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主炮一發炮彈打到陸地上的傷害範圍是多少?

不喝可樂


瞭解大和號上面的火炮,就得先了解一下大和號戰艦。

大和號是日本海軍的一面旗幟,當時號稱“世界第一戰艦”。


大和號戰艦的誕生過程非常曲折。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的各大列強分別簽署了華盛頓裁軍條約和倫敦裁軍條約。由於受到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一直感覺被壓制。 在裁軍條約生效期內,日本建造的最大的戰列艦——長門級戰列艦,排水量不到四萬噸,顯然不能適應日本海軍的需要。

後來,日本和英美等國的關係逐漸惡化,加上1937年倫敦裁軍條約的到期,日本海軍終於可以放手去建造自己夢寐以求的巨型戰列艦了。

日本希望這艘戰艦能夠擔當更重要的歷史使命,所以以自己民族命名了這艘戰艦,叫做“大和號”。


大和號戰列艦從動工到結束,都採取了非常嚴格的保密措施。 為了防止歐美列強通過建造預算計算出戰列艦的噸位和大小,日本政府在建造大和號之前甚至故意列出了並不存在的3艘驅逐艦和2艘潛水艇和預算,用以掩蓋大和號的實際預算。而事實上大和號一艘戰艦的全部預算是1億1千萬日元,遠超同時代的所有日本戰艦,在世界上也是頂級水平。

日本人在建造大和號時,為了保密可謂煞費苦心,他們把大和號的船塢上面加上屋頂,這樣還覺得心裡不踏實,最後還在四周用樹葉遮擋起來。


可是歷史跟日本人開了個玩笑,當大和號肩負著日本的重託降臨到這世界上的時候,卻發現戰列艦這個龐然大物在航母前面顯得那麼滑稽可笑,在浩瀚的海洋上竟然沒有了用武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戰列艦向航空母艦過渡的重要時期,大和號下水的四年間,沒有一點顯赫的戰績,純粹成了聾子的耳朵——無用。

大和號以其巨型主炮聞名於世。主炮為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3聯裝主炮塔三座,兩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後甲板。 當時日海軍對主炮口徑保密,稱為九四式的400毫米炮,實際是460毫米。


僅僅炮身就重達165噸,加上其他配置裝備,一座炮塔內三門火炮總重為1,720噸,加上炮塔裝甲(790噸)和彈藥的重量,單座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總重為2,774噸(有些資料稱大和炮塔重2,510噸,系未計算彈藥時的重量),相當於日海軍秋月級驅逐艦的排水量!

炮塔防護盾的裝甲很厚:前面650毫米,側面250毫米,頂部270毫米,底座兩側560毫米。;炮彈基數每門炮100發,每發炮彈裝藥量330公斤。揚彈速度每發6秒,裝彈為機械化方式。該炮由海軍工廠艦炮部負責研製。9門主炮若指向一舷齊射,其後座力達8000噸,發射時衝擊波也很強,為此日艦船設計部門煞費苦心。  


大和艦裝備的94式460毫米口徑主炮是歷史上威力最大的艦炮,與“依阿華”級戰列艦配備的MK7式406毫米口徑50倍徑艦炮相比,94式460毫米艦炮在穿甲彈重量,炮口初速,射程上均處於優勢地位。大和艦主炮無疑要比“依阿華”主炮有著更強的裝甲穿透力,戰後美國發表的資料也證實了這一點。

單純從數據來看,這種優勢似乎並不明顯,但如果考慮到雙方的裝甲防護水平,大和艦在20,000-30,000米距離上(這是戰列艦一般採用的遠程炮戰距離)已經可以貫穿“依阿華”級戰列艦的主裝甲帶(也可以擊穿世界上任何一艘戰列艦的主裝甲帶),如果真的在海上進行炮戰的話,大和號幾乎是無敵的。

