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一場突然其來的疫情,讓中國幾乎所有企業按下了暫停鍵。


在這全民禁足的20天裡,我看到了太多悲觀的言論和很多企業的停滯不前。


無疑,對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這不是一個苦苦熬等春天到來的時機,相反,這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機,競爭對手反應變慢了,新業務試錯成本變低了,這是綜合考驗創始人戰略進化能力和團隊高效反應效率的最佳時間點。


上週我發了一篇《別讓恐慌終成一地雞毛,企業對抗疫情的11點建議》,從道的角度剖析了企業如何自救,這次我整理了5個行業案例,從術的角度讓大家看看這些行業是怎麼挖掘出新的消費場景、剛需人群,並摸索出一套新的解決方案的,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快消零售行業


這次黑天鵝疫情事件對於零售行業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沒有客流,門店歇業,流水的鋪租,沉重的人力成本……


如何置死地而後生?在這裡,我的老東家名創優品,制定的一系列自救方案,可以說是這場疫情下新零售行業裡自救最好的註腳。


它是怎麼做的呢?


迴歸生意本質


解放新一代消費者購物壓力是名創優品的初心,它也一直始終如一地踐行著。


比如,在疫情被告知出現人傳人,當其他很多渠道口罩、健康洗護用品因為賣斷貨而被哄抬價格時,名創優品第一時間在官方公眾號推出了公告:絕不漲價,最大限度保障供應,併為確保相關產品供給不中斷,春節期間名創優品全國門店均正常營業。


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商業一定要多探究一些生意的本質,迴歸到人性,才會有生生不息的生意。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打破線上線下區隔,推出“宅家購”無接觸配送服務


非常時期人人自危,作為企業一定要及時洞察客戶的需求,讓你的效率變高、週轉變快、負擔變輕、風險更可控。


比如,在三分之一的門店暫停營業之後,名創優品就抓住了用戶地需求,通過結合線上小程序商城,京東到家、美團、餓了麼等線上渠道,推出了“宅家購”的活動,並開啟了無接觸的配送服務,儘可能滿足消費者日常所需的同時也確保接觸安全。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公益化


在這次疫情中,不少企業通過公益化的方式,積極地伸出了援助之手。


名創優品也不例外,通過動用一切國內外資源積極籌建物資,共計向湖北抗議一線捐贈300萬元口罩等防護物資,並被央視元宵晚會直播報道,既彰顯了企業實力和文化價值,又有效地提升了企業形象,給用戶留下深刻的印象。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鼓舞士氣


我在上篇文章的時候就強調過,越是動盪時刻,越要鼓舞士氣,凝聚團隊,制定非常時期的工作機制、流程與溝通方法。


比如名創優品創始人葉國富先生寫給全體名創人的公開信,鏗鏘有力,被全體員工轉發在朋友圈,這個文案我建議一些企業負責人可以細品一下。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聚焦開發剛需產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疫情期間,善於發現並關注獲勝場景對每一個獲勝給予及時的反饋,創造出有差異化、強需求的產品和服務的企業一定會走得更長遠。


這不,當你還停留在焦慮無所適從的時候,名創優品已經抓住用戶剛需,馬上就要推出超輕防護鏡了,就問你服氣不服氣?


從名創優品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學到些什麼呢?


我認為,洞察在各種場景下,用戶的缺乏感如何產生,會有哪些強烈的剛需,你的產品和服務怎麼做到差異化來形成新的解決方案,這些都是企業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餐飲行業


在整個疫情期間,同樣首當其衝受到震盪的還有餐飲行業。


現金流戛然而止,沒有進項,只能花賬上的錢。僅僅春節7天,全國餐飲預估虧損金額高達5000億,頭部餐飲品牌西貝曝光貸款發工資抗不過3個月,老鄉雞、外婆家也自曝抗不過2個月。


對於很多餐飲行業來說,第一是保住現金流,這是命,命沒了,一切都完蛋。


轉型線上


面對門可羅雀的線下門店,線上客情維護能力,將會成為各大餐飲行業在2020上半年的第一核心競爭力。


西貝在董事長接受採訪火了之後,馬上就推出了西貝的外賣。並且除了外賣業務之外,西貝的多家門店還推出了米麵糧油、10斤裝的平價蔬菜組合,休閒零食等一應俱全。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還有不少餐飲企業的線上零售化產品,加速線上轉型。


比如東來順,赤板亭,蜀海,杏花樓,小南國等的零售包裝產品均在京東等平臺上線銷售(速凍菜餚類)。多渠道降低風險,也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消費後移


