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與行政編有什麼區別?

又見安心


事業編制在我國已經開始整頓,已經快取消了。

你所說的行政編制,沒有這個說法,我猜想你想問政府機關招聘的工作吧,那屬於“政府僱員”,也就是勞動者與政府部門簽訂勞動合同。(我簽過這樣的合同)

總體來說,在中國政府機關、部門(事業編制屬於事業單位的,不在此列)存在以下工種:

1.臨時工,政府內部人員推薦的勞動者來政府做臨時工,簽訂勞動合同,工資最低。(估計很快就沒有這些職位了)

2.勞務派遣人員,政府部門與派遣公司簽訂招人合作合同,派遣人員只是從事日常可替代性工作,工資與臨時工差不多,但沒有政府機關待遇。(清潔工也是多用這種方式,分散風險)

3.僱員,通過政府各機關部門正式招聘的信息,經過筆試、面試、體檢,成為政府僱員,簽訂勞動合同。

4.公務員,這就不用說了,通過國家、省級公務員考試招聘的正式工作人員。當然也有特殊崗位特殊招聘的。


善意第三人物


編制是我國行政體制區別身份的特有存在。要了解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區別,首先要弄清楚編制的概念。

一、什麼是編制?

編制簡單地理解就是一種身份,由國家定額管理,納入身份管理系統。比如一個單位領導有多少,中層崗位有多少,基層員工有多少,幹部有多少,工人有多少,名額的分配都有明確的規定。一個地方也是如此,比如縣,縣長多少名,副縣長多少名,正科領導多少名,副科多少名,科員多少名,分佈在哪些單位,具體屬於什麼崗位,機構編制部門都有詳細的方案,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定方案,定編,定崗,定職。編制說白了就是人數和名額,把不同的名額分配在不同地方和單位。人數滿了叫滿編,超了叫超編,沒滿叫缺編。

國家對編制實行嚴格管理,目的是控制人數避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2012年後,機構編制部門按照要求對編制實行限額管理,以當年編制為底數,實行嚴格控制,原則上只出不進,不再允許擴編增編。編制因此日趨緊張。

二、編制有哪些類型?

目前,我國體制內的編制只要有兩類,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

1、行政編制。行政編制分兩類人員,一類使用行政編制,即公務員,屬於幹部,一類使用行政工勤編制,屬於工人。公務員主要存在黨政機關和群團組織,按照公務員法管理,像政府系統的政府辦、財政局、發改委、自然資源局、工信局等,黨委系統的委辦、組織部、宣傳部、紀檢委等,群團組織的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包括人大、政協機關的工作人員,上到領導,下到科員,基本上是公務員。

公務員是國家機關的主體,每個人都有對應的職務和職級,按照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和黨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執行晉升,每個職務與職級對應各自的崗位履行行政管理和執法職責,管理國家和地方事務。行政工勤人員從中輔助,承擔一些輔助性工作,比如打字、維修、司機等,人數有限。

公務員有三個特點:一、有行政執法職能;二、由國家財政負擔;三、必須參加公務員考試獲得編制。

2、事業編制。事業編制是是指機構編制部門為國家提供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設立的編制。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使用的都是事業編制,不過分崗位管理,區分管理、專技和工勤三種崗位。管理崗人員主要從事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單位的領導和管理人員,比照行政機關實行等級晉升,分一到十級,分別對應正部到辦事員。管理崗人員人數總體有限。專技崗位人員是事業單位的主體,主要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按照職稱等級晉升。工勤崗位人員提供輔助性工作,身份是工人,區別於管理崗和專技崗人員。事業單位三種崗位人員可以相互轉崗,不再唯身份論。

事業編制中有一類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使用的是事業編制,但執行公務員的工資和晉升待遇,與普通事業編有所不同。另當別論。

三、行政編與事業編制的區別

行政編和事業編人員都是國家工作人員,因為身份不同存在諸多區別,具體有:

1、工作職責不同。行政編制人員是國家黨政機關的管理者,負責制定、執行、管理國家公共事務,具有行政執法職責;事業單位提供科教文衛等公共領域的公益服務,主要是技術支持,不具有管理職能。

2、管理關係不同。行政編制人員執行公務員法,事業編制人員執行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參公除外)。行政編制人員集中在機關,事業編制人員多在二層,前者是管理者,後者是被管理者。

3、財政供養方式不同。行政編制人員由國家財政全額保障,沒有其他供養方式。事業編制人員部分由財政全額撥款,但也有差額撥款、自收自支性質,不一定全部由財政全額撥款。

4、工資待遇不同。行政編制人員按職務晉升提升待遇,事業編制人員除管理崗位外,專技和工勤崗位分別按照職稱和技能等級晉升,工資執行標準不在一個序列。因為有車補等待遇,行政編制人員收入總體上高於事業編制人員。