當然,很諷刺的一點是,二戰的海戰完全由艦載機主導。我們沒能“有幸”見識一下大和號的主炮集中敵艦是什麼效果。


我們知道,大和號上主炮上面巨型炮彈的口徑達到了驚人的46CM,炮彈重量更是高達1000多公斤!一個人根本不能搬動,需要多個人協調借用工具才能移動。炮彈裡面裝填的火藥就有30多公斤!大和號如果把一枚炮彈打在陸地上,造成的殺傷面積可以達到2000平米,炸出三十平米的大坑。一發炮彈打下來,可以殺傷兩個籃球場大小面積內的有生目標。

大和號戰列艦於1937年11月4日開始動工建造,1940年8月日下水,1941年12月16日服役,1945年4月在沖繩島戰役中被美軍飛機擊沉於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的地方 。

作為日本海軍的救星,也是戰列艦時代最後的謝幕之作。大和號戰列艦可謂時運不濟,如果大和號誕生時間提早30年,恐怕它會在一戰中大展宏圖,立下赫赫戰功。非常遺憾的是它誕生時的世界海洋,已經是航母唱主角的舞臺,沒有制空權的戰列艦作戰半徑成了瓶頸,讓它在和航母的較量中處於明顯的劣勢,成了戰機的可憐的活靶子。 大和號悲壯謝幕,宣告著航母時代到來;大和之後,江湖再無戰列艦。


小約翰


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裝備的是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的主炮。使用的彈種有91式穿甲彈、三式對空彈、高爆彈潘三種。按問題所述對陸攻擊一般使用的是高爆彈。


大和號的一顆高爆彈重量1.36噸,裝有約330公斤的高爆炸藥。它能造成多大的傷害範圍呢?

首先我們看下陸軍重型榴彈炮的殺傷範圍:

105毫米榴彈炮殺傷半徑10-20米;

155毫米榴彈炮殺傷半徑20-30米;

203毫米榴彈炮的殺傷半徑30-60米;

這裡的殺傷半徑是絕對殺傷範圍,即即便不被彈片擊中,也會死於衝擊波。


155毫米榴彈炮的炮彈裝藥量約7公斤左右,一顆大和號的460毫米高爆彈裝藥量是60公斤,相當於至少11發155毫米榴彈炮彈。足見其威力之恐怖!

美國的50倍徑406毫米艦炮可以打出6米深直徑20米的彈坑。所以個人認為大和號的一發高爆彈可以達到至少150米至200米的絕對殺傷範圍,最遠殺傷距離可能要近千米吧。


戰略論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上的主炮口徑為460毫米,是二戰時期口徑最大的艦炮,而題目中問的是一發這樣的炮彈打到陸地上時的傷害範圍是多少,也就是殺傷半徑,不過有關“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威力的相關資料沒有找到,所以來看看威力與它接近的艦炮殺傷半徑是一個怎樣的情況,也就是“依阿華級”戰列艦上406毫米口徑的主炮,先來對比一下兩者使用的彈藥的相關數據,如下圖所示:

▲“大和級”主炮彈藥數據

▲“依阿華級”主炮彈藥數據

穿甲彈(AP)這裡不討論,直接來看高爆彈(HE),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和級”使用的零式HE戰鬥部裝藥量為61.7千克,而“依阿華”使用的馬克13/14型HE裝藥量為69.67千克,所以,雖然在口徑上沒有大和的主炮那麼大,但是在彈藥的威力上卻是明顯依阿華更勝一籌,那麼依阿華406毫米主炮的威力有多大呢?看這個描述:

The Mk. 13 shell would create a crater 50 feet (15 m) wide and 20 feet (6 m) deep

upon impact and detonation, and could defoliate trees 400 yards (360 m) from the point of impact.

把這句話簡單翻譯一下就是:MK.13型高爆彈(HE)能在地上炸出一個直徑15米,深6米的彈坑,並且衝擊波可以吹落360米外的樹葉。▲16英寸(406毫米)炮彈

所以,如果是換成大和的460毫米主炮,對著地上來一發的話,炸出的坑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大小,也就是直徑15米,深度為6米,但如果是考慮對步兵的殺傷半徑的話,對於大和使用的零式高爆彈威力有個這樣的描述:

Common Type 0 HE was supplied with time fuzes for AA defense. 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19 says that this round had an effective radius of 74.4 yards (81 m) but this seems to be optimistic.

