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是真心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嗎?

有得觀史


開玩笑,一個從小接受封建君主思想的人是不可能接受這種體制的,實行君主立憲一是為了保住大清,是大清國祚綿長。第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保住滿清貴族的特權。第三就是為了和慈禧政權。所以在維新變法是並沒有開設議會,所謂的變法也僅僅是在有限的範圍內進行的一次維新而已


奔跑在路上100


從光緒皇帝在主政期間的種種行為來看,光緒皇帝應該是真心要進行國家改革的,但是從戊戌變法的內容裡來看,戊戌變法中並沒有提及君主立憲的改革,因此光緒皇帝可能對於君主立憲的實行是存在一定的牴觸情緒的。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清廷完敗,喪權辱國,光緒皇帝痛定思痛,決心求變圖強。緊接著光緒皇帝開始重用維新派黨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戊戌變法正式開始,從實錄記載中可看到當時的光緒皇帝工作是日夜不息,政令不止,因此大致可以看出光緒皇帝革舊圖新的真心和決心。

當時仔細研究戊戌變法中內容開看,涉及到的有文教、經濟、軍事、社會、政治多多方面,但在政治中只有四大類,分別是開放言路、精減機構、任用新人和開“懋勤殿”四項,卻不見重要的君主立憲改革。

光緒當時是如何想的,我們如今不得而知,當時根據當時情況來分析,光緒不會不知道日本之強大,根本在於制度的強大,立憲國強於專制國就是在當時也是不爭的事實,現代有學者分析,戊戌變法中沒有提及君主立憲改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光緒對保守派的妥協,而不是真心不願制度改革,從結局來看,光緒皇帝就是沒有提及制度改革,光是其他的改革項目就很難推行,導致後期變法的完全失敗。


我個人分析,光緒對於君主立憲制度也是猶豫,我個人很難相信,作為一個皇帝,能一點私心都沒有嗎?清朝皇帝普遍受到的教育首先是要對祖宗社稷負責,長期在封建制度的教育下,就是光緒對於權力下放到內閣恐怕不僅僅是擔心慈禧保守派的對抗,估計他自己多少也有對抗,也正是如此,康有為和梁啟超在宣傳變法時,為了爭取光緒的支持,最終也並未提及到實行君主立憲的實施。


曹老師xixi


光緒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君主立憲制”,不過清朝末年的改革要一步一步來,首先是要集中權力,剷除守舊勢力,然後再進行君主立憲改革。戊戌變法的手段比較激進,嚴重損害了守舊勢力的既得利益,這才招致戊戌變法的迅速失敗。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後,慈禧太后也開啟了所謂的“清末新政”,清末新政的目的就是對清王朝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進行改革,目的也是君主立憲制,這是光緒皇帝和變法大臣們策劃的大清國藍圖,基本都被慈禧太后照搬過來進行改革了,只不過改革的實施者變了。

為何說光緒要實行君主立憲制?

君主立憲制在大部分人眼中認為,君主只不過是國家的代表形象,權力被限制了。其實君主立憲制有兩種形式:

一、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

現在的存在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有日本、英國、泰國、柬埔寨、荷蘭、西班牙、挪威、丹麥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君主立憲制實際上是議會制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絕大部分權力在議會手中。(英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權力分佈圖)

這樣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君主是“虛位君主”,沒有多少實權。光緒皇帝變法不可能將自己變成什麼權力都沒有的皇上。

二、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

在君主立憲的前提下,君主的權力最大,有權簽署各項政策法令,任命首相、議會議員,各部主要領導人員等,集中了軍權、政權於一身。

日本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天皇就具有這樣的權力,光緒皇帝最直接的學習對象就是日本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皇帝的權力基本被保留,而且日本的明治維新是成功的典範。此外當時的歐洲德國、意大利也是採取這樣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不過這種君主立憲君主的權利和議會的權力分的不太清楚,常常引起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君主立憲制發生改變,日本天皇成為名義上的國家首腦,實際權力非常少。(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德國君主立憲制,君主有實權)

這種類型的君主立憲制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前的巴列維王朝就是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的代表。現在的歐洲列支敦士登、中東的阿聯酋、卡塔爾仍然是二元制的君主立憲制。

光緒皇帝及其維新團隊的目的就是效仿成功的君主立憲制,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挽救垂危的清王朝。

戊戌變法沒有實施的那些政治藍圖。

戊戌變法只有103天,從發佈的政策來看已經影響了很多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以慈禧太后為首的肯定了解,如果進一步辦法,估計比已經發布還要猛,不能讓變法派繼續下去,變法隨之失敗。(康有為像)