5、晉升空間不同。行政機關除了少數幾個工勤人員外,其他全是公務員,職數相對較多,晉升空間較大,而且除了晉升領導職務,還可以職級並行。事業編制人員區分三種崗位,按比例設定,相當於10個崗位區分出三種人,按照不同方式晉升,崗位職數較少,晉升受限。


80後小公


因在所謂的黨政機關混了二三十年了,工作上也涉及到編制之類的事兒。我就試著說一說,沒查資料,也不嚴謹,有興趣了你就看看,沒興趣了直接無視好了。

一、什麼是編制?有哪些主要類型呢?

簡單地說,編制就是人數限額;稍微詳細點就是一個單位的最高人數是多少,領導多少人,中層負責人多少人,輔助人員多少人;要詳細說,單位內設機構幾個,分別多少人,什麼級別的多少人之類的。總之,把總人數分層分級都給安排個位置而已。有編制人沒安排滿,叫缺編,無編制人超過限額,叫超編。

一個單位有編制,一個縣有總編制數。編制之所以嚴格控制,一個防止人數無限膨脹,人浮於事,增加財政負擔;另一個,讓大量的人進入生產領域、服務領域,直接創造社會財富。

目前,我國體制內的編制只要有兩類,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

二、行政編制及其人員特點是什麼?

行政編制的人員分為兩類:公務員和行政編制的工人。

公務員是行政編制中的主體,他們的權利義務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包括黨委系統、民主黨派系統、人大各級機關、政府各級行政部門、政協各級機關、監委系統的工作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公務員,上到黨和國家領導人,下到鄉鎮政府的小科員。任務只有一個:管理國家事務。公務員有三個特徵: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

公務員都是官,每個人都有相應的職務或職級,從國家級正職到二級科員,履職崗位,從黨和國家機構到最基層的鄉鎮黨委、政府,都在各自崗位上履行公職,承擔管理、指揮、組織、領導國家事務的職責,各有其法定職責。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領導力量、中堅力量,地位十分重要。

另一部分是行政編制的工人,承擔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如司機,打字員等,人數很有限。

三、事業編制及其人員特點是什麼?

事業編制的人員分為三類: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管理崗位的人員是事業單位的領導者和管理者,人數一般不是太多,實行管理人員等級工資標準;專業技術崗位人員是事業單位的主體,他們是提供技術服務,智力支持、社會服務的主要力量,我國最寶貴、最牛的技術人員多在事業單位,實行專業技術人員工資標準。工勤崗位,人數也不多,從事輔助性工資標準。

四、行政編和事業編的區別是什麼?

不論行政編,還是事業編,最核心的東西都是人數或人數限制,一般情況下,不允許超過人數限額,也就是超編。詳細一下,如果領導人數超過限度,叫超職數配備領導幹部,下面各層級也有人數限制。這是兩種編制一致的地方。

那麼,行政編與事業編的區別有哪些呢?

1)工作任務截然不同。行政編人員的職責也即各級黨政機關的任務是管理國家事務,他們是規則制定者,管理者,指揮者,組織者;事業單位人員的職責是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或智力支持,不具有管理職能。

2)單位經費保障上有所不同。行政編的機關,單位經費完全由財政撥付;事業單位雖然多數也由財政撥付,但也存在自收自支、或定額補助事業單位,由單位通過業務工作獲得收入,不一定全部由財政撥付。

3)人員工資標準、職務序列不同。行政編公務員工資實行公務員工資標準,相應職務層次是股長、鄉科級、縣處級、地廳級、省部級等;事業編人員工資管理分為管理崗位標準和專業技術崗位標準,三個標準是完全不同的序列。

4)人員管理法規、辦法不同。行政編主體為公務員,管理上一切按《公務員法》執行,要求比較嚴格;事業編則依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辦理,相對寬鬆一些。

5)通常,行政編人員領導事業編人員。例如,教育局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為行政編,但管理、領導很多很多下屬事位單位——各類學校,衛健委領導各級醫院也是如此。


水波不興3291


事業編與行政編有什麼區別?答:事業編,包括全國教師隊伍等都是事業編制。由中央出政策,地方稅務部門和地方財政部門解決工資來源。也有一部份事業編制單位,地方財政解決一部份,單位解決一部份工資來源。想必眾多網友也會清楚,為什麼稅務系統要分地稅和國稅兩大稅種。地稅基本上由地方財政支配。國稅就是由國家財政支配。行政編,是指黨政國家工作人員(國家公務員)。由國家稅務部門上交中央財政部份。由中央財政直接下撥,解決工資來源。兩者的區別是,事業編制是由地方財政發放工資,行政編制是由中央財政發放工資。



