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上博、科技館、一大會址等恢復開放首日平穩

濛濛細雨中,因疫情而閉館50來天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博物館、上海科技館等都在今天正式恢復開放,迎來第一批參觀者。儘管需要核驗信息、測溫、安檢等一系列程序,各大場館現場秩序井然。請聽記者發來的一組報道:

「听」上博、科技馆、一大会址等恢复开放首日平稳

我是記者吳澤宇。早上9點,上海博物館迎來了恢復開放後的首位參觀者。

現場檢查:

“二維碼、身份證出示一下”

“預約過的”

“好了,稍等一下測體溫……”

預約時有效證件原件、預約二維碼截圖、實時綠色“隨申碼”,參觀者出示後,方能測溫入館。

「听」上博、科技馆、一大会址等恢复开放首日平稳

家住閔行李小姐說,這是她近半個月來第一次出門,既緊張又興奮。雨披、口罩、眼鏡全副武裝,還自備全套消毒噴霧。

李小姐:“有那個唐招提寺的展覽的,最後時間要到了,所以覺得還是要來一下。非常的緊張,但是覺得博物館還是很讓人放心的,您看後面的人離得距離很遠。”

目前上博三大特展已經延期,像原定於2月6日結束的“唐招提寺鑑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將延期至4月5日;原定於2月23日結束的“金西厓竹刻藝術特展”將延期至3月22日。上博館長楊志剛提醒參觀者:慢慢來,不必著急。 楊志剛:“避免瞬時人流過多,最怕的就是人群聚集嘛。開放哪些展廳,我們也是考慮的,裸置文物多的就不適合,所以我們的雕塑館、傢俱館,還有我們的那個少數民族工藝館暫時就沒開放。”

「听」上博、科技馆、一大会址等恢复开放首日平稳
「听」上博、科技馆、一大会址等恢复开放首日平稳

同一天中午12:30,上海圖書館恢復了1樓普通外借、參考外借部分服務,目前前三天預約全滿。記者發現館內佈置微調,原先的辦證服務檯搖身一變,讀者進門就可以還書,歸還書籍會流向書刊消毒房。而在自助借書後,讀者也可到2樓使用自助圖書消毒設備。對於普遍關心的外借圖書逾期滯納金問題,上圖館長陳超也給出了明確答覆,全面恢復開館前免除外借逾期費。

陳超:“因疫情閉館期間產生的逾期費完全免除,而且我們會充分考慮,即使將來正式開館,還會留相當足夠的時間,大家不必急著在第一天開工,或者在某個時間段來還,這點也請大家放心。”

我是記者李雪梅,上午9點,閉館了一個多月的上海科技館恢復開放。儘管天空飄著小雨,張阿姨早早帶著顧主家3歲小朋友成為首批遊客。

「听」上博、科技馆、一大会址等恢复开放首日平稳

張阿姨:“一聽來的時侯,特別期待,高興地不得了。說說,你想看什麼?”

小朋友:“看地殼,看大象。”

工作人員:“麻煩到這邊進行體溫測試……”

在填好兒童健康承諾書、經過紅外測溫、隨申碼驗證、安檢等流程後,兩人入館參觀,期間,全程配戴口罩。

為避免交叉感染,以互動體驗類項目為主的上海科技館恢復開放後,影院、活動教室、餐廳和地震歷險等一些需要在密閉空間裡進行的活動暫不開放,並關閉彩虹兒童樂園整個展區,僅有生物萬象和動物世界展區全部開放。

在熱門項目“食物的旅行”體驗區,參與人數也有所縮減,一車6人改為2人,且每次運行完都會對車進行消毒。

「听」上博、科技馆、一大会址等恢复开放首日平稳

而部分體驗展項則由工作人員代為操作,比如智慧之光展區,有著一頭長髮的的工作人員胡曉菁親自上陣,展示靜電現象的“怒髮衝冠”。

胡曉菁:“智慧之光這個展區大約有近一半的展項不讓遊客接觸的,以看為主,只要遊客想看,我們都會演示的。”

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表示,首日雖然遊客不多,但各項防疫措施和觀眾服務毫不打折。 顧慶生:“我們的客流科技館瞬時客流是平日的30%,是4050人。如果有特殊的情況,有專門的隔防點專門人員進行現場處理。”

現場:你好,請測量體溫…

我是記者胡旻珏。上午9點35分,受疫情影響而持續閉館一個多月的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迎來了重新開放後的第一對參觀者。在經過體溫檢測、出示隨申碼、並且無接觸取票後,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中學老師韓旭和吳凌雁,走進了館內。

韓旭:“自己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通過這次疫情,我對中國共產黨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我也可以把自己在一大會址的參觀,教給自己的學生。”

「听」上博、科技馆、一大会址等恢复开放首日平稳

由於目前仍處於疫情防控期間,一大會址紀念館暫停了團體講解服務,參觀者可以通過二維碼語音導覽聽取講解,館內部分無法消毒的區域也暫未開放。

副館長徐明介紹:“我們暫停了一些人員聚集的公共活動,比如說社會教育、學術講座。在這一段時間觀眾主要是憑身份證來取票參觀,準備好餐巾紙,包好身份證,在取票機上取票。”

「听」上博、科技馆、一大会址等恢复开放首日平稳

紀念館同時還調整了參觀時間,除週一閉館日外,每天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也暫停入館,對場館進行封閉消毒。

徐明:“平時我們每天一般情況下,最高的承載量可以超過四五千甚至近萬,現在每天的限定量在1000,預計週末的到來,可能觀眾會增多,也要請觀眾理解。”

作者:上海電臺記者吳澤宇 李雪梅 胡旻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