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聽力損失易致語言發育遲緩!促進聽力發展這些做法不可少

新生兒感覺周圍環境的能力究竟如何?也許比我們想象的好。

新生兒對較弱的聲音不敏感,可能是由於在出生過程中有液體灌進內耳的緣故。除了這一微小的侷限,新生兒確實具備了辨別聲音的音量、持續時間、方向以及頻率的能力。

他們的聽覺發展得相當不錯,並且很早就能將聲音與特定的意義建立關聯。

嬰兒期聽力損失易致語言發育遲緩!促進聽力發展這些做法不可少

比如,4〜6 個月大的嬰兒會對越來越近的聲音做出反應,就像他們看到越來越近的視覺刺激時一樣,預感到會發生碰撞而不停地眨眼睛。

那麼嬰兒的聽力究竟是怎樣發展的?父母在這個過程要注意哪些事項,避免孩子的聽力喪失?下面的四個心理學實驗也許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實驗一:新生兒聽媽媽聲音吮吸更頻繁。孕6周後多給孩子講故事好處多

嬰兒對聲音很感興趣,尤其是音調較高的女性聲音。不過,他們是否能辨認出媽媽的聲音呢?來看看心理學家做的實驗。


當聽到錄音機裡傳出媽媽的聲音時,新生兒吮吸奶嘴的頻率比聽到其他女性聲音時顯著增加。


如果從分娩前6周開始讓媽媽經常朗讀一小段故事,當孩子出生後,每當聽到媽媽讀這段故事,而不是說其他話時,他們吮吸奶嘴的速度便會加快,強度也會增加。


在孕期最後三個月,聽媽媽讀熟悉的故事和新故事時,胎兒的心跳頻率也會發生變化。

這些研究表明未出生的嬰兒能夠透過子宮壁聽到媽媽的聲音,對聲音的學習在出生前就已經開始了。

若嬰兒在媽媽肚子裡時,就已學習和熟悉了某種聲音,孩子出生後就會有更多的安全感,對於這類聲音就有特別的依賴,也更容易適應新環境。

嬰兒期聽力損失易致語言發育遲緩!促進聽力發展這些做法不可少

孕6周後,母親每天定時給孩子重複講一個故事

鑑於嬰兒對媽媽的聲音有很強的感應能力,孕媽應做好這三件事:

  1. 孕6周後,母親每天定時給孩子重複講一個故事,不要使用其他音頻,必須是母親自己的聲音,讓孩子和母親提前建立聲音聯繫;
  2. 整個孕期,每天晚上定時給孩子放一首固定的阿爾法波音樂,如搖籃曲。便於孩子出生後母親使用這種哼唱,讓寶寶更易入睡
  3. 孩子出生後,母親要多和寶寶說話,因為母親的聲音是孩子最感興趣,也最有安全感的事物,這種溝通和關愛利於寶寶社會關係的建立。

實驗二:4個半月可辨別自己的名字。起小名用疊音,清晰發音訓練聽力能力

一項實驗表明,到4個半月的時候,當嬰兒聽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時,會準確地將頭轉向聲音傳來的方向。


但如果是其他人的名字,即使和自己的名字發音的重音相同,他們也不會有這種反應。


5個月大的嬰兒,只要說話者的聲音足夠大,他甚至能在嘈雜的背景聲音中分辨出自己的名字。


不過這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說話者說嬰兒名字的聲音要比背景聲音高出10分貝,否則嬰兒就會分辨不出來。不過,到了1歲時,只要前者比後者聲音高出5分貝就可以。

這麼幼小的嬰兒也許並不知道這個名字指代的是自己, 但是他們確實在很早的時候就能夠分辨出經常 聽到的詞語了。

在生命的早期,嬰兒不僅對聲音表現出了密切的注意,而且已經能夠分辨基本的語言單位音素。

嬰兒期聽力損失易致語言發育遲緩!促進聽力發展這些做法不可少

4個半月的寶寶已經可以分辨自己的名字

美國心理學家Peter發現,2〜3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分辨非常相似的輔音(如“ba”和 “pa”)。對於以英語為母語的家庭裡,不到1周大的嬰兒就已經能夠區分元音字母a和i了, 他們甚至能夠將單詞劃分為幾個獨立的音節。

