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是如何鬧洞房的?

剛發現


改革開放前,大多數新人成婚是父母、媒妁之言,而且成婚前很難見面,那時的鬧洞房換種說法是:眾人幫新人調情。改革開放後,隨著各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入,人們思想日益進步與開放,特別是近些年,不論城市還是農村,只有少數地方延續著古老的婚禮儀式,大多新人都偏愛“中西結合式”婚禮,而鬧洞房也更多的是和大家一起娛樂。


現在我們這邊的新人結婚,不管去酒店還是在自家舉行婚禮都會請專業的司儀當主持(更多的是婚慶公司或者表演團隊的)。婚禮過程大致是:介紹新人各自的過去與他們的相識、相知、相愛的過程,然後是男方家長(一般是父親)及新郎出場,隨後新郎用愛的表白請出新娘(由父親陪同,不禁讓木木想到那首《父親》),接著新人改口,最後“鬧公公”(有些是飯後鬧),公公用一些喜慶幽默的話總結婚禮並邀請賓客入席就宴(有的是主持完成)。


為什麼沒有鬧洞房呢?木木分析如下:一是,現在很多親朋好友在新郎迎親時就會“鬧”,婚禮舉行大多在中午,鬧洞房有些不合時宜;二是,體諒新人為婚禮的勞累,適當言語熱鬧下表心意;三是,經濟、思想與文化的多元化融入,好多新人會選擇去“度蜜月”;四是,現大多數新人舉辦婚禮時新娘已懷孕,實在是不便;五是,新人不願在眾人面前表現。

婚禮圖的就是喜慶熱鬧,鬧洞房已不再是缺一不可,更有甚者,不喜繁瑣的過程,直接領證和雙方父母或幾好友聚頓餐完事兒。不管是個怎樣的婚禮,木木覺得婚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在此祝福大家婚後生活都幸福美滿!


小子點木


感謝題主精彩描述!


可以看出你們“錦和新城”農村不愧是現代化的萬人村,僅僅從伴娘的裝束也能看出來你們村牛!33個村莊5萬農民聚在一起記住,而且還都住別墅!姐姐還是第一次聽說!除了羨慕嫉妒還是羨慕嫉妒。😊

接下來咱們言歸正傳。你們這村不但人時髦,這鬧洞房的方式也格外新潮啊!

炎炎夏看這伴娘被冰花噴著,是不是太爽了!再不躲開就成冰雕了!這應該是極致娛樂藝術的體現。根據你的描述,從前鬧洞房可沒有這麼文明,人們會把綠豆和鍋灰砸向一對新人,把新人身上弄的髒兮兮的,而且我感覺綠豆如果砸過去的話,應該會很疼的吧!現在,人們用彩罐、噴雪和禮花噴向新人。所以可以看得出來,經濟越發達,社會越進步,這鬧洞房的方式也就越來越文明和理智了!

可我們這裡農村鬧洞房還遵循著許多的老傳統。比如在新郎即將迎娶新娘的時候,把公公婆婆臉上弄個大花臉,脖子上掛牌子或者胡蘿蔔、酒瓶子這些,旁邊的人說一些不堪入耳的話,有的年輕人還用柳條抽打新郎,說什麼新婚三日無大小!在姐姐看來,身上總會起雞皮疙瘩。

而且現代人越鬧越擴大化,以前只鬧公公婆婆,現在連丈人,丈母孃也難逃苦海啦!因為計劃生育有的人家只有女兒,所以人們就想出了給丈人丈母孃也來個大花臉,還讓女婿背丈母孃,才能進新娘的門!

這些場面雖然姐姐感覺彆扭,但總有人樂此不疲。說什麼新婚就必須熱鬧一下,要不沒有氣氛!還有些鬧伴娘的就更難接受了!那不是揩油嗎?

不過總的來說,這些尷尬的鬧洞房場面應該是越來越少了!畢竟人們都忙,在正月和臘月裡的婚禮上人多一些,其他時候,人們沒這麼多興致了。

等什麼時候我們這裡的農村也建設得像你們那樣現代化和富裕起來,這些鬧洞房的陋習也就失去市場了!

大家夥兒各自的農村又有什麼不同的鬧洞房方式呢?歡迎留言分享,交流不同看法。

在此,祝題主表弟新婚快樂!也祝你們全家生活幸福。


村姑說村事


隨著時間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高,以前那種低俗,骯髒人風俗習慣基本減少了。人生最快樂的事情就是鬧洞房那一晚,一般鬧洞房都是幾個要好的朋友。拿一個蘋果加滿那個牙籤然後在上面討一根繩子,讓新郎和新娘一起扒開。把蘋果上面的牙籤一根根地吃開,或者是拿一根糖長長的。用繩子把中間套住。然後吊起來要新郎和新娘兩邊一人吃一口,但是嘴不能碰到。嘴碰到了要懲罰, 或者是拿一個蘋果插滿牙籤套在嘴上,讓他在那裡搖。用力搖,把那個插滿牙籤的蘋果搖到新娘家那裡。搖不到就碰到自己要害那裡大家都開始哈哈大笑!





