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厚厚的鞋墊,卻把“中國式母愛”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深思

用故事解讀創業智慧,

讓理論結合實際踐行。


一雙厚厚的鞋墊,卻把“中國式母愛”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深思

我們都曾在苦難裡期待過奇蹟。像王澤芬那樣的婦女,我們都不敢漠視她們的平凡,誰知道默默無聲下面,蟄伏著怎樣的高山流水、慈祥潤物。

母親的鞋墊

大多數時候,人們不得不折服於命運這隻翻雲覆雨的手,一個生命被它賜到哪個家庭,這個生命似乎就被賦予了一種基調。比如富有,也比如貧窮。

被賦予“貧窮”的大多數人,起初會偶感不適,會與命運掙扎幾番, 但當一種叫“慣性”的魔法慢慢由環境侵入內心,他們可能漸漸放棄, 成為失去自我引力的流星,在浩瀚的星河裡隨波逐流,直至隕落。

像王澤芬這樣的姑娘,大涼山有很多。她的父母一生都被繁重瑣碎的農活與家庭責任捆綁著,將自己所有的力氣都用來餵飽自己和孩子(有可能是好幾個)。家裡除了一幢簡陋得不像話的房子,便是分到人頭上的幾分薄土。大涼山的土地和農田,在傳統農人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開墾裡,也少有傾力回報的。他們窮,但是窮得心平氣和,在一代一代農人的世界裡,繁衍生息、代代相傳,就已經是他們畢生最大的責任。

他們習慣了麻木的接納,而少有莫名的抱怨。

王澤芬,或者張澤芬、李澤芬、陳澤芬,就是在這樣的經濟環境與生命狀態里長大的。從來沒有人告訴過她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她也沒有想過天空的雲會從哪裡飄過來。她們的媽媽,媽媽的媽媽,就這樣在這塊土地上,默默生活了許多年,直到皺紋爬上光潔的額頭,結實的胸脯因生育孩子失去彈性,或者纖細的腰肢漸漸圓潤。她們沒有過多的精神力量去教育孩子,看著他們吃飽、穿暖、打著小呼嚕入睡,然後一天天長大就是一生的使命。

她的世界是趕在太陽出來之前村子裡的雞犬相聞;是接下來每家每戶的土屋裡冒出的裊裊炊煙;是桌子上難得有兩個好菜時一家人的開懷笑容;是青黃不接時老人的嘆息,孩子的啼哭。

書只念到小學。除了沒錢繼續念下去,在這裡,也沒有支撐一個反正都要嫁人的姑娘繼續讀書的理由。

20歲,她結了婚。在城市裡,或許女性的婚姻,會對她的未來有所助力,但在過去的大涼山鐵定不會。她或許也不知道什麼是愛。她覺得婚姻就是搭夥吃飯、一起幹活,然後像祖祖輩輩一樣,生一個或者幾個孩子,讓生活延續下去。

有時候農活做累了,會從懷裡掏出一雙鞋墊,在上面繡出一朵朵精緻的花。這些花朵裡,繡著一位農村婦女所有的浪漫、愛與執著。一雙鞋墊,送給剛結婚的男人,送給關懷自己的親友,也送給在貧窮和勞碌裡留下的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

而當年19歲的成傑,腳下也是踩著這樣一雙鞋墊,走出大涼山。

2019年1月1日。她坐在老家西昌大涼山的老屋裡和我聊起兒子成傑的時候,我看見她被時間的苦難深深刻下的皺紋。我輕撫她的面頰,感受一個才62歲的老人像岩石般粗糙的皮膚。我的手觸摸到的,是絕大多數大涼山女人的堅韌,以及她們被時間漠視的衰老。

是的,生命很盛大,但更多的時候,也很荒蕪。如果她沒有成傑這樣一個兒子,她的苦難,將淹沒在漫漫人海,了無聲息。

此刻,我和成傑其他巨海學員一起來到他出生的地方,感受這裡的一方水土,如何孕育與培養出這樣的一位傳奇般的人物。

和豐盛的禮物相比,這位母親最感到驕傲的,是他們都緊緊地握住她的手,如出一轍地說:你辛苦了,謝謝你養育出我們的老師。

這位叫王澤芬的平凡老人努力搜索過去的記憶,卻也只是無比肯定地告訴我,我們完全沒有能力培養他啊!全靠他自己努力啊!

說話的時候,她摸摸索索在櫃子裡拿出幾雙繡花鞋墊要我選一雙。

成傑離家 18 年了,家裡早已不缺吃穿用度,讓她去上海,她也住不慣,回家守著成傑父親當年自己修築的老屋,怎麼也停不下來。

沒事的時候,坐在院子裡,就著大涼山永遠熾熱的陽光,一針一針繡著鞋墊。

但沒有人敢輕視她。“母親”兩個字,便已經概括了她一生中所有的偉大。

一雙厚厚的鞋墊,卻把“中國式母愛”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深思

教育有幾類。

一類以財養人,給孩子以好的教育環境和物質條件,成長路上不疾不徐;

一類以德育人,家風嚴謹身體力行,讓孩子從小靈魂潔淨內心豐富;

還有一類以勤教人,不論貧窮與富有,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與力量。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或許因為資源分配與文化普及的不均讓貧窮一度扼住人們的喉嚨,但恰恰是王澤芬這樣的妻子或母親,她們無知,亦無畏;她們柔情,亦堅韌。她們在飢腸轆轆裡也不曾失去與生命抗爭的勇氣,她們在衣食無憂之後,也不會放棄對生活的追求。

在她們有限的認知與世界觀裡,那一雙永遠停止不了的鞋墊,是屬於她們的愛,以及希望。

而人類只要還有愛和希望,那麼生命就有無數可能。

成傑在後來寫下“生命的強大在於歷經苦難”的時候,除了是對人生經歷的總結,又何嘗不是對於父母那一代人所受苦難的敬重。他們一代一代的堅持,一代一代的隱忍,在平庸生活裡等待總有那麼一顆神奇的種子覺醒與迸發。

我們都曾在苦難裡期待過奇蹟。像王澤芬那樣的婦女,我們都不敢漠視她們的平凡,誰知道默默無聲下面,蟄伏著怎樣的高山流水、慈祥潤物?

2019 年元旦成傑回大涼山的時候,接受了西昌廣播電臺《窗外有星光》的採訪。他在節目最後談道:小孝是陪伴,中孝是傳承,大孝是超越。

一雙厚厚的鞋墊,卻把“中國式母愛”展現的淋漓盡致,令人深思

我曾經也一度執著於探索“原生家庭”給自己的人生戴上的“緊箍咒”,但是後來終於意識到:原生家庭可以決定你的父母,但是不能決定你的人生。

成傑穿著母親的鞋墊,離開家鄉的那一刻便已經決定,超越父母甚至家族,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倘若命運已經強悍地為你畫地為牢,可以掙脫枷鎖突破牢籠的,唯有自己。

而母親的鞋墊,是成傑向強大的命運宣戰之前,最溫柔的庇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