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不是所有的朋友都值得深交

在關於和朋友之間交往的話題中,常常聽到最多的就是:“要想得到別人的真誠相待,就要自己先對待別人真誠”;“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別人。”這些話聽上去沒什麼,但是仔細琢磨琢磨,也只能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每個人當然都希望以自己的真誠換取別人的真誠相待。但是人心複雜,你付出了真誠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別人的回報。有的朋友值得真心誠意交往,有的卻不值得,況且想要獲得每個朋友的喜歡,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一句話說:交上虛偽的朋友,比認識誠實的敵人更可怕,朋友並非越多越好,三千泛泛之交也不如一二知己。手機通訊錄裡的電話號碼再多,關鍵時候能伸出援手幫忙的也只是一二知己,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正值得擁有的。

如果將朋友比喻為人生中的財富,那麼有些朋友是你的資產,但有些朋友可能是你的負債,你要分析你的朋友圈,將資產留下,將負債去除。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不是所有的聚會都值得參加

周國平曾說過:熱衷於社交的人往往自詡朋友眾多,其實他們心裡明白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而是時尚、利益或無聊。

在這樣的心態下,那些所謂的同學聚會變相地成了各類花式炫耀的場地,那些朋友之間的飯局成了連接某種利益或打發無聊時間的理由,不知什麼時候,“應酬多”反而成了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徵。

真正的朋友,即使不常見面,不用客套,雙方也絲毫不會覺得生疏,是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和互相珍惜的一種情誼,而不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聚會來確定存在感。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與其在一群人中狂歡,不如享受獨處帶來的片刻寧靜;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加低質量的社交,還不如用來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有獨處能力的人,是成熟穩重的人,利用獨處的時間,閱讀幾本有意義的書,做做幾組健身運動,只有在獨處中才不會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打擾,才能沉下心來和自己對話,發掘自身潛在的能量,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其實最好的人脈就是自己。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在獨處的時候積蓄自己的能量,只有自己優秀了,才會有更多底氣,你的世界才能變得更強大!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