)


千佛山車神


看到這個問題大家都很懵,今天我來向大家解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桶(Barrel)是目前幾乎所有最重要的原油期貨計價單位,如布倫特(Brent),美國德克薩斯西部中質原油期貨(WTI)以及OPEC一攬子參考價格(OPEC Reference Basket)都是基於桶這個計量單位。三種期貨合約交割量幾乎佔據了全球全部份額。當然還有一些區域性的原油期貨不是按照桶計價,如日本東京交易所的原油期貨是按照國際單位千克計價,但是成交量和前三種沒法比。所以這裡要說的是原油按桶計價雖然不是國際強制規定,但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標準。

  最大的誤區是有些人覺得原油的實物交易是用桶裝的,這個是最大的誤解。現在原油主要靠管線運輸,從油田運到煉油廠或者出口港;

  在石油開採中,最早用來盛石油的工具就是桶。不過那個時候的桶僅僅是一個工具,並不是用來測量體積的。後來,久而久之,大家就漸漸形成了用木桶裝載石油的習慣。最初的石油交易也是以桶為單位來計算的,漸漸的桶就成了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石油計量單位了。

  當然,這是全球所有國家都是用桶這個單位,用於計量石油的。我國就是個例外,使用的是噸。官方在發佈相關數據的時候,也是使用噸這個單位,比如我國去年一共進口的原油46190萬噸。

  要準確記住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並且瞭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為0.137噸,對於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連前蘇聯和中國這樣習慣採用公噸計量原油的國家,參與國際交易也不得不屈從“美製桶”的強大傳統。不同地區開採出來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樣的,例如國內大慶油田開採的石油7.31桶一噸,而勝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較高,6.93桶就可以達到一噸。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吧。


來聊聊車吧


這是西方國家先入為主的一種計量方法。一桶容量是53加侖,一加侖為4.546升,如果盛水的話,是240公斤,油比水要輕,這就是比重。質量差的石油比重在0.8以上,如某些國產及委內瑞拉的石油,中東產石油最好,比重都在0.8以下,人們開玩笑說那兒開採的石油可以直接加進油箱。就是因為比重不同,液體要用容積來算,早期開採石油都是用大桶,習慣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五柳風


看到這想到了一個笑話:

為什麼國際油價一直呈下跌趨勢,但是國內的油價並沒有隨國際油價下跌而相應下跌,反而不斷上漲,一度每升價格達到了7元。究其原因是:油價確實下跌了,但是油桶的價格上升了。

一直以來國際貿易或者國內商品總量的結算中都是以噸、升、立方米(主要是天然氣)

、公斤來計算,大家都能有明確的概念商品的重量,但是唯獨是石油非要以“桶"為結算單位,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根本就不知道是多大的桶、什麼材質做的、一桶多重。

那為什麼石油出口非要用桶計量呢?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石油資源逐漸被發現並開發出其用途後,大批資本家加大了石油的開採。但是,石油開採後並沒有合適的容器去盛裝這些容易洩露的液體。恰巧歐美國家都有喝葡萄酒的習慣,就像中國的酒罈子一樣。大量的木質酒桶就被就地取材做了盛裝石油的最合適不過的容器了,後來經過不斷改進用鐵質的圓桶代替了運輸過程中容易破損且製造工時長的木桶。就這樣,用桶盛裝石油的傳統就這樣延續下來了。

那一桶石油重量是多少呢?

國際原油交易以桶作單位,而普通消費者又習慣的成品油計量又是以升為單位。“美製桶”是容積單位,與公制的升、立方米格格不入,與公噸等重量單位更是根本搭不上。要準確記住1美製桶=42美加侖=158.98公升,並且瞭解每桶原油的重量平均為0.137噸,對於普通人可不是容易的事。就連前蘇聯和中國這樣習慣採用公噸計量原油的國家,參與國際交易也不得不屈從“美製桶”的強大傳統。

但是,用桶作為原油的計量單位有其一定的劣勢:

不同地區開採出來的原油密度是不一樣的,例如國內大慶油田開採的石油7.31桶一噸,而勝利油田的原油密度較高,6.93桶就可以達到一噸。


財經札記


因為油類、酒類、天然氣、液氮、氨水等多為液體,只有桶才灌裝安全,不易滲漏運輸安全些!!

至於重量多以250公升的標準鐵桶容量為準!!

至於我國的石油國內供應價為什麼高於國際油價?回答是並非我國鐵桶厚重裝的油少就價高;而是我們現在非大慶油田時代

,石油有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相反我們現在是石油進口消費國,批量進口後零售給客戶,同樣要拆零、灌裝、運輸、零售給每位需求者,自然也有損號,也有人工運輸等費用,也許中間環節還有耗子👎👎關健是國家也要盈利啊!商品市場話,哪有賠本的對不?這就是國內石油價格節節攀升常說的貴的根本所在!!!

不知我的回答是否令你滿意?

