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在真實的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位武林大俠在擂臺上以武術擊敗了猖狂不可一世的日本武士,為掙扎在亡國線上的中國人贏得了尊嚴,鼓舞了國民奮起抗戰的勇氣,他就是中國最後一位鏢師李堯臣。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投身鏢局

1876年,李堯臣出生在河北冀州李家莊一個習武世家。由於家境貧困,李堯臣稍大一些就得幫家裡幹農活,同時也開始習武。李家莊習武氣息濃厚,農閒的時候,無論老少,都會在場子裡練武,刻苦些的,晚上還要挑燈夜練。所以,當地人們見面的問候語不是問大眾話——“你吃了沒”,而是問“你熬過兩盞油燈嗎”。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李堯臣當時練的是太祖拳,這種拳相傳是宋太祖趙匡胤所創,注重實戰,攻防兼備,招式凌厲。逢上趕集的時候,李堯臣最喜歡去的是離家不遠的絹子鎮,而非縣城,他總認為絹子鎮要遠比縣城熱鬧,而且這裡有他最豔羨的一個地方——會友鏢局。

1890年,十四歲的李堯臣為了生計隻身來到北京,在一家荷包行裡做學徒。經過打聽,李堯臣才知道會友鏢局原來在北京還有總局,是京城八大鏢局之首。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會友鏢局坐落在北京前門大街上,這是條異常繁華的商業街。會友鏢局的創始人宋彥超曾是道光時期清軍“神機營”中的軍官,後見官場黑暗,報國無門,遂棄官創辦了會友鏢局,取“以武會友”之意,並很快以其絕技“三皇炮錘”(三皇即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黃帝,此拳出手如捶,發勁如炮,故名炮捶)闖出了會友鏢局的名頭。

宋彥超歸老後,其徒弟孫德潤、於檻、張殿華等人接掌鏢局,並將生意擴大,當他們相繼辭世後,則由孫德潤的兒子孫立亭及王蘭亭、王豪亭、王顯亭四人接掌鏢局,四人江湖人稱“四大亭”也叫“四大金剛”,其中孫立亭是總局掌櫃。此時,會友鏢局在南京、上海、天津等地皆有分號,員工千餘人。與別的商號不同的是,鏢局中人猶如江湖一大門派,全是師父弟子,師兄師弟,師叔師伯的關係,親似一家。

同興公鏢局和會友鏢局都是中國著名的鏢局。其中會友鏢局,開設於北京前門外大街,是設立最早的鏢局之一。鼎盛時鏢局有師徒一千餘人,能走水旱兩路鏢。

會友鏢局作為京城鏢局行業的大佬,業務非常廣,除了廣為人們熟知的押運貨物和保護人物之外,為大商號負責安保,以及為達官富商看家護院都是其生意範圍。

李鴻章是會友鏢局的“譽東”,相當於現今的名譽董事之類,也就成了會友鏢局在官方的大後臺,這保證了主要跟官匪兩道打交道的會友鏢局可以順順當當地做生意,至少不必擔心來自官方的刁難找茬。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李堯臣身在荷包行,心在鏢局,終於在機緣之下認識了會友鏢局的總鏢頭宋彩臣,得以拜其為師。1894年,李堯臣正式加入會友鏢局,第一步就是要跟師父學好武藝。在宋彩臣的精心調教下,李堯臣功夫進步神速,不久就達到了跟隨師叔伯和眾師兄們押運鏢車的資格。從此算是真正進入了充滿刀光劍影、恩怨情仇的江湖世界了。

慈禧賞劍

會友鏢局最重要的一份生意是將地方稅銀押解赴京,輸入國庫,也就是俗稱的押皇槓。皇槓數額巨大,歷來就是各路賊匪垂涎的對象,押運風險很高。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李鴻章是會友鏢局的“後臺”,他在京城的府邸是由會友鏢局來護衛的,這也使會友鏢局可以順當地做生意,至少不必擔心官方的刁難。

1900年7月21日凌晨,李堯臣一行人在西直門外遇到了身為皇家鏢師的大師兄翟禹臣,翟禹臣說外國軍隊很快就會打進京城了,慈禧已經準備好帶著皇帝和宗室大臣們逃往關中避難,國難當頭,請李堯臣幫忙一起護衛皇室西行。生平頭一次遇到此等驚天大事,李堯臣有些愕然,他幾乎是器械性地點頭答應了大師兄。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8月14日,八國侵略軍對北京發動總攻,次日凌晨,慈禧帶領皇室及眾臣倉皇從神武門西逃,李堯臣和眾師兄弟加入到皇家衛隊,擔負起斷後的重任。一路狼狽奔行,所幸有驚無險,一直到了山西境內,李堯臣才與師兄翟禹臣惜別,返回京城。

此時,京城早已在16日徹底淪陷,紫禁城被侵略者搶掠一空,圓明園也被縱火焚為灰燼。李堯臣自嘆一身武功,卻什麼也做不了,只能閉門自保,令他非常痛苦,他第一次真切地體驗到國家軟弱被外國人任意踐踏是何等的恥辱。

