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就業難和招工難的問題


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其原因涉及多方面,概括而言,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我國產業結構不合理,即低端產業比重過大,技術性要求高行業、第三產業發展不夠快。前者比重大,一方面造成這些產業持續生產低端產品,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另一方面造成對低端勞動力需求大,同時卻無法向勞動者提供發展前景,這都強化了這些產業企業招工難;特別是其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慢,導致白領、灰領崗位增加少,從而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

二是勞動力素質結構不合理,大學畢業生實際能力與用人單位需求脫節,農民工和40、50人員就業能力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高中端勞動者數量少,造成許多用人單位想要的人招不到,不需要的人來應聘的一大堆;這一方面導致大學生,農民工和40、50人員就業困難,另一方面也導致部分用人單位招工困難。

三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比較困難,這些行業企業是當前及今後我國勞動力的主要需求方,但它們面臨的稅費、成本上漲等壓力大,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的動力和能力都不足,經濟效益差,支付不起勞動者希望獲得的較滿意的勞動報酬,又無法提供個人發展前景,這進一步導致這些行業企業既想招工又招不來人。

解決措施:

首先,要加快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一方面促進低端產業穩步更新換代,在國際產業鏈條上提升位置。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創造更多的白領、灰領崗位,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從根基上緩解就業難,同時也為緩解招工難創造基本條件.

其次,要下決心調整我國勞動力素質結構,逐步實現我國勞動力素質結構形成橄欖形狀。為此,一方面要改革教育體制,加強產學研的結合,使教育更好地與市場需求相對接,培養的大學生大部分都具備用人單位所需要的能力,大幅度提升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從而緩解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大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的建設,加強對40、50人員和農民工的免費培訓、職業教育,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大大緩解他們的就業難;與此同時,還要更全面普及義務教育,加強終身教育,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水平,為大幅度提升勞動者隊伍的素質水平夯實基礎。

對於新進入勞動力市場者來說,擴大勞動有效供給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如何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增強就業能力。鑑於目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者面臨著截然不同的就業形勢,就業能力對不同人來說意味著不同的含義。

對於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畢業生或者農民工來說,由於他們一般選擇“生產性”崗位就業,現實的情況是大量就業崗位等待人去填充,很多人難以就業的原因往往是因為素質低或缺乏技能,對於這些人來說,提高素質和技能,從而造就更多的合格勞動者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對於高中以上畢業生或者說大學畢業生來說,就業形勢完全不同,除了提高素質和技能水平外,還必須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放在重要地住,不僅要培養更多的合格大學生,還應該鼓勵大學生自己創業。


說說就業難和招工難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