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2歲進中科大少年班,31歲成哈佛大學教授,暫時不考慮回國

尹希:12歲進中科大少年班,31歲成哈佛大學教授,暫時不考慮回國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學習從來宜早不宜遲,特別是對天才少年來說,儘早求學求知,才不負天賦,不蹉跎時光,否則將成為下一個傷仲永的時代哀嘆,泯滅天資,蛻為眾人。

碾壓群雄

1996年9月6日,人民日報刊登一篇報道,赫然幾行大字寫著,“北京第八中學少兒班12歲的尹希以 572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為該校最小的一名學生”,報道一出,人們都知道了這位天才少年。

少年班,顧名思義是為了智力超群的少年而開設的一種特殊教育模式。目前我國只有三所高校開設了少年班,其中尹希報考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發展勢頭最好,人才輩出,至今中科大少年班已走出兩百多位教授,其中有一百餘人在美國任教。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因其在哪都能發光發亮,即使是在充滿天才少年的少年班,尹希也是極其耀眼奪目的那個。

在中科大少年班學習期間,尹希各科成績均在90分以上,每年都能獲得豐厚的獎學金。

尹希:12歲進中科大少年班,31歲成哈佛大學教授,暫時不考慮回國

一次課上,老師課上講解一道極為複雜的題目,羅列了11種算法,老師朝臺下望去,就尹希一個人沒記筆記,在少年班老師什麼天才沒見過,沒見過這麼恃才傲物的。隨即,老師便狀告尹希的母親,說尹希不尊重老師、不尊重課堂。面對老師和母親的雙雙指責,他不解,“我都記在腦子裡了,為什麼還要記在紙上”。

話音剛落,母親拿出紙筆,讓尹希當場解出這道題,尹希僅僅畫了幾條輔助線就交卷了,母親讓他繼續寫出過程詳解,尹希反駁道,都已經畫出輔助線了,答案不是已經一目瞭然了嗎?

回顧尹希的學習之路,勢如破竹一般,先是在九歲時進到北京八中的智力超常班,十二歲那年又進入了中科大少年班,在中科大學習了五年後,順利畢業,而此時的他還不滿十八歲。

從中科大畢業以後,尹希將視線轉向國外,成績優異的他收到多所國際頂尖高校的錄取通知書,

像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這時,尹希的老師勸他留下繼續深造,但是尹希認為國外的教育資源和科研環境更適合進行學習深造,最終選擇與老師道別,遠渡美國,前往哈佛大學

常駐美國

當時未滿十八歲的尹希,給哈佛大學的教授留下深刻印象,教授誇讚他聰明、記憶超群、並且十分努力。某次寒假前,教授佈置了不少關於超弦理論的作業題,尹希是唯一一個做完作業的人,那一沓演算紙足足有八十多頁,他遞上作業那一刻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

尹希:12歲進中科大少年班,31歲成哈佛大學教授,暫時不考慮回國

多年如一日的潛心學習,尹希順利獲得博士學位。這時候,國內的目光紛紛聚集到他身上,希望他下一步回國助力國內的科研事業,而另一方面,哈佛大學也不捨得人才流失,他們一貫不允許本校的博士生繼續留校做博士後,但是為了留住尹希,哈佛大學首次破例,允許尹希繼續留校攻讀博士後,權衡之下,尹希決定留在哈佛,暫時不考慮回國。

尹希的這一決定曾經遭來非議,祖國將他培養起來,他卻不選擇回國效力。對此,尹希回應,“對於我來說,進行科研工作需要有很好的合作者,有一流的物理學家。我如果要回國的話不能自己一個人回國,而是要帶著一個組的物理學家回國。”

顯然,美國的科研團隊和科研水平,更符合尹希的理想值,正如當時他選擇留學哈佛,而不留在中科大那般,科學無國界,他只是選擇了更適合做科研的地方。

尹希:12歲進中科大少年班,31歲成哈佛大學教授,暫時不考慮回國

科研能力一流的尹希,在哈佛備受歡迎,24歲時被聘請擔任物理系教授助理,不過七年,哈佛大學高能理論研究組一句話新聞,“祝賀尹希晉升正教授”這就意味著年僅31歲的尹希,成為哈佛大學史上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此前這項記錄的保持者是同樣出自中科大少年班的學姐莊小威,

莊小威在34歲時出任哈佛教授,創造了當時最年輕的就任記錄,現在被尹希一舉打破。

並非“神童”

這些年來,因其優秀的履歷,尹希一直活在聚光燈下,在一片議論聲中,有兩個字出現的頻率極其頻繁,那就是“神童”

尹希對這個詞表示不滿,甚至覺得備受屈辱,“人們在說這兩個字的時候,彷彿在說馬戲團裡的一個表演角色”,並非“特別”,而是“怪異”。他不希望大家把他的成功,粗暴地歸因為智商超群,忽略他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對於尹希,人們除了常誇他是神童以外,也時常就他的家庭教育展開討論。尹希的父母都是地質大學的高材生,人們自然聯想到是他的父母教子有方,尹希才有今天的成就。

尹希:12歲進中科大少年班,31歲成哈佛大學教授,暫時不考慮回國

其實不然,尹希和家裡的關係並不和諧,從小尹希就知道父母之間有隔閡,上了中學以後兩人更是呈現出半離婚的狀態,所以尹希更願意在學校待著,不願回家。後來尹希在美國遇到了自己的妻子,是在遇到妻子後,他才明白什麼是“家”的感覺,他說,“我覺得這點對我來說很重要”。

按照尹希自己的說法,他的成功主要源於在少年班所接受的教育。曾經人們認為少年班的教育是揠苗助長,超前的知識教育對孩子來說是壓力,會影響他們的心智發展。輿論不斷壯大,甚至一度讓少年班停辦。

尹希持相反意見,甚至直言,讓“讓他們按常規讀書才是摧殘”,對於智力超群的學生來說,按部就班地讀書,用三年的時間學習半年就能掌握的知識,這是在浪費他們的天賦,無異於摧殘。他認為國內的早慧少年沒有更多的教育選擇,這是中國教育普遍缺失的地方。

沃土與雨露,才能讓樹苗成材,即使天生通達聰慧,

也離不開良好的後天教育與努力,世上沒有萬能的鑰匙,只能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因材施教,此乃教育的關鍵,不應千篇一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