簡單翻譯一下:樂觀估計,一發零式高爆彈的有效殺傷半徑為81米。

因此,“大和級”戰列艦主炮對著陸地擼一發的話,理論上可以在地面炸出一個6米深、15米寬的彈坑,以爆炸點為中心,半徑81米的區域都是致死範圍,當然這個致死範圍並不是衝擊波,而是破片,衝擊波能量在空氣中是很容易衰減的,69.67千克炸藥爆炸,60米外的衝擊波超壓就只有1psi了,而這種強度的衝擊波連蒼蠅都震不死,可能勉強可以震碎玻璃吧,5psi強度的衝擊波超壓半徑則是隻有20米,這種壓力可以使人重傷。


哨兵ZH


想要了解大和號戰艦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淞滬會戰的情況,在淞滬會戰的時候,日軍通過艦炮,飛機等武器對參戰的中國軍隊造成了平均一天消耗一個師的戰績其中以艦炮的殺傷居多。

這還是一百多毫米的艦炮,而大和號的艦炮口徑是多少呢?460毫米!炮口幾乎都可以放一個成年人進去了!

在大和號戰艦建造的時候,日本官方為了掩蓋這麼一艘史上第一戰艦的建造也是煞費苦心,不僅謊報了棘手“姊妹艦”還在建造船塢上都加上了房頂四周放上了樹木來遮人耳目,建造過程也是十分的“艱難”

終於到了建造好的時候,日本海軍居然捨不得用了,讓其他的小弟衝鋒陷陣,大和號居然在後方壓陣!

不過大和號畢竟是誕生在“皮厚巨炮”的年代,不像是現在的軍艦那樣“脆皮”,擁有著不遜與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的裝甲厚度與強度,甚至其防護能力比當時其他國家的戰艦還要強悍一些!

至於其裝備的巨炮,那簡直就是大和級的明星裝備,九門460毫米的巨炮簡直就是在藐視當時的所有對手,可惜的是,大和號遇上了不按照常理出牌的“航母”雖然巨炮眾多,但無論如何也夠不到千百千米之外的航母,只能飲恨而終。

而這些460毫米的巨炮威力也是巨大的,可以在20000米的距離開外可以打穿560毫米厚的裝甲鋼,而同時期的美軍戰艦衣阿華級只能擊穿460毫米厚的裝甲!

擁有了這樣威力的大和號如果像是淞滬會戰那樣對陸上目標攻擊會是怎麼樣的呢?口徑達到了460毫米的大和號使用的炮彈也是巨大的,其裝藥量就達到了三十多公斤!

而戰爭中,大多數敵人都不是被子彈殺死的,而是被大炮,可大炮也不是使用破片來殺傷敵人的,是使用的衝擊波!裝藥量巨大的大和級主炮是每一個陸上目標的噩夢!

炮彈高度達到了將近兩米的主炮在海上可能還要擊中目標才能體現出他的作用,可是在陸上,衝擊波就是他最大的殺傷能力,他的絕對殺傷面積達到了兩個籃球場的面積,而殺傷效果就達到了將近一個足球場的面積!

被大和級這個主炮擊中的所有陸上目標最後都只會有一個表現形式,那就是一個“大坑”!並且在一個足球場的面積能都能看見傷俘遍地!


三書青史


還真沒看到過大和級採用的九四式460毫米艦炮對地設計效果的數據。其實整個舊日本海軍在對採用大口徑艦炮向岸上目標射擊方面可以說是一腦子漿糊。唯一的“經典”戰例是對瓜達卡納爾島亨德森機場的夜襲,慄田健男帶著“金剛”號和“榛名”號兩艘戰列艦以及1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開過去一通狂射,回來號稱亨德森機場一片火海,又是機庫被炸,又是跑道被毀,兩艘戰列艦打了104發三式彈,“榛名”打了189發零式通常彈,然後還被美國人的岸炮反擊,自己的三式彈耗盡,最後只能用穿甲彈接著打。