農村啊飛


現在農村鬧洞房怎麼說呢,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俗,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像我們老家,要是春節年輕人都在還熱鬧些,如果在平常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結婚也不熱鬧就是親戚朋友過來坐下來吃個飯,在春節年輕人不行,要鬧洞房的叫新郎找鑰匙開櫃子,吃蘋果等一些活動,我們那邊一般的不像網上傳的把新郎綁樹上什麼的,脫衣服,鬧伴娘什麼的那太不文明瞭,我們那邊就是鬧一新娘倒個酒點個煙,晚上年輕人在一起打打牌,新娘在一邊倒水,玩到十二點左右就都各回各家了,這就是我們那鬧洞房的風俗。






銘順的生活


鬧洞房是很多婚禮過後的的一種習俗,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鬧洞房,但是有的礙於習俗還是隻有被鬧洞房,但是鬧洞房一定要文明,如果出現各種不文明情況,最好就只直接翻臉,對方都不給面子,直接報警最好!

為什麼要文明鬧洞房?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鬧洞房發現成不好的事件,很多人因為鬧洞房翻臉,甚至大打出手。這些都是不文明的鬧洞房給鬧到。甚至有的一些流氓乘機佔新娘和伴娘的便宜,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鬧洞房,很多人也因此不鬧洞房,完全就是胡鬧,迷信,沒有必要的事情!有的礙於長輩和習俗,就約定了只能文明的鬧洞房,不能胡來,所以就有了現在大夥文明鬧洞房的想法!

1、調查中79.2%的受訪者都曾經歷過“鬧洞房”,60.9%的受訪者直言並不喜歡“鬧洞房”婚俗。

2、調查中74.3%的受訪者認為“鬧洞房”無助於促進婚姻關係,17.0%的受訪者認為會有負面影響。

文明鬧洞房招數

鬧洞房招式:

1、五子登科:考驗新人互相配合的默契,找根紅繩子,新人用嘴各叼一頭,中間繫上一支點燃的香菸,在桌上放5跟豎直的火柴(可插在水果上)然後新人不能用手幫忙,兩人合作把5根火柴全部點燃。

2、口紅訴真情:讓新娘口含一支口紅,在新郎臉上寫下“I LOVE YOU”,再讓新郎和新娘臉貼著臉,直至新娘臉上也印上“I LOVE YOU”,大家都認可為止。

3、心心相印:將一個氣球夾在新人胸前,限時間內走畢一段路而不讓汽球掉下,到終點時要合力把汽球壓破(不得用手),以示成功。

4、口福不淺:新娘蒙著眼睛,喂新郎吃蛋糕。新郎的頭不能移動,只能用說話提示新娘的方向。

5、十全十美:充分發揮新人的肢體語言能力和文學表達能力,利用兩人的身體結構作出一到十的數字造型,每一個數字要說一句美好的成語。

鬧洞房的來歷

關於鬧房習俗的來歷,我國民間有兩種說法。

1、一說源於驅邪避災。相傳,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夥迎親隊伍之後,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於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先到了,並躲進洞房。他建議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勢眾,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於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裡嬉戲說笑,用笑聲驅走邪鬼

2、鬧房來歷的另一種觀點認為,鬧房首先在北方出現,而且開始時主要是新郎,這大概與北方民族的生活習性有關。他們以狩獵和遊牧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時忍受棒打可以證明一個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所以鬧洞房其實也是好的寓意,古時候的人鬧洞房都是很文明的,根本不可能出現現在新聞中的各種惡俗的鬧洞房,這完全就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鬧洞房的機會罷了,所以最好的就是事先聲明不能胡鬧,有的新郎就對伴娘說過如果有誰敢動手動機你直接耳巴子往臉上招呼,不用留情面!

結語:文明鬧洞房,從你我做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仔A


記得小時候的時候那絕對是有意思的,現在隨著人門的生活壓力太大了,還有喝酒不能開車,大家基本沒有以前那麼鬧洞房了!


農民工村村


農村都是訪最原始生活時代進行鬧洞房。


林悠谷優選張林書


30年前鬧洞房,那叫一個純樸而失粗獷,亦是文明的傳承。記得7歲那年鬧洞房,用四言八句的說唱方式表達對新人的祝福。例:我一腳邁進新人房,新人房中亮堂堂,上面高掛紅羅帳,下面矮鋪象牙床,左邊擺起冤枉枕,右邊擺起枕冤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