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學生北漂六年逆襲成為CEO----《道德經》解讀《天道》肖亞文

今年初,無意中看到一部很久前的電視劇《天道》,被劇名吸引,一看進去,欲罷不能。之後,連看兩遍,仍覺不過癮。買來原著《遙遠的救世主》,一天看完。好像看懂了一些,又有點不著邊際。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是一部值得思考和琢磨的電視劇。劇中人物,我大致分成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丁元英,芮小丹,韓楚風;

第二層次:歐陽雪,肖亞文;

第三層次:葉曉明,馮世傑,劉冰。

對於我這樣的平凡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來說,第一層次的三個人高深、不可攀;第三層次的三個人可憐、甚至可悲;第二層次的兩個人,都是接近世俗生活的獨立的女性,歐陽雪,在故事一開始就屬於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且經營的有聲有色,而肖亞文則是最接地氣,也最符合普通人草根逆襲的心理追求。

肖亞文成功有什麼密碼?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活一世,就是不斷追求去做一個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在追求成長的道路上,在成年之際,首先努力做到自知,做到知人,做一個明智之人,成功就有希望。

肖亞文之自知之明

之一:故事開頭,芮小丹說肖亞文安排丁元英在古城,是想和他保持聯繫,慢慢成為朋友,而肖亞文卻淡淡的說“咱跟人家根本不是一種人,憑什麼跟人家成朋友”。

之二: 芮小丹去北京見韓楚風,肖亞文去車站接芮小丹,老遠見韓楚風也在,“愣往上湊就不知趣了,悄沒聲兒地回來上班吧。”

之三: 肖亞文對格律詩公司敗訴風險的認識“敗訴了,我還去打工,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等老得打工都沒有人要了,我就擺個小攤、開個小店。這不是我願不願意的事情,是我必須得這樣。”

“咎莫大於欲得”,有自知之明,才能沉下身子,保持靜心,控制自己慾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存抱怨牢騷之心。

肖亞文之知人之智

之一:肖亞文對丁元英的知:“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認識這個人就是開了一扇窗戶,就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能讓你思考、覺悟”;“這種人只能定位在熟人或朋友的位置上有意義”。

之二:肖亞文對芮小丹的知: “辦事有分寸,得體、自然,能有個照應”。

正是由於對丁元英和芮小丹的知,所以肖亞文能夠清楚的判斷“這個在一般人看了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這個人很重要”,“其他還有很多,比如機會、幫助”等。在已經在天津為丁元英租了房子後,最終還是把丁元英安排在古城。為自己的成功牽了一條線,創造了機會;

也正是由於對丁元英的知,當肖亞文看了歐陽雪讓她當代理律師的材料後,判斷出“這事有定數,這場訴訟是計劃的一部分,丁總一定是要通過這場訴訟達到什麼目的。如果我不打這個官司,就很可能是小丹”。“至少,通過訴訟過程的媒體報道提高了知名度。”

肖亞文的自知和知人,為成功之路搭上了一塊踏板。踏板有了,路要怎樣走呢?

居善地,事善能,動善時

“居善地”,就是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把自己擺放在一個適合的平臺或圈子。“事善能”,就要拿出真本事,打鐵還需自身硬。要能任事,能做事,事做好,事做對。“動善時”,就要順時而為,把握機會,當斷則斷,像獵豹捕獵出動之迅疾、準確。

肖亞文之居善地

私募基金結束後,肖亞文沒有請丁元英幫助把自己安排在韓楚風的公司,而是選擇退出,但又通過將丁元英安排在古城,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很好的能夠聯繫的上的圈子,不往上湊,卻也藕斷絲連,“惜緣隨緣不攀緣”,處於一個能進能退的善地。

肖亞文之事善能

之一、警官大學畢業;會流利的德語;

之二、私募基金解散之時,格律詩在北京籌建之時,格律詩整個訴訟過程,一個精明、幹練,又充滿靈氣和自行的白領女性躍然於紙上。

之三、丁元英在私募基金招聘助理和為格律詩公司重新選擇掌門人的時候,都是憑著短短的幾句話,看出了肖亞文對事物的判斷都能到本質上,事後也證明她的判斷都是對的。

之四、肖亞文用一個下午的時間,作出了“如果樂聖更是敗訴,除了合作可能就沒有多少選擇了。如果合作,格律詩公司至少在兩三年內就會有一個高速發展期。”的判斷。

憑藉著善能,肖亞文取得了丁元英兩次重要的信任,韓楚風說過“肖小姐我認識,和不錯的一個人”,歐陽雪對肖亞文就更是佩服加信任。

肖亞文之動善時

之一、肖亞文把自己榨出油,自願花費兩萬多元,專程飛到德國,只為了給丁元英安排個住處。

之二、肖亞文在作出“格律詩公司至少在兩三年內就會有一個高速發展期。”之後,迅速作出判斷,提出入股。而且清醒的認知到“我的機會就在於敗訴的風險,等打完官司,我就不該有機會了。”

芮小丹為了讓丁元英有個事幹,搞出來個扶貧的格律詩公司,一幫人忙來忙去,折騰一番,成就了似乎與格律詩公司無關的肖亞文。

肖亞文是天道里活的最明白,最順應天道的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