康有為曾經描述過尚未有實施的一些變法政策。由於變法時間太短,有些政令尚未有實施,如下:

1.尊孔聖為國教;

2.立教部及教會;

3.以孔子紀年;

4.制訂憲法、開國會、君民合治、滿漢平等;

5.皇帝親自統帥陸海軍;

6.改年號為維新;

7.斷髮易服及遷都上海。

諸如此類的政策還有不少,目的效仿成功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皇權基本沒有被削弱。此外,戊戌變法的大臣認為,當時中國的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區賣與列強,籌措變法的費用,這是效仿當年拿破崙將路易斯安納賣給美國的做法。

由於光緒所依賴的改革派太弱小,而且做法太激進,當然會被守舊派輕易擊敗了。


穿越再現彼岸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光緒皇帝支持並且倡導“戊戌變法”其目的是為了變法改革,實現強國強軍。並不是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帝王實行君主立憲制無異於自廢武功。古今中外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朝的任何一個君王有這種氣魄。權利是一顆美麗的毒藥。光緒皇帝想要改變腐朽的清朝。但他不準備削弱皇權。想要改革都是千難萬難了。再破天荒的自廢皇權對皇權進行約束。那就更沒有一絲成功的希望了。況且從“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戊戌變法倡導“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其核心內容沒有一絲一毫限制皇權的傾向。


光緒皇帝說起來也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同治皇帝死後,年僅四歲的載湉被選定繼承皇位,改年號為“光緒”。由於光緒皇帝年幼無法處理政事,所以光緒皇帝繼位之初國家大事都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所掌控。清朝晚期垂簾聽政時期開始。光緒七年慈安太后病逝。慈禧太后獨掌大權。晚清大權落入慈禧一人之手。在慈禧掌權期間,清朝權勢地位日益降低。簽訂了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


光緒十五年,光緒皇帝成年開始親政。雖然名義上慈禧很大方的放權把權利都還給了光緒。但私底下慈禧是不願意放權的。所以慈禧授意大臣們上書表示光緒皇帝剛剛親政,很多方面都沒什麼經驗。所以提出要慈禧太后“訓政”。之後雖然名義上大清朝的權利迴歸了光緒手中。但實際上權利還依舊掌握在慈禧手中。史書記載“凡遇召見引見,皇太后升座訓政”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慈禧還權之後和還權之前地位並無差異。

光緒皇帝實際上是有能力也有野心的。但可惜生不逢時。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清朝大臣之中多數人主和希望委曲求全避免戰爭。但光緒皇帝堅決要求主戰,反對妥協。並且光緒表示“我中國從此無安枕之日”。在光緒皇帝的積極備戰下清朝對日宣戰。實際上光緒的戰略部署和策略都是好的。如果真按照光緒的不是去做。甲午戰爭勝負猶未可知。但李鴻章對光緒的戰略部署視而不見。而慈禧又挪用海軍的軍費供自己享樂修建園林。導致清朝軍隊都沒有足夠的軍費開戰。最終因為朝廷腐敗,等多方面原因掣肘導致戰敗。


戰敗後光緒皇帝痛定思痛決定支持維新派變法圖強。而康有為也建議光緒學習日本明治維新強壯國家。但光緒皇帝的改革並不順利。以慈禧為首的守舊勢力堅決抵制改革。這就導致光緒的改革寸步難行。後來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讓光緒皇帝沒想到的是,袁世凱在之後出賣了他。而慈禧也宣佈重新掌管國家政權。囚禁了光緒皇帝。之後慈禧開始大肆追捕屠殺維新派人士。後來慈禧還想廢掉光緒皇帝,以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來取代載湉,這件事史稱己亥建儲。但最終因為各方的反對無疾而終。但由此之後光緒徹底的成為了慈禧的“囚徒”。晚清一位極有可能中興清朝的皇帝就這樣湮滅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君主立憲制是在維護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確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在事務中共和主義的理想。分為二元君主制和議會制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始於英國。

光緒帝實行君主立憲制:

(一)開放開放自由言論:光緒皇帝發佈詔書,允許報紙"指出陳的正反兩面"。"國內外時事都可以根據事實說話,沒有必要禁忌。"還發布了一項法令,凡院、部司人員想要表達意見,可以上書,通過本衙門的“堂官”(首長)代傳。普通百姓可以向都察院呈遞文書;

(二)細化機制:廢除詹事府(負責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負責內外各章)等六所政府機關,各省也要做相應的精減;

