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華主演的《大約在冬季》:為什麼最後讓人忍不住流淚?

霍建華和馬思純主演的電影《大約在冬季》,據說在上映時,看哭了很多人。最近我才看完了這部悲涼的愛情電影。看到電影最後,眼淚真的忍不住落了下來。看到霍建華捧著鮮花,唱出“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這句歌詞時,一種說不上來的情緒湧上我的心頭,有點悲涼、又有些惋惜和無奈。

“這世上所有的死別都好過生離。”

這是電影剛開始,馬思純主演(安然)說的一句話。當看到影片結尾,我終於知道這句話的含義。

電影中,一場冬季的演唱會,將霍建華和馬思純飾演的齊嘯和安然兩個人物聯繫在一起。之後兩個人有過分別也有過甜蜜的愛戀了,可惜的是,所有的分別最終把愛戀的耐心一點點消磨殆盡。最後,雙方誤會越多,信任越少。兩個人只能各自安好,過著自己的生活。等到齊嘯想挽回的時候,卻發現已經很遲了。

霍建華主演的《大約在冬季》:為什麼最後讓人忍不住流淚?

這世上使人最痛苦的不是死別,而是生離。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也是天道循環,任何人都無法避免與人告別生死,活著的人與死去的人告別,這只是短暫的悲傷,而生離卻不同,活著的人因為很多不固定的因素,被迫分離,這才是最為痛苦的。安然每次與齊嘯的分別,都像是在經歷一場地獄般的折磨。所以,安然認為生別總好過生離。

下面,我將從這三個方面闡述,告訴這部電影為什麼看到最後會讓人忍不住流淚。

1.愛而不得的情感波折

無論是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或是一本小說,能讓人們感動的首先是本身的故事情節。人是情感極為豐富的高級動物。一個場景、一句話、一個小微暖的舉動,都會將人的情感帶到一個高潮,從而被感動哭。

《大約在冬季》這部電影以齊秦的《大約在冬季》首歌為線索,展開了劇中人物一系列的故事。這首歌是齊秦根據自己與王祖賢的真實生活寫照做創作的,他們兩個人本身在娛樂圈就是一段佳話,怎奈兩地分隔,聚少離多,也正是滿滿的思念讓齊秦寫下了這首歌。

而影片中男主齊嘯與安然似乎也成了這首歌所唱的命運,在1991年齊秦的演唱會上兩人相識,之後兩個人先後分別——愛戀——再分別——再愛戀——最後分別。他們心裡都各自喜愛著對方,但奈何命運太過現實,讓他們二人註定走不到最後。其虐戀的情感波折主要因為他們的三次分別。

  • 第一次分別

兩人在齊秦的場演唱會認識之後互相吸引,齊嘯答應把安然的照片寄給她。但是安然等了很久都沒有等到。之後安然的一個電話,以及偶然的一次見面讓兩人關係和好,第一次短暫的分別也就結束了。

  • 第二次分別

齊嘯和安然兩個人正在甜蜜的熱戀中,然而,齊嘯的爸爸中分,他的哥哥又在牢中服役。身為兒子的他,只能選擇回去照顧老人,不得不與安然分別。然而,這次的分別之後,就是兩人最長久的一次分別,齊嘯回去後照顧老人、被迫聽從父親與青梅竹馬的葉雨辰結婚並生有一個孩子。後來,安然成為主持人,到了臺北見到齊嘯。

  • 第三次分別

安然與齊嘯的臺北見面,讓兩個人以前情感積雪消融,兩個人又重歸於好,甚至感情更甚從前。而殘酷的命運似乎還不打算放過他,他的家庭以及父親因為前妻葉雨辰出現狀態。儘管安然說,這一次分別,以後就永遠別再見面,但齊嘯還是選擇離她而去。之後,安然與於楓結婚,而齊嘯自己住在種滿玫瑰花的小屋裡,兩人終究沒在一起。

看到這裡,很顯然,齊嘯和安然他們兩個人的心中都是彼此愛著對方的。但是因為命運與現實,三次分別,讓他們兩個人出現了嚴重的誤會,彼此的信任也消失了,從而他們兩個沒能在一起。最後齊嘯試圖想挽回這段愛戀,但安然卻沒有出現。

最後齊嘯見到安然,說出這一切都是葉雨辰從中作梗,導致他們中間產生了這麼大的誤會。這不禁讓人們大偉吃驚,如果沒有葉雨辰從中搗鬼,或許他們二人就會在一起。不過也正是因為影片中這樣一波三折的情感故事以及齊嘯與安然之間愛而不得的那種真摯的愛情,才會讓人們忍不住流淚。

2.開放式結局,首尾呼應

上面說過,人是情感非常細膩的動物,當情感突然到達一個臨界點,感動的淚水就會像洪水一樣洶湧而出。電影《大約在冬季》的結尾有兩個方面最讓人感動。

  • 第一個方面

齊嘯手捧著玫瑰花,嘴裡唱著《大約在冬季》,眼角還閃著淚,等待著安然的出現。影片中,我們也看到安然也在觀眾當中,只是她並沒有現身。我想,這裡應該就是常說的;我可以看到你,但我不會讓你再找到我了。我們似乎可以猜到齊嘯等待的答案似乎和《大約在冬季》中的歌詞一樣:“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我想大約會是在冬季。”

我們都知道,齊嘯和安然沒有走到一起,有很大的因素是齊嘯的青梅竹馬葉雨辰在搗亂,是這個女人,讓齊嘯和安然之間的誤會越來越大。如果沒有葉雨辰不從中作梗,齊嘯跟安然或許就不會有最後一次的分別。

