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上大學的時候,同寢室有這樣一個女孩。


她不僅有著天使臉龐和魔鬼身材,腦子還特別好使,常常讓我無地自容。


更要命的是,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忍不住愛上她。


在情場上笑傲江湖,對感情從不認真的她,男友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


我當時做夢都想成為這樣放蕩不羈的女孩!


最近看米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發現裡面也有一個類似的女性。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一開始,我覺得這樣的女子真是太讓人羨慕了。


才華洋溢、風情萬種、從不為愛情失去自我。

到最後才發現,她為了反叛而反叛,卻讓她最終丟了自己。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對愛情的反叛,讓她失去了幸福的機會

書中,有兩個主要的女性角色,一個是主角特麗莎,另一個是配角薩賓娜。


特麗莎有著“傳統女性”的優良品質:隱忍、無私、柔弱。


面對愛人的不忠,她敢怒而不敢言,選擇默默忍受,繼續無悔付出。


如果說所有男人都會愛上特麗莎,女人,尤其是像特麗莎那樣的女子,卻渴望成為薩賓娜。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薩賓娜的情人之一,就是特麗莎的老公托馬斯。

然而,特麗莎卻和“小三”薩賓娜,成了好朋友!


成就這段友誼的,除了特麗莎的“大度”,更多是薩賓娜身上致命的吸引力。


身為小有名氣的畫家,她有屬於自己的事業,有著獨立女性的追求;


面對愛情,她不斷背叛,遊走在眾多情人中間,以此體會生命的激情和快樂。

但是灑脫隨性的薩賓娜,卻在對愛情的不斷遊戲中,失去了令自己幸福的機會。

弗蘭茨是薩賓娜的情人之一,也是唯一真心愛著她的男人。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在外人眼中,薩賓娜是一個強勢、聰慧,卻不適合做妻子的女人。

但弗蘭茨卻發現了她身上女性的一面,對她說:“你是一個女人。”


這是一句多麼動聽的情話。薩賓娜原本完全可以像一個女人一樣,去愛上這個發現自己女人性的男人。


可薩賓娜不願承認自己女人的身份,在弗蘭茨為自己拋家棄子後,選擇了不告而別。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女性獨立,僅僅是指強大和獨身。


卻忘了真正的女性獨立,並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

作為一個女性,如果連自己都以女人的性別為恥,認為愛情會讓女性失去自我,那才是真正的幼稚和弱小。

不害怕面對愛情,永遠敢愛,也敢說不愛,幸福才會如約而至。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對家庭的反叛,讓她失去了和解的機會

成為畫家之後,薩賓娜往返於紐約、日內瓦、羅馬,事業做得風生水起。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但是在外闖蕩多年,她卻始終不曾回到故鄉。

動亂是一方面,對於原生家庭的反叛是另一方面。

小時候,薩賓娜的父親擔心女兒遊離組織之外會有不測,逼她去參加共青團會議和強制性遊行。

因此,她痛恨遊行,也恨自己的父親。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父母的一次不完美,而忽視他們一百次的好。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阿姨,跟女兒關係不好,前幾天過生日,侄女外甥來了一大幫,唯獨女兒不到場。而且人家藉口都懶得找,就仨字:不想去。


阿姨說以前家裡窮,煮雞蛋就煮一個,她和老公都捨不得吃,給女兒。

後來日子好過點,他們年年帶孩子出國旅行。前段時間女兒要換手機,她二話不說給買了個六千多的,自己用女兒淘汰下來的。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可是這麼心肝寶貝地疼著的獨生女,卻跟她不親,生了兒子也不讓她帶,她一年也見不著幾回外孫。

母女隔閡的背後,是女兒有次因為小事頂撞了姥爺,她媽當時就狠狠甩了她一耳光。

那一耳光的疼,以及比疼更難忍的憤怒屈辱,她至今記憶猶新。


後來她對媽媽就愛不起來了。每次媽媽對她好,她都會想起那個耳光。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母親確實做的不對,甚至有點過分。

但人無完人,父母也會犯錯。寬容父母的不完美,是每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最重要的是,你對父母的不原諒,最終懲罰的是你自己。

莎士比亞曾說:“母羊要是聽不見自己小羊的啼聲,它絕不會回答一頭小牛的叫喊。”

人活於世,父母恩情是最無私珍貴的。切勿記親人的仇,念壞人的好。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對人生的反叛,讓她最終失去了自己

本書的主人公托馬斯,本來也秉持著遊戲人間的態度。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對於自己的人生,他想嘗試各種可能,卻又害怕承擔後果。


他主張靈肉分離,只愛上女人的身體,絕不付出感情。


直到他遇到了薩賓娜,這個比他還要“輕”的女人。


她終其一生都在背叛,不承擔責任,不甘心被束縛。


這樣極致的輕,反而讓托馬斯難以接受,讓他認識到自己反叛的可笑,選擇向愛情的重量投降。


而薩賓娜則在背叛的路上慢慢墜落,生命越來越輕,漸漸走向虛無。


對她來說,“第一次的背叛不可彌補,它換來的只是後面一連串背叛的連鎖反應,每一次的背叛都使我們離最初的反叛越來越遠。”

薩賓娜先是背叛了家庭,然後背叛了丈夫,背叛了情人,背叛了祖國……


她的背叛之旅,越來越遠,越來越難以收拾。


她放蕩不羈、情人無數,卻在追求自我中失去自我


薩賓娜不願意遵守秩序,拒絕永遠和同樣的人在一起講同樣的話。

“背叛”真的美嗎?“世俗”真的那麼不可原諒嗎?


當薩賓娜的背叛之路走到盡頭,她才覺得四周空空如也,她最終也背叛了她自己,失去了活著的意義。


拒絕承擔任何責任,是生命的“輕”,它會讓我們脫離真實的生活;


被世俗價值捆綁,是生命的“重”,它會讓我們受困於現實,失去了自我。


在輕與重之間,我們必須找到平衡,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極致的輕,會讓人失去倚靠,最後連自己的面貌都模糊不清;


極致的重,也會讓人生失去許多樂趣,令自己身心俱疲。


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的天平上,找到你自己的位置。



看完薩賓娜“特立獨行”的一生,我才發現:

女性真正的獨立,不僅在於隨時可以脫離一段關係的底氣,更在敢於建立親密關係的勇氣;


揪住父母的過錯不放,只會讓自己不得安寧;

精彩的人生要不拘一格,敢於嘗試,也要有所堅持,有所承擔。

每個人都只能活一次,對於人生的輕與重,願你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