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戰“疫”:還款困難戶一邊走綠色通道,一邊開啟“花式自救”


消金戰“疫”:還款困難戶一邊走綠色通道,一邊開啟“花式自救”


| 木子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我們的生活一度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受此影響,消費金融行業逾期上漲,催收難度加大,有用戶在還款的壓力下也開始了“花式自救”:申請延期或減免、用假證明渾水摸魚、求助714高炮……


在疫情衝擊下,不同客群表現不一,行業加速分化,而在日趨複雜和具有挑戰性的消費金融市場環境中,行業玩家如何才能更好應對?


疫情催生債務危機


春節期間,原本是章強一年中最忙碌、生意最紅火的一段時間,但因為疫情,不僅客戶預訂全部取消,而且酒店也關門歇業。


對於像章強這樣的生意人來說,關店就意味著損失,在旺季關店更是損失慘重。春節入住率從往年的100%一下子變成了0,花了30萬元提前備好的菜品物料也成了負擔,此外,每天還有房租、工資一大筆不菲的開支。更要命的是,沒有了酒店營業現金流的支撐,當初投資酒店從金融平臺借的錢一下還不上了,從未逾期的他迎來了債務危機。


章強告訴消金社,對於他們這種小微企業,若以經營貸的名義從銀行貸款難度太大,因為銀行一般都會要求提供抵押物,尤其是不動產。所以,他開店的投資有一部分都是通過網絡在各大互金平臺上借的無抵押信貸。


根據清華、北大聯合對995家中小企業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34%的企業賬上現金能維持企業生存的時間不足一個月,85%的企業維持生存時間不足3個月,而現金餘額能維持6個月及以上的企業不足10%。


除了以消費貸名義借款用來經營的用戶,那些平時大手大腳的消費者也正面臨困境。林琳是一個90後女孩,崇尚超前消費的她,先是通過銀行信用卡套現,後來又在抖音上推薦的幾個借貸平臺借款,雪球越滾越大,借的錢越來越多,從一萬到十萬,最後走上了以貸養貸之路。而在遭遇疫情後,由於無法工作沒有收入,她失去了按時還款的能力。


“這一段時間,每天都有不同的平臺逼迫我還錢。惡語傷人就算了,還要騷擾我的朋友和家人。我也想及時還款,但現在因為疫情自己才沒法正常還款。”林琳告訴消金社。


突然到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還款計劃,因借款人所在企業經營效益不達預期導致員工失業或者收入降低,使得借款人的資金鍊緊張乃至於斷裂,最終造成借款人償還房貸、車貸、信用卡和其它消費貸款還款困難,出現消費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質量下滑,逾期率階段性有所上升的情況。


有業內專家介紹,往常逾期率在3%左右的消費金融公司,近期受到疫情影響逾期率已經攀升至5%,一些小貸公司逾期率甚至達到了7%,預計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升。


在此背景下,一些消費金融公司選擇收緊放款渠道。


消金社注意到,興業消費金融關閉了線上借款渠道,合作渠道之一的京東金融顯示,“即日起至2020年3月31日23:59,興業消金系統升級維護,暫停提現,還款不受影響。給您帶來不便十分抱歉。”據瞭解,目前興業消費金融線上借款渠道僅在官方平臺顯示。


對於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的用戶來說,一方面還錢較難,另一方面想再貸款也不容易。


在面對不同借款平臺的催收時,剛開始時,林琳感到焦慮和害怕,到處查詢還有哪些平臺可以再貸款。但是她發現,以前有些網貸平臺隨便申請可能都是上萬元額度,現在卻基本都是秒拒。


某貸款機構代理黃青告訴消金社,“近期有很多客戶向他們提交了借款申請,但就是資質不好。”


而且疫情期間,有些放款平臺還對特定借款人群做了限制,黃青向消金社表示,他們暫時不做醫護人員的借款單子。當詢問是否因為擔心醫護人員感染導致還款能力受影響時,黃青並未直接回答,而是表示,“沒明面說,但是來做也放不了。”