看到這裡,再回想到這些,齊嘯的愛而不得以及想挽回愛戀的舉動,讓我忍不住哭了。我想,那些忍不住流淚的觀眾要麼是因為劇中的故事和他自身的經歷一樣,因此刺痛了他;要麼就是被感動哭了。

我想到了《大話西遊》中最為經典的一句話:“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如果上天能過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得不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將一份真摯的愛情暫時放棄。然而,等到想挽回的時候,卻發現,當初的兩個人早已不在原地。於是只好承受著追悔莫及的滋味。

  • 第二方面

影片結尾,安然的女兒小念,看到臺上齊秦唱到高潮時,她像她媽媽當年一樣,興奮的站在座位上,也是瘋狂的揮舞著圍巾。而齊一天則像他父親一樣,抬著頭看著她。這時候,影片中立即切到了1991年他們各自的父母觀看演唱會的場景。毫無疑問,他們兩個人簡直就是齊嘯和安然的化身,看到這裡我不禁為當初齊嘯和安然沒有走到一起感到難過。

齊一天和小念就像是齊嘯和安然情感的延續,我們可以看到上一代的情感波折在下一代得到了很好的化解。雖然齊嘯和安然的結果似乎有些悲涼,但是當觀眾看到他們的子女延續了他們的情感,似乎還可以替他們實現沒有在一起的恩怨,這就一下子讓人們的情緒得到了釋放,感動就在這裡。

霍建華主演的《大約在冬季》:為什麼最後讓人忍不住流淚?


電影《大約在冬季》在結尾方面,與開頭首尾呼應。開頭兩個人互相吸引,而結尾卻是一個在臺上苦苦等待,一個在臺下默默看著,當觀眾看到結尾再回想起他們兩個人中間的種種糾葛時,情緒瞬間被激發到高潮,就會忍不住流淚。而這種沒有明確結局的安排,也是會讓人們感到些許的難過和惋惜。

當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中,我們就會發現,人物複雜而細膩的情感就像剝洋蔥一樣,每撕開一層,就流一層眼淚,直到最後,高潮的激發,將是滿滿的感動。

3.電影映射出現實的命運和無數戀人的心聲

很多時候,電影即是人生。有一句話:“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看了電影《大約在冬季》中齊嘯和安然的命運與愛情故事,我就在想,其實他們的故事就是我們當下很多人的現實命運以及無數戀人的真實寫照。

  1. 1.電影映射出的現實命運。

我特別喜歡電影片尾曲中的一句歌詞——“對不起,是我的猶豫讓你受委屈,愛過你,卻輸給了命運。”

齊嘯因為家庭以及父親的原因,不得不多次與安然分別。“自古忠孝兩難全”,在親情和愛情面前,毫無疑問,齊嘯選擇了親情,放棄了愛情。前兩次的分別,安然都可以既往不咎,但是最後一次的分別,徹底將他們兩個人的信任消磨殆盡,他們之間的的誤會太大。因此,即使最後齊嘯想挽回,兩個人也很難走到一起。

可是,這就是現實,這就是命運。生活中有多少殘酷的現實和命運,讓很多人不得不放下心中的愛,這是大多數人的寫照。父母不可抗拒的命令、地域的因素、房產證的名字等等,這些現實以及命運都會使很多心中有愛的戀人們,沒有辦法走到一起。

  1. 2.異地戀人們的心聲。

無論是齊秦的歌舞《大約在冬季》還是影片,講述的都是異地苦戀的故事。影片中,霍建華的一句臺詞一直讓我記憶猶新。他說:“別離是常態,相聚是奢華。”短短的十個字,卻說出了所有異地苦戀的戀人們的心聲。

每次短暫的分離,引發的卻是一次長久煎熬的等待,相聚是多麼的短暫,卻又令人期盼。大概這就是所有異地戀人的狀態。然而,大多數異地戀終究是敗了,熬過歲月的寥寥無幾。異地的原因導致感情基礎不穩,信任慢慢變弱,有多少的愛戀在等待著被消磨蠶食。

也許正是因為影片的故事與大多數人的經歷相同,所以引發了很大的共鳴。

我一直相信一個成語——“事在人為”。現實和命運雖然殘酷,離別與異地固然痛苦,但決定成功與失敗的絕大因素在於人的本身。

霍建華主演的《大約在冬季》:為什麼最後讓人忍不住流淚?

《呼嘯山莊》中希思克利夫對凱瑟琳的愛即使如此,他從小時候起就喜歡上額凱瑟琳,即使後來凱瑟琳嫁給了自己的情敵,但他依舊深愛著凱瑟琳,他們之間就有著許多殘酷的現實與苦難,但希思克利夫心中對凱瑟琳的那份愛一直不變。

如果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愛忠貞不渝,愛的頑強且深沉,那麼再大的困難與痛苦,他都會堅持的愛下去,因為他(她)早已將對方將這份愛看作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結語

當下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愛情似乎也成了一個快餐品,一夜的瘋狂過後,兩個親密的人就拜拜不見了。處於愛戀中的人們,更應該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追悔莫及。

男女雙方共同經營一份感情,就應該坦誠相待,面對任何困難和挫折,都不要藏在心裡。告訴對方,既給予了對方信任,又可以一起攜手共渡難關。愛情是真摯的,那麼彼此之間更應該真誠相對,這才是愛情的經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