慈禧在西行途中派人不惜一切代價向洋人求和,1901年7月25日,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訂。半年之後,慈禧才終於回到北京。為了迎接慈禧迴歸,大臣們張羅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活動,廣邀民間獻藝,八大鏢局中身懷絕技的人在受邀之列,其中就有李堯臣。李堯臣的“八仙慶壽劍”憑著吉祥的名字入選表演節目。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表演當天,李堯臣生平第一次進了頤和園,恭恭敬敬,並不敢到處多看美景,臨到他登臺時,小太監將他引領到大戲樓,大戲樓的對面,慈禧和貴臣們端坐在頤樂殿品茶等著欣賞。李堯臣長劍劃空,縱身騰躍,游龍般舞起劍來,慈禧看得目不轉睛,很是高興。當李堯臣表演完收劍後,慈禧連贊“劍氣詩情”,於是,吩咐大太監李蓮英賞賜一口長虹寶劍。——慈禧賞賜李堯臣一口寶劍,不單單是因為李堯臣劍舞的好,還因為李堯臣是為朝廷抓住劫皇槓賊匪的功臣。

追殺劫鏢賊

事情發生在慈禧回京之前。《辛丑條約》簽訂不久,會友鏢局接到一項來自官府鹽法道的生意,讓他們從保定押運十萬兩餉銀到天津。總鏢頭宋彩臣選定經驗老到的焦朋林和盧玉璞作為鏢頭去押運。不想,這消息卻不脛而走了。

李堯臣有個老鄉叫宋錫朋,外號“黑煞魔王”,武功高強,糾合了一群兇狠之徒當起了山大王。當他打聽到有一筆十萬兩的官銀正從保定押運到天津後,就揀選了功夫拔尖的六七十名手下去搶劫這筆皇槓。

押運餉銀的船行到西河口時,被一群稅務司的官兵攔住,說要上船檢查貨物。鏢師們見他們穿著官衣,就放他們上船了,誰知道這些官兵上了船後就抽出刀向鏢師們砍殺起來,八位鏢師倉促應戰。

倚仗過人的武藝,八位鏢師與宋錫朋這夥劫匪混戰良久,四位鏢師被殺害後,焦朋林和盧玉璞也受了傷,眼見拼殺不過,剩下的四位鏢師只好跳水逃生。他們逃上岸後,立刻向當地官府報案。因為距離案發地比較近,官兵們趕到時,劫匪們仍然在搬移銀子,見官兵殺到,趕緊帶著已經轉移到手的銀子奪路狂逃。

焦朋林和盧玉璞帶傷回到會友鏢局詳說了劫案經過後,大家無不為四位鏢師的慘死悲痛萬分。宋彩臣告訴大家,李鴻章已經下了命令,要求鏢局必須在百日之內抓住劫匪。可是,連劫匪是誰大家都一無所知。宋彩臣讓焦朋林仔細回憶為首劫匪的容貌特點,焦朋林想起來說,為首的劫匪身形高大,長得黢黑,手使一口鑌鐵大刀,武功出眾,說話口音跟李堯臣師侄很像,而且其他賊都稱他為“宋王爺”。

聽到這裡,李堯臣立刻就猜出了這賊頭正是自己的老鄉宋錫朋。於是,宋彩臣派李堯臣帶領大刀劉德勝、神彈子白雲峰兩位師兄回冀州李家莊調查。

李堯臣等人剛到冀州就發現了宋錫朋的蹤跡,他只和一個叫侯登的手下回到了冀州,本是為了回家鄉尋仇,結果露了底細被兩個捕快追蹤到,兩人殺了捕快後又逃走了。李堯臣將消息快馬送回北京,宋彩臣即刻讓幾十位鏢師趕往冀州支援。

眾多鏢師們在李家莊通往縣城的各個道路附近掃地式搜索,終於在一天晚上搜到一個墳圈子時,在一處廢屋找到了宋錫朋和侯登。幾位鏢師報仇心切,率先衝向廢屋,結果被宋錫朋用火槍給射殺。

大家隨即改變策略,在遠處用暗器和飛石攻擊廢屋,很快將宋錫朋的彈藥消耗光了。宋錫朋脫掉上衣,提著一把刀衝了出來,叫囂著要跟鏢師們單挑。李堯臣等人壓住仇怒,派出師兄弟去應戰,結果連派兩人都被打敗。宋錫朋狂妄起來,還指名道姓讓李堯臣出來交戰,聲言要看看這位也會功夫的老鄉到底有幾斤幾兩。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李堯臣接過師兄劉德勝拋過來的大刀,幾步躍到宋錫朋面前。兩人擺開架勢,緊盯著對方。開打幾個回合後,李堯臣逐漸佔住了上風,宋錫朋拼力招架,但仍防守得密不透風。眼見憑刀上功夫一時拿不下宋錫朋,李堯臣腦筋一轉,騰出一手變換招式,使出了“三皇炮錘”拳法,果然奏效,宋錫朋剛為李堯臣變招而吃驚,其肋上就結結實實地捱了一記重拳,登時趔趄著委在地上,李堯臣騰上前來一下子擒住了宋錫朋。