老美那邊發現實際有不少零式彈因為引信設置問題,根本就沒有引爆,實際破壞效果相當糟糕。理論上“金剛”14英寸艦炮零式通常彈的殺傷半徑在250米左右,但這是對於空爆而言,因為引信設置問題,對地攻擊是否能夠在10米~15米高度引爆炮彈產生比較好的彈片散佈範圍,我個人嚴重存疑。

另外日本艦炮的零式通常彈裝藥量也不算多,大和級460毫米炮的零式通常彈裝藥量不過61.7千克。如果是開放區域引爆這麼多爆炸物危險區域大約在500米。美軍老式Mk.3型16毫米艦炮高爆彈裝填26千克爆炸物,破片散步範圍是187米,測試中最大破片散落距離是1149米。Mk.7型16英寸艦炮的Mk.13型榴彈裝藥量達到69千克,作戰中曾打出15米直徑、深6米的彈坑,在越南一炮打出270米範圍的直升機降落區。考慮到大和級零式通常彈的裝藥較少,以Mk.13作為上限可大致軌跡其殺傷效果。


強武堂


軍武奇兵的第492條不容錯過的精彩答案!

這個從來沒有真正的考究過,大和級兩艘戰列艦除了極少數幾次海戰之外,幾乎就沒有參加對地攻擊,最後雙雙“陣亡”於美軍俯衝轟炸機之手,後來還被稱作中看不中用的戰列艦,真是有辱當時“世界第一戰艦”的威名。然而種種跡象也表明,這兩艘戰列艦的實戰意義確實不大,更重要的是象徵意義。除了跨射美國“白平原”號航母值得一說外,沒有任何出色戰績,它們在馬里亞納海戰和萊特灣大海戰中也表現平平

至於大和號艦炮威力,可以從以下各口徑艦炮造成的彈坑中得以推論,判斷大和炮彈威力會有多大

以上都是高爆彈效果,這裡我們不討論穿甲彈。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衣阿華”級戰列艦的406毫米主炮造成的彈坑約在5米深,直徑約12米。它比305毫米艦炮大了100毫米口徑,坑深了一米,直徑大了5米。而406毫米艦炮的殺傷範圍大約在200米左右,包括其衝擊波和彈片。這裡可以估算出大和級460毫米艦炮可能會造成一個深約6,直徑約15米的彈坑,殺傷範圍也將會達到300米,可見大和對地攻擊的威力還是非常大的。

美國的406毫米艦炮曾經打出過一個深約5米,直徑約15米的巨大彈坑

戰列艦的艦炮炮彈不像是航空炸彈一樣,2000公斤的炸彈裝藥量可達到600公斤。大和號高爆彈重量為1360公斤,然而其裝藥量只有60公斤,穿甲彈的裝藥量更少,只有30多公斤。因為它們要應付屁股後面300多公斤的發射藥,在發射炮彈時強大的推力會產生強大的膛壓,否則如果裝藥過多,彈體過薄就會發生炸膛事件。

可見一式穿甲彈達到2米多高,比一般成年男性要高很多,而高爆彈也達到160CM,但是它們的裝藥量都很少。

也許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說它們的殺傷範圍可能過大或者過小了一點,上面的那些所有數據也都是有一些誤差的,並不算是精確的數據,因為這根所攻擊目標的地質也有一定關係,在鬆軟的稀土陸面和較硬的砂石陸面造成的殺傷效果是不一樣的。在鬆軟的土地上可能造成的彈坑會更大更深,但是它的殺傷力就會小很多,因為單片和衝擊波的動能都會被削弱。在砂石陸面上造成的彈坑可能會淺小一點,但是它造成的殺傷力就會大很多,它會將爆炸附近的砂石一同帶起來爆速飛行。

