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卖假口罩?“我算过了最多三年,我还年轻,想试一下……”

敢卖假口罩?“我算过了最多三年,我还年轻,想试一下……”


一场疫情呈现人生百态,美丑善恶。


一月开始,疫情占据热搜,凭实力打断了全国人民过年的节奏。人们不再串门,不再购物,不再出行,要说这个时候什么最畅销,那必然是口罩,口罩甚至被戏谑称为 “硬通货”。在巨大的经济诱惑下,有些人开始蠢蠢欲动。


一个非常时期的商机


方宏斌(化名),浙江台州人,平头大眼,金框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虽然是20出头的年纪,但高中毕业以后就在外面闯荡养家的他,早已经摆脱了稚气。


“朋友圈都在买口罩。”方宏斌看到了商机,在微信上试探性地发出了一条朋友圈“有人要买口罩吗?”果然,一呼百应,求购留言越来越多。


东西是不愁卖,但是到哪里进货?义乌口罩生产厂商多,可以去看看。打定主意的他没有多做迟疑,第二天一大早便开车来到义乌。然而,各个生产厂家的库存早已经销售一空,最终,方宏斌从义乌各处的超市多方搜集到了7000只口罩,也不算白跑一趟。不到半天的功夫,口罩销光,方宏斌尝到了甜头。


钱来得容易,可是现实的难题也摆在眼前,没有货源啊。现代人遇到困难,首先就得求助网络。方宏斌在阿里巴巴上搜索“口罩”,挨个点击链接,一家家地电话联系,终于,他找到一家江苏的口罩厂,声称有货源,可以交易。加过微信后,方宏斌查看了对方发过来的产品图片,好像确实是有真实货源。1月28日,方宏斌叫上朋友开车到江苏苏州进来第一批货,在网上进行售卖。


买卖当中有人提出疑问:这个口罩符合标准码?


方宏斌这才开始关注口罩的质量,他发现自己所售的口罩是“三无”产品,甚至一扯就破。然而,已经被巨大利益蒙蔽双眼的他并不在意这些,仍旧一批又一批地进货、卖货。(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越来越多打击一批销售假冒口罩的新闻在网络上传播,方宏斌也有犹豫,但想到家里吃低保的老父亲、还在读书的妹妹,想想自己十几万的债务,他没有停下。


一次关于结局的预言


敢卖假口罩?“我算过了最多三年,我还年轻,想试一下……”


2月1日,他又在朋友圈发出广告:口罩还有人要吗?有人留言警示他:你竟然还敢卖。方宏斌给那人回复:富贵险中求。我算过了最多三年,我还年轻,想试一下……


此时他已经小有名气,就算对他所卖的口罩质量存在怀疑,仍有大批的人主动购买。他们当中有的是要再转卖获利,有的则是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试试看。然而这些“三无”口罩除了影响呼吸质量,起不到任何的防护作用。 (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2月5日,方宏斌因为销售伪劣口罩被抓获。现场查获口罩仓库两个,扣押查获、追回三无劣质口罩2万个。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追捕


“要快!”这是仙居县检察院副检察长范政伟在看到方宏斌案件线索时的第一反应。非常时期,“假口罩”的社会影响力和危害性不同寻常。


2月4日,仙居县检察院成立专案组,与市场监督局、公安局同频衔接。2月5日,经检验机构检验,该批口罩的过滤效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系不合格产品。方宏斌被立案侦查。


2月6日,仙居县公安局对方宏斌以涉嫌销售伪劣产品罪立案侦查,仙居县检察院介入侦查,提出了补充相关证据的意见。2月10日,仙居县公安局提请批准逮捕,仙居县检察院同日作出批捕决定。2月13日,仙居县检察院对被告人方某某以销售伪劣产品罪提起公诉,并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2月14日,仙居县法院适用速裁程序开庭审理,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方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八个月,并处罚金35万元,依法追缴违法所得53700元,依法予以没收扣押口罩。


“这是全省首例此类案件,我们与时间赛跑,就是为了警示不法分子!”专案组组长范政伟说, “我们虽不能冲锋陷阵,但此刻,我们也是战士!我们有使命守护好我们的人民!”


截至案发,方宏斌多次向口罩生产商采购上述不合格的一次性白色两层耳戴式口罩共计13万余元。疫情期间,已经销售25万余只,销售金额达 24万元左右。


这是浙江省首例判决的非法销售伪劣口罩案,入选第一批浙江省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检发布的第四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我为我所犯下的罪行向大众、社会表示忏悔,同时告诫跟我走在相似道路上的人们,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法律的制裁随时会出现……”方宏斌说。


(方圆公众号:fangyuanmagazin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