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鐵玫瑰 在"逆行"中綻放

2020年3月8日,"女神節"悄然而至。這一天,龍江鐵路的"女神"們卻湧現在川流不息的列車上,守望在車輪滾滾的中歐班列旁,攀爬在凌空十米的天吊上……她們柔弱的身影逆流而上,負重前行,繪就了一卷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巾幗英雄譜。

"放下就走,離我遠點。"

哈鐵玫瑰 在

蘭心竹已經62天沒有休息過了。

3月8日,當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和口罩,包裹得如一隻鐵桶似的蘭心竹出現在丈夫面前時,丈夫只能從她急匆匆的腳步和那一聲喝止的聲音確定這是自己的妻子。

"今天是你的節日,這是你最愛吃的菜,還有……"丈夫抱著餐盒正要靠近,蘭心竹卻向後退了兩步。

"放下就走,離我遠點。"這句話,蘭心竹已經不是第一次說了。

看著遠處的丈夫,蘭心竹捧起地上的飯盒,向丈夫揮著手,護目鏡裡霧了一片。

蘭心竹是哈鐵疾控所健康體檢科主任,從1月6日起,她帶領同事在列車、車站為旅客檢測體溫,登記信息,到今天,已經忙了62天。

蘭心竹學習的是預防專業,在疾控中心工作了8年,是疫情防控的專家。疫情發生後,她的科室承擔起為返車旅客測溫工作。最高一天有三趟武漢返哈的列車,她接觸過的旅客數以千計,其中一趟列車上被確診為新冠肺炎的密切接觸者就多達7人,蘭心竹每天穿著防護服長達6個小時,因為穿脫不便,她甚至不敢喝水,以減少上廁所,到了晚上,她的臉上滿是勒痕,整張臉都是腫的。

哈爾濱西站是武漢高鐵的終到站,客流集中,蘭心竹除了測溫,還要負責車站消毒、疑似病人移交等工作,人員緊缺,蘭心竹就乾脆住在車站裡,白天給旅客測溫,夜間挑燈編寫《哈鐵疾控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技術要點》,給同事們當作工具書。

工作時,蘭心竹雷厲風行,可是她也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家裡生病的老人、幼小的孩子,蘭心竹什麼也顧不上,她甚至不敢告訴父母她的真實情況,只有丈夫默默地支持她,只是她連一個擁抱,一個與丈夫面對面說話的機會都不敢有。

這幾天,復工復產的客流大幅上升,沉寂多日的哈爾濱西站再次人流湧動,蘭心竹披掛上陣,迎著客流最多的方向走去。

"防疫是我的專業,這是一場期限未知的戰疫,我義不容辭。"腳步匆匆的蘭心竹,語氣鏗鏘。

哈鐵玫瑰 在

"汗水,是我們最好的化妝品"

哈鐵玫瑰 在

對於齊齊哈爾車輛段滿洲里"金花"女子檢車班工長陳佳來說,3月8日對她和姐妹們有特殊的意義。2019年的這一天,全國婦聯授予她們"全國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因此,今天陳佳早早地趕到工區,先仔細擦拭了一下牆上的牌匾,再帶著姐妹們開始一天的作業。

滿洲里運用車間女子檢車班是全國唯一有女子檢車員值守的鐵路車輛檢車班組,被譽為"口岸金花"。她們負責滿洲里國際聯運俄羅斯車輛技術檢查和交接,在保證俄方車輛運行安全的同時為國家避免經濟損失。

疫情的到來,並未影響滿洲里口岸涉外作業場運量,正值春耕備耕時節臨近,俄羅斯進口化肥車輛增多,這裡每班接入列車仍在10列以上,"金花"班組的作業量也越發密集。

檢車作業都是在室外進行,陳佳或走或蹲,逐一檢查入境的俄方車輛狀態,即使缺少一顆螺絲也要與俄方確認,登記在冊,為國家避免經濟損失。冬天氣溫低至零下30攝氏度,列車捲起的雪猛地撲在陳佳的臉上和脖子裡,陳佳都不敢眨眼。

"在這裡,無論多小的事,代表的都是國家的尊嚴。"陳佳把這句話掛在牆上,為了在這個特殊時期更加堅定地做好車輛檢查工作,"金花"班組的姐妹們都寫下了決心書,保證一如既往地集中精力做好車輛交接工作。

因為經常風吹日曬,陳佳和姐妹們的臉變得黑紅,可是她們的眼睛卻永遠閃著光。陳佳笑著說,"我們流下的汗就是化妝品,我們的樣子,不也挺美的嗎?"

"天吊上的'空姐'也很美"

哈鐵玫瑰 在

今年的3月8日,董豔紅特意請工友給她和吊車拍幾張照片,雖然穿著工服,戴著口罩,可依然笑容燦爛,"天吊上的空姐也很美。"董豔紅在朋友圈裡自信滿滿。

48歲的董豔紅是牡丹江機務段檢修車間天吊班組的工長,負責操縱天吊給檢修機車的工人們吊運柴油機、轉向架、散熱器等機車零部件,她就像手術室裡的助手,在醫生伸手時,能夠快速、準確地遞上最合適的工具,保障手術安全、有序的進行。

天吊班組裡有6名女吊車司機,因為每天要在十米高的天吊上作業,有人打趣稱她們為"空姐",可是董豔紅卻從沒有過妝容精緻,儀態從容的時候。

天吊又名橋式起重機,距離地面有十米高,董豔紅吊運最重的零部件達30多噸,董豔紅手中控制三個方向盤,調整前後、左右、上下。作業時,她的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傾,身子繃直,眼睛緊緊地盯著吊鉤,大氣也不敢喘,身子一動不動,只有雙手在輕微快速地調整著。

操作天吊不容易,因為吊鉤在駕駛室的側面,所以董豔紅的視線總是斜的,董豔紅幹了30年的天吊司機,她摸索了一套工作方法,吊運時,將吊鉤稍向前越過一些,正好會對準零件中心。

為了練就吊運技術,董豔紅帶著工友練習"走迷宮""壓雞蛋"。"走迷宮"是在地面上用線和鐵桿布上彎道,駕駛員操縱天吊,要靈活地繞過一根根鐵桿;為了練手感,她們在橡膠地板上立住四個雞蛋,然後將一個30多斤重的包鐵橡膠零件,吊放在四個雞蛋上,保證雞蛋不碎。此外,她們還練吊鉤點火把、打靶心等絕活,讓女子吊車班一時名聲大振。

近期,隨著全國各地復工復產,重點物資和旅客運輸日益繁忙,機車運行密度大,檢修頻率高,董豔紅在天吊上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最長的時候從早上6點要幹到晚上19點多,除了中間下來吃飯,上廁所,全天都要呆在駕駛室裡。"董豔紅說,最難的是在室外吊運作業,前一陣零下20多度的天氣,她要在室外的天吊上一干就是3、4個小時,都說高處不勝寒,董豔紅套著兩層棉襖一下子就打透了,身體不由自主地哆嗦,她就往身上貼熱貼,尤其手套上貼得多,她得保證手穩,吊車操縱才能穩,等她作業回來,手上燒灼的都是紅點。

哈鐵玫瑰 在

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像蘭心竹、陳佳、董豔紅這樣的"女神"還有很多,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為旅客的平安出行、物資的運輸暢通在忙碌,在堅守,在奉獻,這些哈鐵"玫瑰"的風采,就在這千里鐵道線上爭相綻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