龍遊四海15


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最大的區別:行政編制也就是國家公務員是有級別的,如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最低一級的,你幾年以後當了科長,就是股級。再幾年以後當了局長,就是局級。也就是說,你如果是行政編制,那你就是“走”級別的。而事業編制,名義上是國家幹部,實際上還是工人身份,“走“的是職稱,比如你幾年以後是初級工,幾年以後是中級工,幾年以後是高級工。學校老師是最典型的事業編制。而且最重要的是事業編制的人員不能當領導幹部。進入行政編制的意味著你是國家公務員,如通過了選調生考試就是國家公務員。國家公務員享受著國家的各種法定待遇,如醫療、晉級等。事業編制是事業單位編制的總稱,像學校就是典型的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分為自收自支、差額拔款、全額拔款三種類型。不用我說大家也能自明白,第一種就是你的工資和福利全由自己單位的收入來支付。比如你進入一個一個風景區的管委會工作,可能就是屬於這種類型。第二種就是你的工資和福利有一部分是政府負擔的,有一部分是自己單位的收入負擔。我的理解像人民醫院之類的單位就是這樣的。第三種就是你的工資和待遇全部由政府負擔,這種的事業編制就從形式上和公務員是一模一樣的了。


我丟丟丟丟丟手絹


[職難癌]為你解答,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有哪些不一樣?

我個人覺得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角度不一樣看待問題的方式也就不一樣。

編制不一樣

公務員是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事業單位為事業編制。 薪酬待遇不一樣 一般說同崗位同資質的情況下公務員的工資比事業單位的工資還要高一些。 用人方面不一樣 公務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的。而事業單位的人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勞動法的有關規定執行的。

晉升速度和機制不一樣

事業單位編制工作人員晉升的可能會比較慢一點,而公務員晉升的速度可能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稍微快一點。 社會地位不一樣 事業單位裡的工作人員僅僅是在事業單位裡面工作,是聘用與被聘用的關係,而公務員是擁有一定權力的官員,具有一定的行政權,因而在大家的眼中,公務員的社會地位會更高一些。

進入工作的渠道不一樣

事業單位的編制人員,只要符合要求都有可能被聘用,從而進入事業單位工作。而想要成為公務員,就要經過層層的選拔和嚴格的考核考試才可能成為公務員。

感謝閱讀,職難癌:多年職場經驗,專門解答職場疑難雜症,助您輕鬆玩職場、輕鬆職場提升。


職難癌


行政編制與事業編制的區別相當大,可以說是正規軍與雜牌軍的區別,從多方面來分析對比一下看看。


一、編制的取得。

無論行政編制、事業編制的取得,由本級機構編制部門根據該機構性質、職能、定員呈報上一級機構編制部門,經上一級機構編制部門核定執行。

無論行政編制、事業編制,是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給該機構的,機構編制部門對編制實行實名制管理,具體落實到該機構相關工作人員名下。

二、使用不同編制的機構性質,職能不同。

(一)行政編制:使用行政編制的機構,為黨政機關工作機構,具有行政職能;工作人員為國家公務員,執行國家公務。

(二)使用事業編制的機構,為政府舉辦的基礎公益性、服務性事業單位,主要職能是提供社會服務,雖然是政府舉辦,但不是政府工作部門;工作人員為事業單位“全員合同聘用制”員工。


三、不同的編制,管理寬嚴度不同。

(一)黨政機關使用行政編制,國家機構編制部門予以嚴格編制控制。

(二)事業單位使用事業編制,編制管理按照經費來源不同而寬嚴不同:

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管理相當嚴格,與行政編制相差無幾;

財政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管理較為嚴格;

經費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編制管理相對寬鬆。


四、使用的編制不同,機構單位經費來源不同。

(一)使用行政編制的黨政機關,經費由財政全額撥款供養。

(二)使用事業編制的事業單位,按照經費來源渠道不同,分為財政全額撥款、財政差額(定額)撥款、經費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四個類型。

五、使用不同的編制,工作人員身份、職能不同。

(一)使用行政編制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為國家公務員,執行國家公務,非經國家及地方公務員公開招考,不能取得公務員身份。

(二)使用事業編制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執行公益性服務工作,分為管理崗位、技術崗位、工勤崗位員工,實行“全員勞動合同聘用制”。



