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


作者 王靜波


......傘......

下雨天,打一把傘,遮風擋雨。

打著傘,在風中雨中,就有了一個空間,吹不著風,淋不著雨,就像有了一個房子。傳說3500多年前魯班發明傘,就是因為他的妻子想要一個隨身移動的亭子,可以在雨中行走。傘原來是愛的產物。

雨中打著傘,心裡會覺得穩妥,自在,有依憑。傘下的空間是自己的,可以自己做主。即是外面雨水淅瀝,也可以享受著自己獨佔的傘面、傘骨之下直到地面的無雨的空間,可以在雨中自由行走而不溼身。傘也可以遮擋視線,如果不想看,就可以把世界擋在外面,人就在一個自己的安全的小世界。即使是在陌生地方,甚至是在無助黑夜的雨中,只要有一把傘撐著,對外部的陌生和黑暗就少了懼怕。

如果,有人進了你的傘,就像進了你的家。如果是你的朋友,傘讓你們更為親密。從前有一首歌,“我們倆,一起打著一把小雨傘”。傘成了愛情萌發的溫室,愛情的傘,越小越好。如果一個陌生人闖進了你的傘,那種驚嚇不亞於被人私闖民宅。

下雨天,你什麼都沒有,但有一把傘,你就擁有一個世界。

3000多年來,相比人類其他用物,比如房子、衣服、交通工具、通訊設備等,傘幾乎是一成不變的。都是由傘面、傘骨、傘把三部分構成,結構簡單。變化的只是傘的材質。如傘面,以前是樹葉、羽毛,後來是油紙、油布,現在是防水的化學織物。傘的根本用處也不變,就是遮風擋雨。

但遮風擋雨的功能,隨著時間的流失,積澱了更多的意義。帝王將相、達官貴人出行,必有傘做儀仗。黃色羅傘、萬民傘、華蓋,撐立於帝王之側,烘托帝王威儀,傘亦有了威儀,有了品相。皇帝用傘遮風擋雨,演化為皇帝庇佑萬民。這樣的傘就特別華貴,特別重要。

湖南桃江的鄉間有“趁高把傘”之說。如果想得到某個人的照顧,便說“趁你的高把傘”。大概,傘越大,把柄越長,撐得越高,就可以為更多的人遮風擋雨。

撐一把傘,給自己擋住風雨。但有時,自己沒傘,或者風雨太大,根本撐不住,就特別希望有人撐一把大傘,罩著自己。

在暴風雨中能為你撐傘的人,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他有傘,二是他力氣大,三是他願意為你撐傘。

誰能為你撐傘?誰會為你撐傘?小時候,是爸爸媽媽為你撐傘。爸爸媽媽具有無窮的力量,下雨天用傘和身體,把所有風和雨都擋在外面,孩子只管無憂無慮。長大了,在暴風雨中為你撐傘的,在中國傳統中,主要是家族。家族血緣關係的支撐,是一個傳統中國人的安全安心所在。

血緣家族制度的崩塌,中國個體人用了幾千年的大傘倒了。風雨仍然很大,竟只能靠自己撐傘了,在大風大雨中,撐不住,該如何是好?正如尼采喊出“上帝死了”時,西方人經受的恐慌一樣,我們惶惑無措。我們要尋找一個有力量的依靠,一把大傘,一個強壯的撐傘者。

“聰明人”在家庭之外廣交人緣,結成各種關係網,密緻周全的人脈網絡織成了傘。網絡中的人,彼此撐傘,以躲過各種風雨。但這種傘 很不牢靠,往往是風和日麗時呼朋喚友,風雨交加時做鳥獸散。

還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權力,為了換取種種私利,為眾多人 撐起保護傘,以避過法律法規的鋒芒。這種傘往往擋不住正義的暴風驟雨,結果大多是傘翻人倒。倒的包括撐傘人和躲雨人。

那麼現在的中國人,暴風雨來臨,自己撐不住傘時,靠誰來撐傘擋住那伴著雷電交加的傾盆大雨?沒有上帝,沒有神仙,祖宗庇佑後人也無法確證,真正能依靠的,是國家。這可能就是中國人特別愛國,特別希望國家強大的原因吧。

傘,一般而言,只有雨天才用,平時都是收起來的。陽光明媚,春暖花開之時,沒有傘也罷,最多曬黑一點。和風細雨、小雨淅瀝時,要自己撐把傘,否則淋溼了容易感冒。暴風雨來臨時,一個強壯的、愛你的撐傘人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國家就是這個強壯的、暴風驟雨中護你周全的撐傘人。疫情瘋狂肆虐,在國內的人,有國家撐起的大傘,終於即將熬過去了。國外疫情的暴風雨已經來臨,海外留學的、旅遊的、工作的中國人,渴望回到祖國撐起的大傘之下,躲過這來勢洶洶新冠病毒,是很正常的。

祝願中國這把傘越來越大,越來越穩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