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選擇性優先治療年輕人是理智的行為嗎?

NG梟雄


對於意大利同行的操作,有時候也是無奈之舉,只能儘量往善意的方向理解,可以認為是為了解決醫療資源的擠兌問題。只不過解決的方式,是削足適履,直接砍掉一部分需求、讓資源顯得不那麼緊缺。。。

以抗擊COVID-19疫情到現在的經驗來看,“醫療資源的擠兌”問題比較嚴重,主要存在於以下兩個層面:

一是大量輕症患者對重症患者醫療資源的擠佔這是由新型冠狀病毒本身的兩個特點導致的:大量的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難以被發現及被控制,以及很多輕症患者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病情驟然惡化,並迅速發展為難以控制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這兩個特點也在疫情的前期、對它瞭解的不夠多的時候讓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如果依據對付流感或者SARS的經驗,把輕症患者放回家自行隔離,會導致大量聚集性感染,自行隔離在家的輕症病例在家病情驟然惡化,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置,往往送至醫院的時候已經回天乏術。所以不能輕易把輕症患者放回家,但如果都放在醫院隔離治療的話,又回迅速耗盡院內的床位和人手。

二是大量新發的COVID-19患者對其他疾病患者醫療資源的擠佔一般來說,無論國內外,高等級的醫院都是沒有什麼冗餘量的,平時都是滿負荷運行,充滿了各種疾病的病人。COVID-19以來,大量的肺炎患者湧入,其他各種疾病的治療勢必就被耽擱。

有限的資源下,救不了所有人,救高齡、合併症多、病情複雜的,不僅耗錢耗時間,短時間內也難以康復、不如救治身體更好、病情更輕的年輕患者,有希望在更短的時間裡救好一批,也能加快醫院床位的週轉,就成了一個很現實、很殘酷、但可能有效的辦法。只不過,用這種辦法,在大部分現代社會的國家裡,都是難以被感情和道德上接受的,那就換種說法,不說放棄老年人,說救治“預期壽命長的人”,反正都是一個意思,但可能聽起來就沒有那麼難聽了。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質的醫療資源,和很多其他公共資源一樣,是具有排他性的。所謂“排他性”,就是說一份資源如果有人用了,其他人就無法再用。這其實是一個很實際,但又有點政治不正確的問題。當醫療資源相對不足的時候,是選擇用全國大動員、大量抽調其他地方醫療資源、付出巨大代價的“飽和式”救援,還是選擇削足適履,砍掉一部分需求,讓緊缺顯得不那麼嚴重,不同的國家作出了不同的選擇,只不過有時候,砍掉的這部分“需求”是多少患者的生命,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