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還是不自由,這向來是一個問題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盧梭

自由還是不自由,這向來是一個問題。

有的人出身貧寒,明明家徒四壁,食不果腹,然而,他卻悠然自得,樂在其中,讀書,寫字,吟詩作賦,好不快活。

有的人出身名門,明明可以肆意揮霍,遊山玩水,然而他卻無奈於家族的責任,和數不清的清規戒律,忙於應付他人的期望,顯得疲憊不堪。

而這,就好比社會的發展。

自由還是不自由,這向來是一個問題

一開始,在自然狀態下的人們,他們採摘果實、外出狩獵,維持著低水平的生活,有時還會遇到毒蛇野獸,各種災害,在今天看來,他們的生活似乎很糟糕。

然而,那些原始人遵循著自然的情感,隨心所欲,暢所欲言,能夠跟部落裡面的人隨便八卦,而不用擔心,會因為說了某個國王的壞話而被抓起來。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擁有的財富越來越多,自然狀態逐漸瓦解,私有制開始出現,人被劃分成三六九等,各種規則層出不窮,到了今天,社會已經發展成了如此一個龐然大物:

農村、城市、建築、園林、軍隊、政府、貨幣、船隻、工業、服務業、互聯網、航空站、太空站,量子衛星……

我們面對著的,是一個極為龐大,極為複雜的系統,而我們每一個人,都只是這個系統中的一個零件。

自由還是不自由,這向來是一個問題

作為一個零件,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到系統的制約,而我們作為個體的自由,我們行動的意義,也已經被這個名為“社會”的系統所定義。

這樣的我們,這樣處在社會狀態下的我們,會比從前那些處在自然狀態下的人們更加自由嗎?

這,還真不好說。

從一個方面來說,人類的社會性已經壓制了人類的生物性,損害了一些原初的自由。

比如,在很多公共場合,人們看到一個人,會習慣性地忽略他是一個生物人的事實,而不會想到他也是一個會排洩的動物。

排洩在人們眼中,似乎並不是一件值得提及的事情,甚至在很多人那裡會引起一種排斥和厭惡的感覺。

所以,在圖書館或者議會上,人們會小心翼翼地控制自己,不讓自己的臀部放出某些氣體,而且即使放出了也儘量不讓別人聽到,以免別人覺得自己不夠端莊和嚴肅;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學生如果有了內急,還需要思前想後見縫插針,告訴老師自己要去上廁所,以免覺得自己一個人直接走出教室不夠禮貌。

自由還是不自由,這向來是一個問題

我們的社會性,到今天已經犧牲了很多我們原本的生物性,這並不僅僅只是上廁所的問題,還有食慾、性慾等等說不清的問題。

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社會性本身也給了我們很多的枷鎖。

對於一個在社會中生活的人,他往往自出生起就在被社會塑造,將來要揹負起學業,揹負起父母的期望,直到有一天能揹負起父母本身,賺錢養家,發展人際,在尊嚴、地位與比較中,繼續下一代的培養。

當新生兒出生,他會被賦予新的名字,而那對新的父母也賦予了他新的期望,他繼續成長,繼續學習,繼續工作,繼續產出下一代,也繼續著他的期望。

循環往復,週而復始,人們期望不斷,社會的發展也一直沒停

就這樣

不斷膨脹

不斷膨脹

不斷膨脹

直到今天

或許,人生而自由,然而,我們也在社會的成長中,慢慢給自己加上了無數枷鎖。

自由還是不自由,這向來是一個問題

今天如此龐大的社會,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是更多的自由,還是更多的不自由?

對於個人,我們這樣生活,註定會積累很多牽絆,家人、戀人、朋友、崗位,到最後,就算你想主動離開這個世界,你依舊會發現無數的牽絆拉著你,不讓你走。

我們的生命,似乎並不屬於自己,而只是屬於這個社會

就像機器中的零件,單獨拎出來看,毫無用處,也毫無意義,但是把它安裝在機器上,就能讓機器運轉起來,而且對機器來說,少了任何一個零件,運行起來都可能會出現問題。

那麼,對於社會來說,少了任何一個人,會出現什麼問題嗎?

這個世界少了我,會有什麼不同嗎?

…………

或許

也沒什麼不同

城市會依舊繁榮,夜晚會依舊安靜。

地球還會繼續繞著太陽轉,時間還會繼續向前走。

但是

我若少了我,那就失去了全部

畢竟,人,終究跟零件是不一樣的。

他有自己的願望,有自己的追求,而且,能夠想象出自己想要的那個畫面,那個未來。

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每一個人所祈求的未來,也是特別的。

所謂的自由,就是對未來還有期望

我們都期望著有一天,一切的痛苦離我們遠去,一切的阻礙也都消失不見,每一個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每一個人的發展都以其他任何人的充分自由為前提。

如果這樣的未來你聽起來有點熟悉,那你想的沒錯,我說的就是那個自由王國

共產主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