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者無畏,新手用切身經驗教你寫第一篇SCI


無知者無畏,新手用切身經驗教你寫第一篇SCI

 


無知者無畏,新手用切身經驗教你寫第一篇SCI

SCI、SSCI、核心、普刊發表指導


歷經千辛萬苦


第一篇完全由自己完成的第一篇SCI(全部由自己設想,試驗,寫作,投稿,修改等等)終於出爐了。將一點淺薄的心得說出來,希望能對比我更新的新手有益。

無知者無畏,新手用切身經驗教你寫第一篇SCI


不要自己首先嚇倒了自己


不要將SCI想象的過於神聖,其實SCI也有很多很多垃圾。只要認真的做了,寫了,誰都可以。做了就很簡單,不做就永遠很難。每一個讀研的人都應該去嘗試一下,即使可能畢業的要求很低。


失敗是成功的母親


及早動手,即使最終投稿被屢次慘遭拒絕,都是難能可貴的經驗,別人說一千遍不如自己親自試一遍,只有一試方可知水之深淺。同時,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自己嘗試加上別人的經驗,即使第一次失敗,也會初窺門徑。


創新不僅僅是“無中生有”


很多新新新手對於創新還是摸不著頭腦,覺得只有“無中生有”的創新才是創新。誠然,第一個發明原子彈,第一個發現DNA雙螺旋,第一個。。。,這些都是讓人所敬仰的創新,但是隻是站在門口的新新手的我們,不要期望那麼高,改進一下工藝,改變一下方式,或者把應用於其他方面的研究方法或者推導公式等應用於自己的方面,等等,都是創新。只要論文有一兩個閃光點,並圍繞閃光點自圓其說,那就完全可以達到創新的要求。慢慢有所積累,有所頓悟,來個“無中生有”的創新也並非不可能。


嚴謹再嚴謹


對於要投稿的manuscript,一定要嚴謹再嚴謹,單位,語法,參考文獻,等等,每一個細節都要嚴肅對待。語法一定要嚴格檢查,參考文獻中包括縮寫,加重,斜體等等千萬不能馬虎,這個東西體現了一個基本的科研素養,如果審稿人看到連基本的東西都不過關,首先就產生不好的印象。


寫好引言做好圖


引言是一個很關鍵的地方,要寫的詳實而可靠,對別人做的工作有所概述,然後引出自己做的東西,切忌空洞無物。圖表也是重中之重,圖片質量一定要高,精美的圖片會讓文章添色不少,認真學習一些科研軟件,如origin,spss,甚至photoshop,會讓SCI寫作如虎添翼。


多投投有好處


第一次寫出來,很多人都有一個心理:我的東西太爛了,就找最爛的雜誌投吧,然後一門心思查找哪個期刊的影響因子最低。這樣......即使一下接收了也未必是什麼好事,因為很多東西你並沒有得到學習。以後同樣是茫然無知,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麼不足,不知道到底還怎麼提高。所以,可以嘗試投一投有一定質量的雜誌(這並不是說讓你去投science ,nature,人家也忙呢,別添亂了,這個度自己把握),質量好一些的編輯都非常負責,審稿意見都非常中肯,可以讓你受益菲淺。可能對於第一篇,大多數人會遭遇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拒,這並不是壞事,因為你是新手,新手是值得原諒的。認真分析審稿人的意見,不同的審稿人會有不同的意見,這些意見對於你以後寫出成熟的東西非常有幫助。


一些小技巧


第一次寫英文,有些難是很容易理解的。可以找一些類似的文獻進行參考,這並非剽竊,試驗步驟中第一步加什麼,第二步加什麼,說法也就那麼幾種,套用過來為我所用。這個圖片展示了什麼,這個現象說明了什麼,都可以統統借鑑過來。還可以應用有道詞典,CNKI詞典,句酷等等查詞工具,查找相關例句,尋找最地道的說法。參考文獻儘量不要選用SCI收錄範圍以外的,中文全文的也最好不要(即使是SCI)。儘量多選用要發表的期刊的參考文獻。圖片精美。等等等等。


無知者無畏,新手用切身經驗教你寫第一篇SCI

SCI、SSCI、核心、普刊發表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