六、使用事業編制的事業單位,暫時尚有一個特殊類型。

這個使用事業編制的特殊類型的事業單位,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習稱參公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卻具有行政職能,行政執法職能;經費財政全額撥款供養;編制管理相當嚴格,與使用行政編制的公務員無異。

工作人員完全按照公務員人事制度管理,雖然是使用事業編制工作人員,卻執行國家公務;

說白了,就是公務員在事業單位工作,執行國家公務,使用事業編制。

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在事業單位改革中:

(一)具有行政職能的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不再保留,或轉為行政機關,或將行政職能劃轉行政機關;

(二)行政執法類事業單位,將分部門分系統分頭執法,整合為綜合執法。


六、事業單位正在進行深化分類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完成後,只保留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兩個類型事業單位。

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將轉全部轉製為企業,退出事業單位序列,事業編制收回,事業編制將大為減少。


z山海


看你問的事業編是什麼性質的事業編。

事業編分以下幾種: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參公

1、全額撥款:由財政撥款,待遇一般比同年限的公務員低,但是比較穩定;

2、差額撥款:穩定性介於全額和自收自支之間,收入不一定;

3、自收自支:醫院以前就屬於自收自支,但是絕大部分這一類事業編要改制成企業,穩定性可想而知;

4、參公:絕大部分參公和公務員沒區別,也就是行政編,考錄方式也是一樣,經過省考國考,極少部分參公是由事業編改制的,待遇參照公務員,也就是和公務員是一樣的。部分地區參公在交流上有限制,但是這種限制越來越少。


sonseed


很多畢業生都會想著考一個編制,以後吃國家的皇糧。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公務員就是其中一種。但編制卻不僅僅限於公務員。 編制是什麼意思呢? 有了編制有什麼好處呢?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有何不同?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編制通常是指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人員數量的定額和職務的分配,由財政撥款的編制數額由各級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確定,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根據編制調配人員,財政部門據此撥款。

平常所說的編制,其實就是單位的人員限額,人少編多就叫空編,這時單位就可以通過人事部門,經過一系列的嚴格程序招錄新人,這時招錄的人也有編制,工資待遇由國家統一規定。如果編少人多,就叫超編,這時單位就不能進人。有時在超編的情況下,有些單位仍感覺人員缺少,無法完成工作,這時單位往往通過招用臨時人員解決矛盾,招人的手續很簡單,這時進的人往往也是沒有編制的,工資待遇由單位自行規定(一般要低於正式人員),單位支付其工資,與地方財政沒有關係。當然這些人解聘也很簡單,屬於合同工,解約即可解聘。

在編人員指取得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手續人員,非在編人員就是無機構編制管理部門的人員編制手續的人員。通俗來說,有了編制你就是單位的正式工,享受國家規定的薪酬福利;而沒有編制的,待遇由單位自定,相比在編人員會差很多,而且也不穩定。

  編制通常分為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根據《公務員法》的規定,公務員採用行政編制。一般來說,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的區別在於:

  行政編制也就是國家公務員,是有級別的,假設你第一年是科員,可能是級別最低的,幾年以後你升任科長,就是科級。再幾年以後當了局長,就是局級。也就是說,你如果是行政編制,那你就是按公務員法只“走”行政級別的。

事業編制則複雜一些,其中包括一些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這類參公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比照行政機關(公務員)待遇執行,也就是按照職級核定工資。其它的事業編制是按崗定薪,分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和工勤崗。其中管理崗叫職員,是一到十級,依次對應著正部級至辦事員這樣的行政級別。專業技術崗是根據行業的要求進行職稱評定,比如醫生和教師。工勤崗就是工人。事業編制的人員一般走上副科(八級職員)領導崗位後也可以交流到行政機關當公務員,也可以參加黨政領導幹部公開選拔當領導。


中公教師網


事業編制就是當地各個單位有需要招聘人員來開展工作面向社會進行的招聘,一般這類編制都是國家事業單位發放或者當地具體單位自行發放,這類也很常見,就是輔警,協警或者一些清潔工人都屬於事業編制

行政編制就厲害了,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公務員,這可是正規軍,福利待遇社會地位都讓人趨之若鶩,每年報考公務員的百萬大軍可見一斑,但是行政編制是有非常嚴格的名額限制的,不是很輕鬆就能拿到行政編制的

總的來說行政編制人員開展工作人手不足,需要招聘一些人員來輔助工作,這類各單位自行招聘的就是事業編制,是對行政編制人員更好開展工作的一種補充,但是待遇上不可同日而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