2019.05.17


用戶61958722281


為什麼原有出口用美製桶計算而不是我們日常所習慣使用的升、公升呢?這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原因。

一、為了操作方便

像原油這樣出口量巨大的貨物,在計量時是要先測體積的。而原油在還沒有做成成品之前,需要取樣測算密度、深度、灌裝儲存容積等等數據,並不是我們平時隨便稱下重量就行的,那麼在測算具體質量數據就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出口運作的時候考慮到運輸時間,用桶計算是為了更快速更方便的處理。

二、原油與質量單位的換算

我們都知道一般國際原油交易都是以桶為容積計量單位,而我們平時習慣使用的升、噸是質量單位與“桶”體積單位是無法直接換算的。如何實現計算呢,它們的換算關係如下:

1.1桶=158.98升=42加侖。美製1加侖=3.785升,英制1加侖=4.546升,每桶原油的平均重量為0.137噸,如果要把體積換算成重量,和原油的密度有關。

2. 中國及俄羅斯等國則常用噸作為原油數量單位。噸和桶之間的換算關係是:1噸約等於7桶,如果油質較輕(稀),則1噸約等於7.2桶或7.3桶。美歐等國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侖做單位,我國的加油站則用升計價。

三、以“桶”計量源於傳統

在1870年原油裝存早期,洛克菲勒成立標準石油公司時,大量使用自家生產的木桶,自立交貨規格儲存的桶都是木質的,而且就是上面所說1桶定為標準的42加侖。從早期石油交易運輸的馬車再到後來的海運、輸油管道及火車運輸,42加侖木質桶的計量相較運輸方式的變化變得有些滯後了。但是作為人們約定俗成的法定計量方式,“桶”的概念還是延續下來。像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習慣以公噸計算原油的國家在國際原油貿易中也得使用“桶”這一傳統。

雖說以桶作為國際原油交易的計量單位並不是唯一選擇,我國在國內原油開採測算時也是以公噸作為計量單位,但是在與國外市場交易中換算確實有一些不便,就目前國際市場情況而言,想要以“公噸”替換“桶”來計算還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MR火羽白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理解。

為什麼說:原油出口要用“桶”統計而不用“噸”計量,我們中國的原油計量單位是“噸”,那麼,對於西方而言,西方國家的石油計量單位為“桶”,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我個人覺得:對於西方人而言,用“桶”計算原油出口主要有兩個原因:

  • 其一,用“桶”交易是為了方便使用交易;
  • 其二,用“桶”也是為了方便使用的交易結算;
  • 其三,用“桶”交易是因為在西方人的計量單位中,他們認為“桶”這一單位比“噸”用起來,更加的方便或者說廣泛。

那麼,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為什麼西方原有出口到中國來要用“桶”計量而不用“噸”?

首先,我個人覺得石油之所以用“桶”作為計量單位的原因是我國進口的大量使用,目前都在歐美等西方國家手中,那麼,為了方便他們的計量單位,也為了符合他們的交易習慣,他們就把原油規定為桶,而不是噸。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噸是質量單位,桶是一個體積單位,那麼,我們大家都知道,由於不同產地的石油,密度是不同的,每一桶石油的重量也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在清朝的時候,山西商人交易的銀子其純度為為99%。但是,嶺南地區也就是現在的福建地區人們所使用的銀子的純廢可能只有97%左右。

那麼,由於銀子程度不同就造成了銀子交易時所購買物品的價格不同,其實原油也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再加之,由於原有的密度,如果用噸算的話,那麼,它的質量可能有些誤差,但是,如果用桶計算的話,我們大家都知道在密度上有一個換算公式,所以在這就不用解釋了。

總之,就是對桶這樣單位是體積單位,質量單位與體積單位之間,還有著較為複雜的換算關係,有些是不同產區的油密度不同,所以,為了方便用桶作為計量單位。

也就是說有體量單位作為原油交易的計量單位的因為是一桶油的質量,不同質量、不同的體積是因為密度不同,但是,它的體積也是是相同的。

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原油這個東西掌握在美國人手裡面,二戰期間,石油的計量單位根據國際上的換算單位並不是用“桶”來計量的,而蘇聯則是用“噸”來計量的,但是,美國人當時為了便於石油的交易用“桶”作為計量單位,為了運輸也為了交易方便。

所以,桶這個單位作為計量單位用著用著就習慣了。

總結

在中國人的意識中,原油可以說用桶計算起來更為方便,但是,為什麼要用桶計算了?

其實,說白了,桶作為計量單位,對石油貿易交易是十分有利的,因為桶就如同商品的集裝箱可以大規模的在海域和陸運之間調度,而且計算出售很方便,如果用工作量“桶”作為計量單位的話,由於密度的不同,其交易難度是大大增加。


國華財經


桶是體積單位,噸是重量單位。為什麼原油貿易要使用體積單位而不使用重量單位?其實這個和我們私家車加油用體積單位(升)而不是用重量(千克)是一個道理。主要原因是,習慣使然。


在石油開採中,最早用來盛石油的工具就是桶。不過那個時候的桶僅僅是一個工具,並不是用來測量體積的。後來,久而久之,大家就漸漸形成了用木桶裝載石油的習慣。最初的石油交易也是以桶為單位來計算的,漸漸的桶就成了全世界普遍接受的石油計量單位了。

當然,這是全球所有國家都是用桶這個單位,用於計量石油的。我國就是個例外,使用的是噸。官方在發佈相關數據的時候,也是使用噸這個單位,比如我國去年一共進口的原油46190萬噸。


一桶石油的重量並不是固定的。同樣的體積因為密度的不同,重量是不一樣的。石油是由輕質石油和重質石油之分的。如果水的密度是1的話,輕質原油的密度則是0.9以下,原油的密度是在0.9~1.0之間。

通過關係轉換,我們大體上可以得知。一噸原油大體相當於7~7.3桶,中間數就是7.15桶。那麼一桶原油的重量大體上是137~143千克。如果以此計算,我國去年進口的4.619億噸原油摺合就是33億桶左右。

2018年我國進口原油一共耗費資金為2400億美元,平均每桶價格達到了73美元左右。我國的這個原油進口單價,實際上和去年全球平均油價是比較吻合的。去年全球油價基本維持在60~80美元之間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