何為”消費後移“?簡單可以理解為:先給顧客一些福利,等消費者嚐到了甜頭,自然就會為後續的產品、服務買單。


比如我經常光顧的吉兆壽司店,就推出99元王者權益卡,即購買了這張卡無論是堂食還是外賣都可享受終身4折,全享受全程免運費配送,通過活動促銷的形式回籠資金,維持現金流。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這給到我們的一些啟示是什麼呢?例如一些美容美甲護膚行業,是否可以將你的產品進行預售?通過讓利給消費者,維持好現金流救急。


去庫存壓力


這次疫情對線下消費一個很直接的影響,就是讓本來暢銷的商品變成庫存。為了財務健康,許多連鎖餐飲企業都在找渠道,十幾噸、幾十噸地銷售食材。


如全聚德,將自己的庫存全部拿出來,把門店變成了菜場,低價銷售食材,這便是清理庫存,通過庫存找到活下去的關鍵。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因為食材的短時間的保鮮性,一部分菜品也可以選擇捐贈,比如海底撈,就捐了新鮮蔬菜共計16.262噸。


共享員工


疫情一爆發,門店無法開店營業,員工在家待業。對於每一個企業都說,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考驗。比如:


如何啟動應急機制?

怎麼統籌企業的運營?

如何安排底下的員工?

如何穩定團隊的軍心?


而這次的疫情,我很開心的一件事是,讓我們重新認識“共享”經濟,比如共享員工。


一邊是餐飲行業的九死一生,員工復工遙遙無期,另一邊卻是生鮮零售平臺卻是訂單大增,人手極度短缺,各大企業開始認識到,不能一個人戰鬥,而是要開放,讓資源共享、流動起來,聚合起來,才能形成更大的競爭力勢能,共享員工應運而生。


比如西貝、雲海餚、青年餐廳、蜀大俠在內的21個餐飲企業,1200餘人加入盒馬臨時用工隊伍。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消息 ▽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盒馬採取的這種新型用工模式也可看做是一種“靈活用工”的新形式,能夠削減餐飲企業的運營成本,同時填補生鮮商超行業目前人力不足的情況,可謂一舉兩得。


通過以上幾個案例,我總結了以下兩點思考:


對飲餐飲行業來說,堂食、外帶、外賣、零售,這四種產品結構和盈利模型的生存方式必須重新思考。


另一方面,從人到店、人找店,人找貨,到貨找人、店找人,這在未來將是一場人、貨、場新的重構。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健身行業


按照行業慣例,健身行業在3、4月份會達到年內第一個高峰。然而疫情的蔓延,讓剛剛度過冬季淡季的健身房又增加了一個“寒冬”。


因為最近兩年熱衷於健身,疫情期間,小助理所在的健身房由於無法確定復工時間,所以她的私教一直是通過微信制定輔練計劃,線上雲督促學員在家自己練,但對於我助理這種懶人自控能力不強的人來說,只能說效果甚微,因為缺乏了運動場景和動力。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在大多數健身房還在依賴傳統的線下營業模式時,一些健身房卻另闢蹊徑地靠線上直播迎來了新的拐點,比如萊美和超級猩猩。


萊美去年開始就在策劃線上課程,年底推出了28天的BODY COMBAT課程,而受這次疫情影響,他們提前上線了包含舞蹈在內的一批課程。


據萊美官方透露,過年期間的數據比之前高一個量級。其中,DANCE課程超5萬人報名,累計播放量超過100萬,之前推出的BODY COMBAT課程報名人數也增長了2.5萬,累積播放量超過50萬。


這次疫情也帶給了超級猩猩一次創新的體驗,超級猩猩的創始人跳跳在和用戶在聊天的時候,瞭解到用戶想健身但無法出門的需求,於是開發了線上直播課程。


通過創新的嘗試,除了服務當下無法去門店健身的人群,還能夠喚醒那些關注超級猩猩公眾號卻不去線下消費,但又不取消關注的消費者,超級猩猩也因此在疫情期間成為一直播上TOP1的直播。


直播健身的好處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都知道私教很貴,動輒幾百塊一節課,這時選擇讓利的形式給到消費者,相當於是一場體驗課,降低用戶消費成本,無形中也在用戶心智中留下了好的口碑。


