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怎樣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

幻化成風_不能言說的傷


所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原生家庭所種種負面情緒,的確對成長非常不利。

但是也不要因此自我放逐、自暴自棄。大多數人的原生家庭都不美滿。

有的父母離異;接了繼室回來,導致受盡委屈;有的家裡兄弟姐妹眾多,分攤不均,導致矛盾重重。有的重男輕女;無法一碗水端平。導致心理有落差等等等等。很多很多的家庭。早些年女人更是受盡了男人的氣。打罵更是家常便飯!

我家就屬於第三種;村裡人普遍認為家裡一定要有一個男孩兒,有沒有女孩兒無所謂;哥哥買的都是新衣服;我穿的都是哥哥的舊衣服;都是眼睛近視,哥哥配了眼鏡,不給我配;給他買手機,不給我買。那時候在班裡真的是受盡了嘲笑。說我整天穿男孩子的衣服。 後來受不了了,就沒再讀書。出門學手藝打工去了!

我的面對方法就是摒棄那些你認為不對的地方,在自己身上改正。首先在心裡給自己豎起一道原則線。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要越過自己的原則。在未成年時無法獨立生活的時候,適當放低態度;努力學習奮鬥。早日衝破心裡的牢籠。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不要成為心裡的負擔。實在越不過,將來少往來吧!


芷澈蘭


就近幾年瞭解到一些未成年犯罪案件,如弒殺父母,報復社會等,這類未成年人的性格的扭曲,做事的偏激,從心理學剖析下,很多都是在不幸福的家庭長大的,比如長期在過於嚴厲的家庭,虎媽虎爸的鞭策下,青春期的叛逆,一旦脫了僵,就會放縱的無法無天,表面很乖,實際心理已經埋下危險的根,這個可能也不是絕對。

比較常見的應該是生活在父母溺愛家庭環境的孩子,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可能很普遍就是不懂得感恩,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報道,一個在外國留學生,長期都是使用母親累死累活積攢的錢,後來因為母親年紀大了,斷了資金來源,一下飛機拿著刀一見到接機的母親就捅了過去。想想真可怕,這是怎麼樣的扭曲的世界觀。再者,就有可能發展成現在流行語的“媽寶”,真的見過最誇張的一個網紅,二十幾歲居然還得父母幫忙穿衣餵飯,還很自豪,父母屬於過度保護了,要知道,不經歷風雨,這些幼苗怎能茁壯成長呢,投身社會後怎麼面對以後挫折,現在那麼多一點小事就承受不了,自殺的,或多或少跟原生家庭有關。

還有一種長期生長在父母頻繁吵架的家庭,其實他們自己也很煩惱,但是不知道如何發洩,到最後就會逐漸養成遠離別人的性格,認為人與人之間並無信任親密可言,處理問題容易走極端,不懂得控制情緒,對小事斤斤計較。

所以作為父母的應該多思考,如何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教育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鼓勵孩子嘗試,從錯誤中學會改正。同時也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讓孩子成為一個樂觀自信的人,孩子的人格塑造是最重要的。


多啦aa個夢


幸福!

試著為你自己、你父母分別尋找一件有意義、能帶來正面情緒的事情如何?

從你的描述可以看到你和你的父母產生衝突時同樣都處於低能量或負能量的狀態。

人要控制情緒和更好解決問題、糾紛都需要消耗能量。而沒有正面能量了,情緒就會失控暴走,進而不自覺甚至故意的傷人發洩,這其實並不奇怪。

而正面能量,也就是幸福感,是可以在平時積累、存進你的“情感帳戶”裡的。首先做一些能讓自己感受到“小確幸”的事,比如放點輕音樂享受夜晚關燈後靜謐的月色,一定是和金錢消費無關又容易做到的事情。把這類事情和當下的感受記錄下來,就是存入“賬戶”了。

當你自己情緒不佳時,這些閃光時刻就會幫你抵扣這些負面能量,幫你做出更理智的選擇。

同時,和父母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也做一件小事,幫助他們移除負面能量,這樣他們就更幸福滿足、慢慢變得更好說話、更容易“心軟”。比如僅僅為了幫助他們放鬆、體諒他們的勞累而給他們捏20分鐘肩膀,提供一個心無芥蒂、全心信賴的擁抱。

只有你真正是為了讓他們感到幸福而去做,才會打動和感染他們,才同樣可以帶給 你幸福!


董誓言


我認為受到創傷的孩子,不必嘗試改造父母。子女也不要期望父母會改變,父母也沒有義務被你改變,你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把父母改造成理想狀態,否則就成了“我過的不好全都是你的錯”。假如你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父母還是不會改變,也只會又怨恨又痛苦。要學會獨立,明確長輩與子女之間的界限。是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需要掌控自己的心智、身體、情緒、行為,給自己拿主意,這也就意味著從創傷中走出來了。要試著同不完美和遺憾相處,逐漸進入理解父母的階段,這樣我們才能往前走。


夏日玲瓏


學會感恩思維,不管家庭多麼不堪(其實也沒那糟糕),你畢竟生於哪裡,這就是“歷史淵源”且無法改變,只能接受。然後想想自己該做點什麼,讓悲劇不要繼續。否則,下一次就是你的子女怎麼面對你給予的創傷了。


六月揚風


這個問題不是那麼容易面對的,婚姻就像機器上的零件,零件永遠是原裝的最好,婚姻也一樣,只要離婚了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無法彌補,除非另一方過世啦,其他的只能讓孩子慢慢溝通與消化


抑鬱的娘


讓孩他爸或者孩他媽再找一個,可以給孩子溫暖的那種。


WeStand


看清自己,看清別人。專注自己,別自暴自棄。


眼鏡貓不戴眼鏡


自我救贖 自我治癒


用戶6006424263


這個不好說,主要還是家庭對這個孩子重視程度,依我看母親的付出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