下圖可以詳細瞭解衝擊波範圍是明顯小於破片範圍,雖然破片的散落範圍大約會超過1000米,但是真正有殺傷能力的都是在衝擊波範圍以內的高速直線飛行彈片。

1944年10月24日,正在做機動規避的“武藏號”終究“難逃一死”。

1945年4月7日,沖繩戰役中的“大和號”戰列艦,身中10枚魚雷,5顆航彈後葬身大海。

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


戰武奇兵


很多答主都在說大和號這種鐵烏龜的炮彈威力有多大,但是,從效率講,大和號戰列艦460毫米火炮在火力投射效率方面,是很低的。大和號炮彈主要有以下幾種:



91式穿甲彈:彈重1460kg,裝炸藥33.85kg。沒看錯,就是33.85kg,其餘的是彈體和發射藥重,由於穿甲彈需要硬抗戰列艦裝甲,需要更強的彈體結構,裝彈量一般都在5%以下。至於33.85kg炸藥威力,155毫米火炮一般裝藥量在7kg左右,爆炸時可以滅掉一個足球場的人,大和號的穿甲彈如果砸到地上,相當於5個155毫米炮彈,即可以團滅掉五個足球場的人員,至於說有答主說幹掉一個小島,那發射不是穿甲彈,應該是氫彈。

美國的406毫米火炮,後面是電線杆,可以類推460毫米火炮的大小。

高爆彈:重量均為1,360公斤,高爆彈裝藥59.5kg。這種炮彈並不用於穿甲,所以裝藥量多了點。威力相當於9個155mm炮彈,團滅掉9個足球場是沒問題的。

三式對空彈:這相當於一種散彈,發射後到達預定空域,分出幾百個小炮彈,主要用於打作戰飛機。如果對地,那就相當於幾百個小炮彈砸過來。實際效果則很一般,萊特灣海戰裡武藏號發射過三式彈,但是還是不敵美軍的飛機被擊沉。

由於陸地上一般最大的壓制火炮口徑不過155mm,所以如果大和號460mm火炮對地攻擊,會給作戰人員帶來極其大的震撼,士兵如果用躲避陸軍火炮的方式,去躲避大和號的火炮,會死的很慘。但是如果大和號真的拿主炮對準陸地開火,那估計指揮官會被降職,因為大和號火炮壽命只有幾百發而已,對地攻擊太浪費。

美國的155毫米火炮,對比一下就知道陸軍用的火炮和戰列艦火炮的巨大差異。

戰列艦炮彈的威力和炮彈重量是極為懸殊的,由於追求高速度、高射程,對於炮彈結構要求很高,導致裝彈量算少的。和現在的導彈沒法比,魚叉反艦導彈,重230kg,裝藥量能達到90kg,一發癱瘓一艘重巡洋艦沒問題。戰列艦炮彈威力就沒那麼大,在戰史上,被戰列艦打沉的戰列艦屈指可數,被魚雷、航空炸彈等擊沉的戰列艦佔多數(胡德號雖被一發擊沉,但是胡德號是戰列巡洋艦)


L夕惕若看世界


雖然“大和”號戰列艦沒有像模像樣的對地打擊,沒有榴彈的實爆參考。下圖為薩馬島海戰中在“基特昆灣”號上拍攝到的美國海軍CVE-66“白平原”號遭受“大和”主炮打擊的場景,雖然圖片比較模糊,但是還是能看清460毫米炮彈在水中激起的巨大水柱,高度已經超過“白平原”的飛行甲板。而此次戰役中“白平原”雖然沒有被直接命中,但是460毫米穿甲彈入水後還是對“白平原”造成一定傷害。

“大和”號戰列艦裝備的是3座三聯裝94式460毫米主炮,這是世界上投入實用的最大口徑的艦炮。該型艦炮主要配備3種炮彈,包括九一式穿甲彈、一式穿甲彈和三式通常彈(三式燒霰彈,可用於對空)。其中三式通常彈重量為1360公斤,裝藥量為63.5公斤,可以用於對敵機場及其他陸上設施實施打擊,但實戰中並沒有實際戰果(三式彈強裝藥會對炮膛有更大的磨損)。