(三)唯才是用(新人):改革派楊銳、劉光第、譚嗣同都被任命為"軍機衙門"等重要職位,參加新政。

(四)仿照康熙、乾隆的舊制度,在紫禁城開了"懋勤殿",實際上成了皇帝和改革派討論改革制度的機構(沒有實施)。

這是1898年改革運動的四大內容。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對皇權沒有任何限制。許多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慈禧老派封鎖了新法的實行,但皇權的限制與大臣,甚至與慈禧關係不大,因為這是皇帝的權力,以慈禧為首的舊派不支持新法的改革。多一個還是少一個有什麼關係?這說明光緒皇帝從心底是不情願的。那麼,其他的事情,比如言論自由,任命新人,都在訓練光緒自己的勢力。言論自由,就不用經過朝堂了,慈禧垂簾聽政或者說訓政也就無從談起。慈溪既不會聽政治,也不會說政治訓練,任命新人就是為了啟用聽自己話的人與不聽自己話的大臣們對抗。

讓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背景。光緒十三年(1887年)的年初,光緒皇帝掌管政府,這與其說是光緒皇帝親政府的開始,倒不如說是慈禧太后控制光緒長期統治皇帝的方式。為了更有效地控制政權,慈禧太后把葉赫那拉氏送給了載湉做皇后。

也就是說,雖然光緒皇帝在1887年開始掌管政府,但政權仍然掌握在慈禧手中,光緒仍然只是名義上的皇帝,在光緒逐漸成長的過程中,"以謀復權"的思想逐漸萌芽並迅速增長。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佈了"明定國是"的朝令,改革正式開始。也就是說,1898年改革運動開始的時候,光緒執掌了十一年,這十一年只是一個傀儡皇帝,而光緒卻沒有重新掌權的機會。

然而,康有為和梁啟超給了光緒一次機會,那就是他們敦促進行改革,這使皇帝認為這是唯一的奪取權力的機會。為什麼只有這兩個人呢?因為他們也在等待慈禧太后死去,或者老年死亡或被殺,無論如何,其他的機會基本上不太可能獲勝。

總結:在改革過程中,他與改革派討論軟禁慈禧太后,但由於沒有軍事力量,最終失敗了,這也說明光緒皇帝也想利用1898年的改革運動重新掌權。如果1898年的改革運動成功,慈禧被軟禁,光緒皇帝會執行君主制的憲法嗎?這很難說。


公元前


君主立憲制,又稱為有限君主制,又稱虛君政治,什麼意思?曰本那樣,英國那樣的,皇帝是吉祥物。

你認為,光緒想要這個嗎?這不是前門驅虎,後門進狼?那他戊戌變法是為了什麼?為了中華民族的未來?還是為了民族大義?還是為了國家?

光緒變法的目的很單純,就是想奪權,從慈禧手裡奪權,他不想做傀儡了,

如果變法是為了君主立憲制,那他變法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光緒就是為了奪權而政變,政變即使成功了,隨後反手也是滅了康梁的,這樣他才能掌權,不然,康梁成功,他還是傀儡。


南朝居士


戊戌變法的最終理想的確是實行君主立憲制,但是這種君主立憲制是一種建立在幻想裡的泡影,光緒帝最終可能實行君主立憲制嗎?他確定以及肯定要實行民主共和的君主立憲制了嗎?且聽筆者為您娓娓道來。

傀儡皇帝註定一生的悲劇

光緒帝本不是慈禧的親生兒子,他四歲登基,早早就意識到自己與常人不同揹負著巨大的命運枷鎖。與他的前任同治皇帝不同,光緒帝勤勉好學,很能想正事。

慈禧作為一個母親是很失敗的,她是一個霸道獨裁的封建家長。慈禧對待光緒帝的教育,雖然吸取了自己與同治帝之間更年期遇上青春期的碰撞。但她始終以封建家長自居:讓光緒從小就生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

慈禧企圖用封建孝道對光緒帝進行控制和擺佈。與同治帝相比,光緒帝似乎並不沒有那麼叛逆和倔強,他聽從慈禧的一切安排,也接受了慈禧為自己挑選的皇后。十幾年如一日對光緒的控制,讓慈禧放鬆了自己對朝政的把持,光緒終於得以親政。