其次,直播在線健身,突破時間、空間和人數的限制,也相當於一場全民運動,大家一起來打卡,提高了用戶健身的積極性。


最後,這種嘗試對健身品牌的後續業務也產生了反哺的實際影響。


比如,2月10號,超級猩猩正式宣佈推出14天線上“陪”訓營,通過教練組建企業微信群班級的方式,提供飲食建議和定製訓練計劃的服務。每班設有1名主教練和1名助理教練,每班上限30人,售價399元。截至11號上午11點,首批上線的22個班級已經全部滿員。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我也在這裡大膽做個預測,因全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在疫情結束後將迎來一定程度的報復性反彈,屆時將線上流量轉化為線下場景的經營,對健身房來說將還會是一次流量的回血。


所以,品牌要找到和消費者之間人性的共通點,拋棄簡單的線上、線下區隔,重新理解消費者的需求,做消費者的朋友。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電商行業


作為最直觀展現商品屬性的內容形式,直播帶貨也隨之成為電商行業抗疫的一個重要方向。


由於用戶在線時長的顯著增加,需求的品類集中於清潔防護、個人健康、提高免疫力等領域,在此基礎上,品牌通過開展針對性的直播互動,在放大社交屬性的基礎上,幫助品牌商家清庫存,進一步提振銷售信心。


比如小助理一直用來健身打卡的薄荷健康,一個專注於食物、營養和飲食領域的app,通過讓旗下KOL營養師輸出防疫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等,以專業的角度幫助用戶提升免疫力,既可以增加用戶黏性,又在無形間吸引用戶跟著博主的直播完成下單轉化。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還有我一直青睞有加的完美日記,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鑑案例:


①比如推出1元秒殺、百元無門檻券等大促活動,力度堪比雙11,能刺激用戶下單,減輕庫存壓力,回籠資金等。


②在公眾號上定時更新防疫小常識,並提前上線情人節的遊戲,有溫度,且用娛樂的方式帶給大家快樂。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這給到我們的啟示是什麼?特殊時期,誰都不應該想到,這是一個收割用戶的機會,而應該想到,大家碰到什麼麻煩,品牌能夠怎麼幫助到大家。


先“利他”,後“利我”,最終實現“利我們”,奉行的是先社交後成交。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知識付費行業


因為導師的身份,我的圈子裡很多都是做知識付費平臺的。


疫情之下,讓我再次看到了“無聊在家”似乎成了2020年形勢遇冷的知識付費行業“活躍氣氛”的好時機。


面臨疫情大敵的緊要關頭,抓住被困在家的用戶和潛在用戶成為了很多知識付費平臺的當務之急。


其中,得到、喜馬拉雅、樊登讀書、890新商學(吳曉波頻道)等平臺紛紛通過贈送VIP會員或免費資源等方式,向用戶送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的焦慮。


喜馬拉雅還在春節期間每日接入央視新聞、人民網進行抗疫主題直播,並開設平安好醫生、心理防護直播間為用戶進行免費諮詢,直播參與超1.2億人次。


混沌大學、三節課、拓普理德等知識付費平臺,都相繼推出了免費送課和直播陪伴的服務。


比如,2月17日-23日,拓普理德就集結了來自各個行業的老師(其中也包括我),針對中小企業推出了一系列公益直播,賦能企業寒冬,這種方式既展現了企業的人文胸懷,又可以有效地促活和留存了用戶。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通過這些例子,我想說的是在今天的疫情階段,無論是知識付費行業還是教育行業,培養和提升長期的線上交付能力是多渠道運營模式的補充。


//////////


當然,我相信疫情會很快過去的,但是,對於無論是疫情還是市場變化中的企業來說,現在絕不是貓著過冬,坐等春暖花開的時刻,而是要時刻有危機感,做好隨時應對各種問題的可能性。


最後,我想引用達爾文的話作為今天文章的小結,也是我經常在外分享時講的最多的一句: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生物學家:達爾文

疫情生死關頭,我整理了名創優品西貝等5個典型的行業自救案例


未來已來,新零售的使命,是結合線上線下的優勢,創造更高效率的零售。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要相信,一家卓業的企業,應該是無論身處於什麼樣險境環生賽道,都有辦法讓自己活下來,且活得更強大、更好。


正如我們偉大的毛主席說的:

做好了一切準備,

即使發生最困難的情況,

也不會離原來的估計相差甚遠,

這不是很好嗎?

所以,

根本的就是這兩條:

一是爭取最有利的局面,

二是準備應付最壞的情況。

——摘自《毛澤東文集》


所以,你準備好迎接這場絕地大考驗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