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美食文化——食福(蝠)


致命的美食文化——食福(蝠)

福這是個在古今都象徵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綿無邊的字眼。古籍中有記載《書·洪範》雲:「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紋命即指善終不橫夭。「五福捧壽」寓意多福多壽。還有以萬字和蝙蝠組成圖案叫「福壽萬代」。


致命的美食文化——食福(蝠)

而中國人又是以食為主,不光要注重它的色、香、味、還要痴迷於它的意、形、養。而蝙蝠則進入人們的眼簾。自古以來食蝠已有記載、著名的詩人蘇東坡在《聞子由瘦·儋耳至難得肉食》寫道:“五日一見花豬肉,十日一遇黃雞粥。土人頓頓食署芋,薦以薰鼠燒蝙蝠。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

自古迷信的中國人,養生,大補,延年益壽。痴迷於追求。東晉時期,一位名叫葛洪的方士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葛洪是當時赫赫有名醫藥學家,以擅長丹石之術著稱於世。


致命的美食文化——食福(蝠)

在他所著的《抱朴子·內篇》中,有段這樣的描述:“千歲蝙蝠,色白如雪,集而倒懸,腦重故也……陰乾末服之,令人壽四萬歲。”此後,蝙蝠便成了歷代帝王將相、達官顯貴,甚至平民百姓幻想長生的靈丹妙藥。

甚至連蝙蝠的糞便都變身為一味名叫「夜明砂」的中藥。據說能治療眼疾、久咳,瘧疾,淋病等疾病。流傳到現代,更是吸收了印尼等東南亞國家烹製蝙蝠的方法,演化出了將整隻蝙蝠帶毛烹煮價格不菲的“蝠壽湯”。更有甚者,連同內臟製作成“蝙蝠刺身”以供食用。


致命的美食文化——食福(蝠)

至此蝙蝠一個攜帶致命絲狀病毒物種,卻成為我們口中頂級的美味。新冠的爆發,重新讓大眾審視起來,食"福"還是禍。從這次事件後我們應該拒絕野味,拒絕獵奇。從真正意義上的食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