借款人的“花式自救”


針對疫情期間部分用戶還款難的情況,2020年1月26日,銀保監會下發《關於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對受疫情影響人員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


隨後在2月1日,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等五部門下發《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明確對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療或隔離人員、疫情防控需要隔離觀察人員、參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以及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金融機構要在信貸政策上予以適當傾斜,靈活調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個人信貸還款安排,合理延後還款期限。


從銀保監會下發的通知來看,其主要是面向銀行、保險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不過消金社注意到,多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也及時響應,為用戶開通“綠色通道”。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目前,24家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有22家企業為用戶開通綠色通道和提出推遲還款期、減免逾期利息等政策。


某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他們公司已為超過6000名客戶提供了延遲還款的關懷幫助。客戶申請延期還款可由本人或家屬申請,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如一線醫護工作證、正規新聞媒體工作證、確診證明等。


在陸續接到各放款機構的催收電話後,手上資金捉襟見肘的章強於是開始申請延期還款和利息減免,申請了一圈下來,有金融平臺同意可以先暫緩1至3個月還款,這段時間可以只還利息,但需要提交延期還款申請,因考慮到在家不方便打印,可以手寫申請再簽字按手印,然後拍照發給金融平臺。


另有金融平臺表示,需提交相關證明材料才能延期。由於人在疫區中央的湖北,章強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開了一張人員不能流動的滯留證明,順利將其中的二筆借款進行了延期。


消金戰“疫”:還款困難戶一邊走綠色通道,一邊開啟“花式自救”

人困湖北的滯留證明,照片由章強提供


此外,章強發現,繞過助貸機構直接向放款機構申請貸款延期也是一種方法,章強有兩筆分別通過太平洋保險和中國人壽保險的借款,章強直接找到了放款的華夏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華夏銀行工作人員表示可以在助貸機構的配合下進行信息申報,農行的工作人員則收取了章強提供了延期申請資料,表示後續有結果會反饋。


並非所有平臺都需要主動申請,林琳告訴消金社,她支付寶的花唄在還款時,可以直接選擇點擊自動延期還款,將賬單往後順延一期,但需支付少量的手續費。


對於手頭資金緊張的用戶來說,能延期一個月還款確實可以大大緩解壓力,這樣的政策照顧確實很有必要。但是,有放款機構工作人員表示,央行文件中“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人群”難以界定,存在部分人群或債務中介機構借疫情之名謊報情況“鑽空子”。


有互金平臺高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每天有數千聲稱無法復工要求延期或減免息費的人,但能提供證明的僅200-300人,大約佔申請人數比僅5%。


據傳某信用卡持卡人向銀行信用卡中心申請賬單延期並要求減免利息,理由是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讓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竟然提供了一份半年前的病歷。


一位風控人士表示,對此也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只能靠規則和技術的慢慢完善。但只要羊毛黨是一小部分,絕大多數的資源都是給到真正因疫情而面對資金難關的人,好政策就不會“因噎廢食”。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疫情期間,與持牌消金機構提高門檻、控制放款形成鮮明對比,714高炮的生意又紅火起來。某貸款中介在接受自媒體“消金時代”採訪時表示,最近申請貸款的客戶更多了。


一般情況下,持牌消金機構和正規現金貸平臺的用戶大多都會對714高炮敬而遠之,部分用戶只有萬不得已才會求助於高炮平臺。


但在各大持牌機構收縮放款的背景下,越來越多沒有收入來源的用戶頂著巨大的資金壓力,開始飢不擇食到處尋找高炮,這也助推了高炮市場的繁榮。


迴歸服務初心


“疫情對不同借款人群體影響不同,對不同消費金融機構的影響也表現出很大差異性。”蘇寧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薛洪言撰文分析稱,從借款人角度看,相對優質的公司白領所受影響較小,相應的,銀行消費貸的逾期壓力也小。