血氣方剛終親政,躊躇滿志救中國

儘管親政後的光緒每天還要向慈禧彙報朝政,但他已經能將自己所學運用到朝政之中。面對滿面瘡痍的清王朝,少年天子想要勵精圖治做出一番事業來。

光緒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面對西方列強對舊中國的欺凌,他堅決主戰。可是腐朽的清王朝怎敵那船堅炮利,面對《馬關條約》光緒拒不簽字,可中國依然淪落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矛盾逐漸激化。想要生存必然要突破!甲午戰爭的失敗也讓光緒意識到想要延續清朝的封建統治自己的皇帝寶座,必須要擺脫慈禧的控制,在政治上有所建樹。

君主立憲制:輕民權重王權

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也讓西方的文化噴湧進入中國,此時的中國彷彿沉睡的東方雄獅,終於開眼看世界了。

以康有為為代表的維新派多次向光緒帝上書,呼籲變法,光緒帝最終同意了。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康有為是多次向光緒帝上書才得到光緒帝的認同。

那麼這幾次上書的什麼轉變讓光緒帝得以支持變法呢?這就要回到題目裡的“君主立憲制”了。

君主立憲制是啥呢?簡單說就是保留一個家族、王朝對國家的統治並世襲,建立議會從而立法將權利歸於人民。在這裡我們發現民權是重於王權的。這也是康有為前面幾次上書提出的。後來康有為發現,戊戌變法困難重重。他改變策略提出了以日本為代表的二元制君主立憲制,這種制度保障了王權仍為主宰,這樣並不動搖光緒帝的統治地位,因此他選擇支持康有為。

從幾次上書的轉變我們不難看出,光緒帝在銳意進取的光環之下仍然隱藏著和慈禧的政治角逐。綜上所訴,筆者認為光緒帝並不是真心要實現君主立憲制,不僅因為他對皇權的絕對把握,更因為戊戌變法涉及的東西很多,百日維新確實過於急功近利,即使沒有慈禧的阻撓也會有其他方面的反對勢力,就算是千古一帝的康熙重生也未必把這一手爛牌打的出彩!


一寸山河


清德宗光緒帝在戊戌年間搞出了一個維新變法,最終因為侵害了保守勢力的切身利益、加之康有為等人企圖以武力向慈禧太后奪權,光緒帝被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拿下並幽禁於中南海瀛臺,所謂“百日維新”也隨之不了了之……那麼,光緒帝搞維新變法真的是為了實行君主立憲制嗎?個人認為,恐怕未必!



戊戌變法都變了些什麼?

戊戌變法在很多人眼中是中國政治近代化的開端,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戊戌變法成功了,中國將真正進入憲政時代!可真實情形到底如何呢?恐怕諸君要失望了……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大概可以歸納為幾條:一、裁減綠營編制,二、廢除科舉制度,三、開辦新式學堂,四、提倡商辦工業。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內容,但主要是這麼幾點。



整個戊戌變法期間,涉及的只是軍隊編制、人事考試製度、教育制度和工商業領域。沒有任何一條聖旨或者政策涉及政治體制改革,哪怕是形式上的!換言之,別說是君主立憲了,連原本的君主制是否已經不合時宜都沒有涉及,更別說是改變了。說白了,所謂戊戌變法與恭親王、李鴻章等人搞出來的所謂“洋務運動”並沒有本質區別,僅僅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裱糊”而已,根本沒有涉及到根本。



光緒帝主張維新變法的目的何在?

光緒帝主張維新變法是為了實行君主立憲嗎?從前面所提到的戊戌變法的具體內容來看,彼時的光緒帝還沒有往這個層面想。又或者說,彼時的主客觀環境還沒有上升到這個層面條件。那麼,光緒帝目的何在呢?



首先是不得不改!自道光年間起,西方列強利用手中的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國門。為了避免像印度一樣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清政府搞出了“洋務運動”,企圖“師夷長技以制夷”。但是,甲午一戰北洋水師被日本打得一敗塗地,“洋務運動”期間樹立的軍事旗幟轟然倒塌……“洋務運動”也宣告破產。連一直被“天朝上國”看不起的“倭奴”都騎到了清王朝脖子上拉屎!清王朝如果再不奮起直追,光緒帝這個傀儡皇帝還能不能繼續當下去都是個未知之數,更別說是掌握實權了。



更重要的是,光緒帝之所以搞出戊戌變法,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目的,那就是藉此培植自身勢力、擴大權力範圍和影響力,並企圖以此作為將來向慈禧太后奪權的跳板!光緒帝的這一目的在人事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藉助變法需要專業人才的理由,光緒帝不斷向中樞部門安插自己的所謂“親信”。雖然初期只是軍機章京之類的“中層幹部”,可一旦戊戌變法搞出了名堂,光緒帝便可以製造機會讓這些人高升,從而將自己的觸角伸向各個角落。



這種低級別的“摻沙子”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讓慈禧太后放鬆警惕:“反正只是幾個中低級職務,翻不起什麼大浪!”但是,經過長時間積累之後,這些“沙子”就會變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屆時,他們將成為光緒帝向慈禧太后奪權的資本與依靠!只可惜,這些“沙子”太過急功近利,政治上也太過幼稚,最終不僅葬送了自己,還葬送了光緒帝的奪權大計!



