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帶孩子,你會給錢嗎?

大愚話育兒


如果老人沒有收入,給錢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

如果老人有收入,那給不給錢,就要看子女的心意了,如果老人開口要,那另說。

昨天我回答了兩個類似的問題,第一個是給父母一個月三千,四年一起給,為此夫妻吵架了。

第二個是父母幫帶兩個孩子,一個月給四百。

對於打工族來說,第一個不算少了,可以說多了,第二個就噁心人了。

我父母幫我哥帶大三個孩子,老大今年十三,老三五歲,老大奶粉都是我媽買的,老二老三是我哥買的。

我媽也沒要過我哥一分錢,哪怕是現在,三個孩子還在我家吃飯,我媽樂意帶,她高興就好。

用我媽的話說,吃不了多少,主要費心。

每個家庭根據情況不同而定,我有個兄弟,他離婚帶個兒子,兒子在老家給他親哥帶,每個月打兩千生活費。

你問我們該給不給生活費,一個月給多少,其實你還不如直接問你家老人!




八零後的峰子


臉皮厚的可以不給錢哦!大家好,我是農夫,看到題目不請自來了。

因為去年為了陪老婆在家待產,直到老婆生育了之後,一直是住在父母家裡。在這段時間裡,雖然孩子都是自己在帶,而父母基本上就是像你說的那樣,做點家務、做飯吃。但是農夫還是每個月給了父母一千塊錢的。而且在過年的時候還給父母5000塊錢讓他們自己買衣服。因為農夫的老婆給爸媽買了,但是好像他們不太高興,說我們花了冤枉錢。是不是很無語呢?老人就是這樣,捨不得花錢的!

手頭不管有沒有錢,農夫的觀點是多少每個月還是要給一點的。老人也是不容易的,也沒多少收入。如果你不給錢,老人會感覺你們認為給他們帶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而且就算給了,大多數的父母都不會要的,但是這也是我們的一片心意的。所以,多少還是每個月給一點是有好處的!

以上就是農夫的觀點哦,看完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


農夫也瘋狂


這種矛盾在生活中還是很常見的,你問的問題也是普遍粑粑麻麻都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吧!


前幾天聽過一個故事,上海一婆婆幫兒媳帶娃,半年開價1萬5,兒媳覺得沒必要給錢,不是說給不起,而是覺得不應該給,又不是請保姆,給了錢不就是把婆婆當保姆了嗎?這事兒在群裡被某麻麻談起,瞬間引發了大討論,有幾個觀點想必是現在大多數麻麻的想法。


@婷婷麻麻

生不生孩子自己決定,養孩子也應該靠自己。父母就算是不給帶孩子,也應該給父母家用贍養,更別說出力了。我和老公都是上班族,每天中午和晚上在家帶孩子。我和老公都一致同意給錢的,至於要不要那就是老人家的事情了,畢竟他們沒有對孫子義務,幫忙帶都是情分。不過我婆婆好,一分錢都沒有要哦!

@kitty麻麻

有個願意帶娃的婆婆就不錯了,我婆婆自寶寶出生沒有單獨帶過一天,我們分開住的,她白天要上班、晚上要打麻將,每個月會來看一兩次寶寶,吃過午飯就會走,因為她實在太放不下麻將了。對於這樣的婆婆我沒有什麼好期望的,自己一個人也還是帶得好好的。


@蛋蛋麻麻

帶孩子是情義,不帶也不能道德綁架。老人一般不會要孩子的錢,最後還是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還回來的哦。

其實我倒覺得給錢沒什麼,老人體恤兒媳工作辛苦多半也是不會要錢的,給錢多生分啊,與其給錢不如買點東西!尊重、理解與肯定確實遠比錢要重要~~為辛苦帶娃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點贊吧!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兒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育兒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髮、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孩子王育兒顧問


我家是來著農村,並且我是個獨生子女,家裡就我一個,從上初中就去了縣城,直到今天畢業快兩年了,每年陪伴在父母身邊的日子伴著手指頭都能數的清楚。我也二十五六,但是老媽還是包了許多土地,想著蹭他們還年輕,還能幫我的未來省省事兒,可是我媽已經五十多了。我每次回家她總是讓我別回去了,總擔心我在路上會遇到危險,每次我買東西回去都被她批評一通,都說家裡面有的,多得很。這麼多年來,就她和我爸兩人在家裡面,我爸是不想幹農活了,每次回家都會對我說,讓我趕緊娶個媳婦生倆小子給她帶。直到前幾年,我鄰居家的大哥把他的兩個小姑涼送回老家給我伯孃帶,其中一個小傢伙--熊二老是喜歡到我家來,我爸老喜歡逗她,我媽也常常給我說起她和那個小傢伙的事情,我爸騎摩托車出去的時候小侄女也總是爬到我爸的摩托車後面,那時候她才一歲多一點。

一歲多一點的小傢伙,可以自己拿筷子吃飯,她白天都是在我家,只有吃飯時間和睡覺時間沒在我家這裡。她從來不吃我家的東西,連喝杯水都要跑回家喝了再過來,而我家是個小商店,有很多小孩子小零食,無論是我還是我爸媽給她東西她都不會接。和誰都會打招呼,那叫一個客氣,我每次回家她都會給我講和我媽的事情,聰明伶俐,活潑可愛這是我對她一直的印象。

