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戰疫情 線上防詐騙 檢察建議護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

近日,三河市人民檢察院針對本市學校網課班級QQ群出現的詐騙行為,向市教育和體育局發送檢察建議,督促教育部門及時履行監管職責,保障廣大中小學生平安純淨的網課環境。

新冠疫情期間,多地出現了假冒學校教師或班主任身份,以延期開學和組織開展線上教學為由發佈詐騙信息,要求學生家長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網上支付方式繳納各項費用,致使部分家長上當受騙。騙子的常用手段為:通過規模化撒網式搜索“班級群”、“年級”等關鍵詞,利用部分微信群、QQ群沒有設置相應的驗證步驟、群管理員疏於管理等漏洞,進入多個家長群,通過“潛水”觀察,尋找機會迅速偽裝成班主任頭像和呢稱,騙取家長們信任,要求家長掃描二維碼繳納各種費用。三河市人民檢察院及時聯繫公安機關和網監部,根據調查,本市也出現在班級QQ群冒充班主任,發佈收費二維碼的詐騙行為 這種詐騙行為不僅會直接造成財產損失,更是加重了疫情防控期間學生和家長的焦慮不安情緒,嚴重擾亂了正常網絡教學秩序和社會秩序。為了還網絡課堂一片淨土,三河市人民檢察院向市教育主管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教育部門及時向全市中小學發佈預警信息,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提高防範意識,避免類似詐騙案件發生;同時督促教育部門對學校和班級建立的微信群、QQ群等,要嚴格落實群主管理責任,群管理員要開啟入群驗證功能,實行實名制,對每一位入群的成員身份進行審核,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家長QQ群、微信群對已入群但身份存疑的儘快清除出群;對各類學校使用的教育移動應用、公眾號和小程序加強監管,指導廣大師生對發現的犯罪行為及時向相關部門報案 另外,檢察官梳理疫情期間各地案例,總結了在學校“停課不停學”時,冒充老師在班級群收費、利用軟件漏洞對家長單獨進行詐騙、謊稱疫情期間收費優惠要求家長交費、編造各種返利活動誘騙學生錢財、盜竊QQ號冒充同學詐騙等五大類針對學生和家長的網絡詐騙模式,隨檢察建議一併送交教育部門,提醒其做好防範措施,該做法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和讚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