事實上,疫情之後,很多銀行反而通過利率優惠、臨時提額等措施加大了對這部分客群的爭奪力度。


以工商銀行為例,從2月1日起,該行線上信貸產品“融e借”統一執行年利率4.35%,比房貸基準利率還低。而且,針對部分符合條件的新增客戶,工行還另外提供6個月的固定寬限期。


據悉,此次“融e借”還專門針對此前沒有申請資質的人群,另外提供了多元化途徑申請貸款。如:本身為工行信用卡的客戶、有公積金繳存的客戶(部分城市開通)、有社保繳存的客戶(部分城市開通)、北京的工行代發工資客戶等。


此外,也有用戶向消金社反映,近期收到了銀行信用卡超低利率的分期短信提醒,月手續費率低至0.32%,相當於平時費率的45折。


消金戰“疫”:還款困難戶一邊走綠色通道,一邊開啟“花式自救”

中信銀行信用卡分期推廣短信


相比優質的公司白領,藍領群體等用戶收入多是“底薪+提成”模式,受疫情影響較大,所以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的消費貸產品逾期壓力也大。


根據蘇寧金融研究院數據,消費金融用戶,以年輕人為主。從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用戶結構看,30歲以下佔比多在40%-50%之間;學歷分佈看,專科及以下佔比在60%-70%之間。年輕、無儲蓄、月光是其典型特徵。對於此類用戶,多數公司採取提高准入門檻、加大催收力度的方式應對疫情衝擊。


正是由於不同放款機構所的客群結構有所差異,因此,面對疫情的衝擊,受到的影響也有所不同。


消金戰“疫”:還款困難戶一邊走綠色通道,一邊開啟“花式自救”


有業內專家表示,由於不良率的提升,必然導致更嚴格的審批及准入,從用戶的角度來說,會導致出現客群的上移,這可能會倒逼整個金融向風險承擔能力更強、定價更低的用戶遷徙。


“這就要求我們在風控、運營上降成本,讓利給用戶,從而降低用戶的借貸成本。”有持牌機構負責人如此表示,這對於涉足消費金融業務的機構來說挑戰也是巨大的,畢竟優質客群的競爭更為激烈。


此外,疫情衝擊下,短期來看,線下實體消費、服務類消費會受到影響,線下消費金融的交易額會出現下降,交易額會由線下往線上遷徙。因此,那些倚重線上場景、科技能力較強的企業無疑會佔據一定的競爭優勢。


比如2003年非典,就曾推動了電子商務和網上銀行的加速發展,而此次疫情發生後,金融的數字化發展必然也將進一步提速。


有業內專家表示,疫情帶來的影響都是短期、階段性的,中國消費金融行業長期的利好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長期來看,在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後,消費對經濟起拉動作用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預計下半年,行業就會得到很好地修復。


雖市場前景仍被看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整個行業而言,與逾期攀升相伴而來的或還有借款需求的收縮。因此次疫情之後,幾乎讓每個債務危機者對現金流這個概念都有了切膚之痛,普通借款人心態隨之而變,個人財務規劃上偏保守,甚至會主動降槓桿,這也可能會導致新增借款需求的下降。


而從行業環境分析,過去一年,消金行業經歷了一輪“全鏈條式”的清洗——監管窗口指導降低貸款利率、清理整頓大數據公司、整治違規暴力催收、完善消費者投訴舉報制度等。


在日趨複雜和具有挑戰性的消費金融市場環境中,行業玩家如何才能更好應對?


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過去幾年,市場中出現了一批以短期利潤為核心導向、對用戶進行“巧取豪奪”的企業,引發了套路貸、暴力催收等種種亂象,這不利於整個行業良性發展,也背離了國家大力發展消費金融的初衷。


迴歸初心,就意味著消費金融業務要以消費者的需求和消費場景為出發點開展業務。若行業玩家對目標客群精準定位,踏踏實實做好產品,真誠地為用戶服務,也將走出一條提升核心競爭力、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注: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