以上實驗結果也提醒父母要在寶寶嬰兒期做好以下幾件事:

  1. 孩子出生前就想好寶寶的小名,小名應使用類似於“安安”“落落”等疊音。出生後就要用這個名字和嬰兒交流,幫助孩子建立最初的語感;
  2. 儘管嬰兒不能對父母的語言做出回應,但還是應堅持和寶寶說話,特別注意多使用單音節的詞語,語速放緩,以讓孩子聽清每一個發音

實驗三:6個月能將聲音和物品進行聯繫。用鬧鐘等訓練聯結能力效果好

心理學家讓6個月的嬰兒坐在嬰兒椅上,旁邊放一個電動玩具,給他們播放字母“ A”或“I”的錄音。


之後,將嬰兒分成兩組,其中一組在每次播放完“A”的 聲音後,電動玩具就啟動,而另外一組在每次播放完“I”的聲音後,電動玩具就啟動。


幾次之後,嬰兒逐漸習得了這種強化聯結:當聽到“A” 或“I”的聲音時,他們會習慣性地轉頭看電動玩具,因為他們認為玩具會被啟動。

這個實驗給我們展示了嬰兒分辨語言的聲音的能力以及習得強化聯結的能力,即使是母語語言系統之外的聲音,他們也一樣分辨得很好。

嬰兒期聽力損失易致語言發育遲緩!促進聽力發展這些做法不可少

6個月具備聲音的聯結能力

總之,嬰兒對各種語言特點有很好的敏感性,基於此實驗結果提出如下建議:

  1. 多給孩子準備搖鈴類的聲音類抓手玩具,讓孩子熟悉這些聲音;
  2. 6個月後,在給孩子加輔食後,可以用鬧鐘-吃飯的強化聯結建立孩子的飲食習慣,通過特殊聲音讓孩子逐漸建立時間意識;
  3. 少給嬰兒提供有聲光電類的玩具,因為這些物品不僅會損害孩子的視力發育,更重要的是視覺、聽覺多通道信息會給孩子產生選擇信息干擾。

實驗四:嬰兒期反覆中耳炎易致語言發育遲緩。做聽覺定位檢查防患未然

一項追蹤調查發現,與只得過一次中耳炎的同伴相比,那些在生命早期遭遇中耳炎復發的兒童表現出了語言發展遲滯,而且在小學初期學習成績也相對較差,這些兒童的聽覺注意能力落後。


年齡稍大的曾患慢性中耳炎的兒童在回想一系列字詞以及理解語法複雜的句子等測試也表現較差。


曾患慢性中耳炎的3歲兒童可能會面臨社會技能缺失的危險,因為他們在大部分時間裡都自己玩耍,而較少跟幼兒園裡的小朋友進行積極的社會交往。

6個月至3歲是中耳炎的高發期,上述研究表面那些有中耳炎復發經歷的孩子在言語理解方面存在困 難,這將會阻礙語言及其他在童年早期萌發的認知能力和社會技能的發展。

嬰兒期聽力損失易致語言發育遲緩!促進聽力發展這些做法不可少

6個月至3歲是中耳炎的高發期

所以嬰幼兒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父母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項:

  1. 若在新生兒第一次聽力篩查出現異常後,要及時謹遵醫囑,按時到醫院複查
  2. 寶寶在18周時就會對聲源刺激做出反應,既聽覺定位反射。這種反應可作為早期聽力篩查的重要依據;
  3. 經常在寶寶183-305釐米的地方叫他,通常孩子會將頭轉向你,多換幾個方位看孩子是否做出反應。若孩子連續3-4天不能做出回應,就需要及時就醫;
  4. 經常性的聞一聞孩子的耳朵是否有異味,若出現發臭等味道或有炎症,這時也應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