而侯登卻趁著兩人交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跳出墳圈子逃走了。李堯臣與眾鏢師押解宋錫朋回到京城,慈禧下令將宋錫朋押送到保定給砍了頭。正是因為這件皇槓劫案,慈禧記住了李堯臣的名字,所以在李堯臣頤和園獻藝那天,她才格外開恩賞賜了長虹寶劍。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擂臺揚武

日寇佔領北京後,李堯臣更名為胡禹欽,在北京護國寺附近賣藝為生。不久,一個叫武田熙的日本間諜盯上了他,以李堯臣妻女做威脅,逼迫李堯臣跟他比武,時間是農曆三月初三,地點是蟠桃宮(崇文門東大街東口)。

這天上午九點,比武正式開始。首先登場的是日本少佐牛島一雄,他走到臺前,鞠了個弓說道:“各位武林高手,今天由興亞院文化局主辦的這次比武大會旨在促進日中文化交流,增強日中友誼,任何人都可以上臺比武,比武前要立下生死狀,勝了的有獎,敗了的打死打傷要各自負責,決不抵償。”

“要是打死你們日本人呢?”臺下有人喊道。

“無論是日本人打死中國人,還是中國人打死日本人,都是按照比賽規則,決不抵償。比賽時要正大光明,不能以暗算取勝,否則勒令退場。”牛島一雄說完退了下去。

輪到武田熙和李堯臣上場了,武田熙上來就是招招採取進攻態勢,拳力剛勁,李堯臣一連避讓三招,將對方的拳勁和路子摸了個大概,然後才用三皇炮錘拳法以守勢接招。又過了幾個回合後,李堯臣開始轉守為攻,數拳都擊在武田熙的身上——為了避免給這個日本人造成重傷,令他報復自己家人,李堯臣擊在對方身上的拳都減了幾分力道,不會讓武田熙當臺出醜。

武田熙苦苦支撐,喘息急促,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可比他年紀大很多的李堯臣仍然像剛上臺一樣精力充沛。連續兩次被李堯臣擊倒在地後,武田熙拼盡全身力氣又打出了一拳,李堯臣見狀則以柔化剛,用棉掌相迎,先承後撞,一氣呵成,將武田熙撞得坐在了地上。

武田熙並不就此罷休,一怒而起,走到擂臺邊拿起兩把東洋刀,一把扔給李堯臣,同時舉刀向李堯臣劈來,李堯臣接住刀,本能地使出無極刀法相御,一腳踢飛了武田熙的刀。一切發生在閃電之間,武田熙驚呆了幾秒,才抱拳詐笑道:“領教了。”

牛島一雄隨即走上來宣佈兩人打成平手。但是臺下的武林人士們可都看清楚了,李堯臣已經打敗了武田熙。

這次比武未達成所願,令武田熙非常憤怒,很快他又組織了一場規模更大的比武,誓欲挫滅中國人百折不撓的自強精神。

1943年,武田熙在北京、南京、天津、上海設下四處擂臺,然後強迫各地武林人士來抓鬮,以決定每個人到何處比武,李堯臣抓鬮後,被安排到南京打擂。這一次,武田熙對李堯臣動了殺心,他讓牛島一雄等八名日本高手結成“七狼八虎下高山”的組合來跟李堯臣對打,也就是說李堯臣要在擂臺上同時跟八名日本高手決戰,而此時,李堯臣已經年逾古稀。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南京比武的擂臺設在夫子廟,日本人搭建了寬敞氣派的擂臺,臺下安放長條凳供觀眾坐,可容一千多人。日本人這回信心滿滿,認為一定會在擂臺上打死李堯臣,給臺下的中國人看。比賽如期開始,當臺下觀眾看到臺上是八名日本年輕壯漢對戰一名中國老頭時,紛紛叫喊不公平,但日本人主宰著比賽,中國人的聲音他們一概不聽。

李堯臣穿著一身海藍色的練功衣,手中一柄短劍,站在臺上卻是沉穩泰然,他對面是手持短棍,身穿全副護具、頭盔的八名日本武士。“咣——”一聲鑼響,比武正式開始。八名日本武士各以致命招數齊齊向李堯臣進攻,李堯臣身形百變,只聽得短劍“唰——唰——”作響,數個回合之後便削斷了幾根日本武士的短棍,然後拳腳齊施,八個日本武士沒多大功夫就敗下擂臺。這次日本人沒法耍賴,只得宣佈李堯臣獲勝,全場觀眾雷聲歡呼起來。

最後的鏢王——李堯臣

新中國宣告成立後,李堯臣被請去中南海獻藝,榮獲“國民藝術家”的稱號。之後,李堯臣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傳揚武術方面,且多次擔任北京市及天下武術比賽裁判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