如果光緒帝奪權成功,會否實行君憲制?

前面說了,光緒帝之所以搞戊戌變法的兩個原因。其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藉此培植自身勢力、向慈禧太后奪權。既然奪權才是目的,光緒帝一旦奪權成功、大權在握,他還願意放棄到手的無上權力嗎?不要忘了,皇權自古都是極端排他的!因此,如果光緒帝奪權成功,恐怕不太可能輕易放棄手中的權力、走向歐式君憲之路。別說是光緒帝了,直到現代尼泊爾前國王賈南德拉都捨不得放棄“皇權”、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君憲制,更何況是人心尚未開化的清王朝……



但是,前面也說到了,光緒帝之所以搞戊戌變法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得不改了。從彼時的世界潮流來看,實行憲政是大勢所趨。因此,如果光緒帝掌握實權,他應該還是會在改革道路上繼續前行的,開歷史倒車的可能性存在,但並不大。那麼,光緒帝將何去何從呢?



個人認為,近代日式君憲很可能成為光緒帝的首選!近代日式君憲是比所謂“二元君憲”還要更加偏向皇室的一種君憲體制,君主幾乎凌駕於國家與憲法之上。如此一來,既可以實行所謂憲政,走上“正常化”國家的道路,又可以最大限度維護光緒帝手中的權力,選擇近代日式君憲幾乎沒有疑問。後來清政府搞出的所謂《欽定憲法大綱》基本上就是遵循了這一邏輯,大體參照了近代日式君憲模式。



綜上所述,光緒帝搞戊戌變法根本不是為了什麼“實行君主立憲制”,無非是為了藉此培植自身勢力並以此向慈禧太后奪權!至於清王朝會不會實行君憲,會!這是大勢所趨,實際上清末已經在搞這個東西了。只可惜,歷史沒有給清王朝機會……如果沒有辛亥年的那檔子事情,個人認為清政府早晚還是會實行君憲制的,但很可能是近代日式那種君主凌駕於國家、憲法之上的君憲制,實行歐式虛君君憲制的可能性非常小!當然,不排除清政府迫於國內、國際壓力作出一定妥協讓步的可能性,但應該不會走得太遠……


農民工歪說歷史


光緒帝是不是真心不重要,畢竟作為大清皇帝的他也沒有決定權。那麼決定權在誰的手上呢?當然是慈禧手上了

光緒和慈禧的關係有些複雜,從血緣上來說,光緒是咸豐帝奕譞的兒子,卻也是慈禧妹妹的兒子,光緒對於慈禧既是外甥,也是侄子,後來還是義子。此外,慈禧在光緒成年後架空了其作為皇帝的權力,還對其愛妃下死受,所以二者雖然算是最親的人,卻也是最恨對方的人

言歸正傳,不考慮慈禧的態度,光緒皇帝是真心要實行君主立憲制嗎?

答案應該是的,因為和慈禧不同意,光緒皇帝年輕而思想開放,對新事物有很大的接受力,再說在當時的那個時候,變法對於國家來說是唯一的強大可能性,對於光緒帝本人來說,變法更是他重慈禧手裡奪取權力的唯一可能性,所以不管對公還是對私,光緒一定會支持變法的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康有為壓根就沒提過君主立憲。而且大嘴炮滿天飛,說什麼聽他那套三年超日,十年超英。他最熱衷給光緒皇帝舉的兩個例子。彼得變政,和明治維新。沙餓到滅亡都沒有實現君主立憲。表面上還能欺負遠東落後民族,但基本上是在吃老本。西方受氣東方拿。當時康光看俄吃肉,沒看見俄捱打。這能理解。後來俄東方也補不回來了。清廷保守派都認識到立憲必勝專制。所謂保守派和頑固派之爭。無非是保守派主張緩立憲,最大程度保留君主制度的立憲。而立憲派主張急立憲,主張實現英國那樣的虛君共和。而康有為的主張最奇葩,他覺得光緒是聖君,聖君開明專制好過虛假的君主立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