既然94式艦炮沒有過對地實戰記錄,這樣我們就用其他炮彈的破壞效果來對比一下這種巨型艦炮的效果。下圖1中305毫米炮彈所形成的的彈坑就已經達到直徑6米,而406毫米艦炮則更進一步上升到10米以上,深度也達到4米。而460毫米炮彈,也就是圖3所示意的,他的彈坑直徑達到驚人的19.5米,深度達到7.8米,就像圖上畫的那樣可以埋恐龍了。460毫米炮彈對地打擊效果遠遠高於406毫米炮彈,從殺傷效果上來講152毫米炮彈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和破片可以對正面43米內的無防護步兵(立姿)構成有效殺傷,面積達到950平方米。而406毫米炮彈對無防護人員波及恐怕不會低於100米,面積可能要上1萬平方米。如果上升到460毫米炮彈,可能面積還要上升到2萬平方米以上。

上世紀80-90年代,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MK7型406毫米艦炮多次參加實戰,下圖為1986年的“新澤西”號戰列艦,該艦在1983年年底和1984年年初對集結在黎巴嫩的敘利亞和巴勒斯坦部隊,下圖2為當時實際效果,十層高的樓房被幾乎完全摧毀。

還有1991年海灣戰爭,“維斯康星”和“密蘇里”號參戰,下圖就是406毫米炮彈爆炸瞬間捕捉到的場景,摧毀數層樓房輕而易舉。而實際460毫米炮彈造成的傷害比這個應該還要大很多。


雛菊西瓜Peterpan


  • 誕生

大和號是日本海軍歷史上最大的超級戰列艦之一,曾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日本帝國的救星”。大和號標準排水量65,000噸,滿載排水量72,808噸,滿載平均吃水10.86米。

  • 主炮威力

“大和”號戰列艦以其巨型主炮聞名於世,3聯裝主炮3座,主炮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約2700噸,發射速度每分1.8發,最大射程42000米,若9門主炮指向一舷射擊,其後座力可達8000噸。


1941年12月7日,大和艦在試航中進行首次主炮射擊,將9顆各重1460公斤的巨型炮彈,打向2萬米外的海域。據稱,戰列艦主炮一發炮彈打到陸地上,可以能打出一個約直徑30米,深16米左右的坑,相當於打到一個標準足球場中間,整個足球場裡的人不死也會重傷。

  • 覆滅

1945年4月7日,大和號戰艦受到美國海軍58特混編隊攻擊,在被約1400餘架飛機及27艘潛艇輪番轟炸後,沉沒於日本九州島南西,德之島西北。根據歷史記載,大和號戰列艦被命中魚雷10枚,炸彈24枚,2498名陣亡,倖存者僅269人。


武器風暴眼


由於大和號戰列艦並沒有對陸地攻擊的實戰記錄,這個問題就只能猜測了。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大和號戰列艦的主炮是世界上
口徑最大的艦炮,它使用了94式45倍徑460毫米艦炮,這麼大的口徑可以輕鬆的將一個成年人從炮口塞進去,那它的炮彈有多大呢?就拿它配用的三一式高爆彈來說,整顆炮彈重1.36噸,裝有330公斤發射藥,彈丸內置59.5公斤高爆炸藥,這裡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很多人以為它的330公斤裝藥量是彈頭的裝藥量,其實這是一個誤區,330公斤是發射藥包,而不是彈頭的定裝炸藥,其實彈頭的裝藥量只有59.5公斤,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炮彈的彈頭是需要承壓的,它不可能像航空炸彈一樣做成薄壁的,然後儘量多裝藥,炮彈必須有足夠大的壁厚才能承受住炮彈發射時巨大的膛壓,所以炮彈的內部空間很小,根本裝不下太多的炸藥。



與大和號戰列艦差不多級別的美國依阿華級戰列艦配備了406毫米口徑的艦炮,比大和號的艦炮口徑略小,我們就以依阿華號的炮彈威力來推測一下大和號的威力。


依阿華號的艦炮對陸攻擊時可造成深六米,直徑14米的巨大彈坑,彈片散佈範圍174米,這就是說方圓200米內都是殺傷區域,以此便可推測出大和號的艦炮威力比依阿華級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