看著替我她陪伴了我爸媽這麼多年,我也忒想瞬間弄兩大胖小子回去給他們解解悶,而且還健康,無論是身體還是習慣。以後我自己有孩子,小時候肯定會給爸媽帶,讀書了在接到自己身邊,至於給錢,我不會以他們給我帶孩子為理由來給他們錢,他們也不需要,因為這是他們最親最親的人,他們不是保姆,不是傭人,他們不需要用錢來讓他們帶自己孫子,他們需要的是陪伴,家人的陪伴。


Awesome


拋開各種不同家庭的特殊情況,我覺得應該給。

我家寶寶小的時候,爸媽為了幫我帶孩子提前退休,每天買菜做飯帶娃超級辛苦。所以會每個月給爸媽4000塊,不包含生活費。

週末節假日帶爸媽一起出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

爸媽原本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但為了孩子放棄了,給點錢難道不應該嗎?想一想,從小到大,他們為我們付出了那麼多,根本是用錢無法衡量的。

而作為子女,現在只能用錢來表達孝心,為什麼不做呢。

一定要等到失去那一天才知道珍惜麼。

所以建議有條件的話給吧,因為他們根本不捨得用,都替你存起來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小胖不怕胖


這個看個人,也看你公婆有沒有要求。

我公婆是我們家和我老公的弟弟家,一家一年輪著幫我們照看孩子的。他們沒有提出要薪酬。

但是他們在我們家的一年,他們的衣食住行我們全包,就連他們回老家走親戚,錢也是我們出的。

每個月買菜我都會給婆婆1500塊錢,給公公500的零花錢。我公公不抽菸,也沒有退休金,他就偶爾買點自己喜歡吃的水果。不過大多數時候,水果肉類,我們都是週末有空,自己一併買回來。

站在我的角度說,如果公婆讓我給他們發工資,可能我心裡會有點接受不了,但是我還是能理解的,也會給。畢竟他們放棄了老家的安穩生活,背井離鄉地過來。不然他們的日子也可以過得很滋潤。

我身邊也有朋友,讓自己的父母過來帶孩子,每個月給一千塊錢的薪酬。老人和子女,也都很坦然。

因為很多農村的父母,就像我公婆那樣的是沒有退休金的。如果不讓他們種地,他們也沒有收入來源。子女給他們一些報酬,真的是應該的,就是有些人可能情感上接受不了。

因為很多人,寧願自己主動給,不準老人提,也不準老人要,這是不公平的。

父母年紀大了,他們也要生活,很多老人一輩子為了兒女,手頭的那點積蓄都貢獻給了子女買房子。

所以有時候想想,其實也是我們的義務。我們應該對他們好一些,可以主動給他們一些錢。

提出要薪酬的父母,可能很多人是沒有滿足他們的需求。

畢竟是親人,很多人覺得談錢很俗氣。換位思考呢?真的是這樣嗎?


我是三月魚


我公婆以前來我們家幫我們帶女兒的時候,來的當月,我老公的工資卡就交給公公了。

我那時候工資比老公高,神經也比較大條,竟也沒覺得有啥不妥,公公只負責買菜,米油水電氣等大項還是我們出,當時只是想他們能安心的給我帶好孩子就行了。

就這樣,公婆也只給帶了不足一年,嫌棄住在市裡憋屈,樓房似鳥籠,一年不到,想方設法回去了!


我是嘉嘉媽媽


我家閨女出生後一直是我和我媽帶著。我媽以前是不和我們一起生活的,是為了照顧我孕期和幫我帶孩子才特意過來。

她過來後老公給她一萬塊錢,我媽怎麼也不要。反而生孩子時,我媽給了我們一萬。

不過平時花銷是我們負責,我媽不怎麼給我們花錢。然後我媽需要用什麼東西也會和我說,都是我在網上買。

其實我覺得誰給誰錢,就是婆婆和媳婦互相看,岳母和老公互相看吧,自己的親媽誰會計較呢?反正我媽和我老公互相給錢,我就在旁邊看熱鬧。


雲谷沐風727


我現在孕6個多月。

我公公早就說過,在我孩子會走的時候他就帶,因為我沒婆婆。

你這個問題我也考慮了,我公公還沒有退休呢,現在就隨便找了個他能做的工作。如果我寶寶會走的時候他來帶,我要給生活費的,因為我公公沒有別的收入來源。

我認為,家裡是獨子,老人條件好,給不給無所謂的,過年節啥的多準備點禮物。其中兩點有一個不是,就要給點錢的。老人帶孩子也是很辛苦的,如果不是條件不允許其實我也很想陪著寶寶的童年。


郭星星呀


我們的父母都有自己的退休金,而且我們的父母生活的方式也都是很節儉的,即便是咱們把錢給他,他也不一定會用這錢去胡花。所以說作為兒女的要感激父母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你看他們給你看,孩子可以給他們買一臺電動車,讓他們行動自如。在給老人買一些日常需要的日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沒事兒的時候給老爸老媽買點衣服,買一些他們喜歡的食品等等。

反正老人們平時又喜歡又捨不得花錢買的作為兒女呢,就把這些給他們買回來,我想他們內心會在虛擬的孝順,而且作為老人的也感覺到自己給你看孫兒孫女,也確實是你們看在心裡了有一種感激的想法。所以說這種給老人禮物不給老人錢的方式很好,而且會讓老人有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