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雲:宅著·等著丨居家“綻藝”文藝作品徵稿之“我的宅家日記”選登

楊梅雲:宅著·等著丨居家“綻藝”文藝作品徵稿之“我的宅家日記”選登


居家“綻藝”文化活動以市民居家生活為背景,重點表達廣大市民對一線醫護人員、戰“疫”工作者的致敬,對共克時艱、居家戰“疫”的自覺,對克服困難、健康居家的樂觀,對春天即將到來、勝利就在前方的信心和決心。


徵稿活動主要內容包括:拿起筆,寫寫“我的宅家日記”;動手拍,你的才藝秀出來;雲畫展,最美童畫在線投。


據悉,本次活動中湧現的優秀作品,還將納入《武漢印象2020》叢書編撰、黃鶴群星獎評選等文藝活動,適時舉辦主題展演展示活動。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看看東亭社區的一位楊梅雲女士寫的宅家日記吧!


楊梅雲:宅著·等著丨居家“綻藝”文藝作品徵稿之“我的宅家日記”選登


宅著·等著


已記不太清宅在家裡究竟有多少日子了。日子過得好快,穿著厚厚的冬衣,拎著大包小包,拖家帶口,從陪讀的出租房搬回這個院子裡,彷彿就是前幾天的事情。日子又過得好慢,羽絨服早已清洗曬好,收入衣櫃了,樹開始綠了,花開始開了……


在這個院子裡居住也有二十多年了,從未像現在這般細細端詳過它。院子不大,在陽臺上環顧,差不多便可見院子的全貌。院子裡安安靜靜,除了鳥兒的歡唱。幾隻鴿子昂首挺胸地在路的中央踱著步。一隻花貓在花壇邊上毫無顧忌地,伸直了懶腰。她,好像要生寶寶了。


楊梅雲:宅著·等著丨居家“綻藝”文藝作品徵稿之“我的宅家日記”選登


陽臺上,早已有了春的模樣,吊蘭生機勃勃,抽出了好些新的吊枝。假山盆景上鋪滿了細小的蕨草。連荒廢著的花盆裡也生出了野韭菜,鬱鬱蔥蔥的。時不時的,一隻鳥兒飛來,歇在石榴樹的枯枝上,啄著經一個冬還沒掉落的石榴。


若不是看到遠處,院子裡的大門緊閉著,若不是看見工人師傅穿著白色的防護服,在道路上噴灑著消毒水,幾乎覺察不到任何的不同與往。


楊梅雲:宅著·等著丨居家“綻藝”文藝作品徵稿之“我的宅家日記”選登


經歷了之初的緊張與彷徨,經歷了各種疫情數據的起起落落,經歷了各種天氣的變幻莫測。現在,我們是如此平靜地……


老父親在書房裡畫著畫兒。自從照顧他的親戚年前回了家,他就再也沒下過樓了。當然,這點寂寞,於默默無聞做了一輩子學問的他,又算得了什麼。女兒給老人家出了個題,讓他畫畫葬花吟。父親嘴裡說著不好畫,不好畫,但一邊又很認真地在畫了。


女兒在電腦前聽著網課。一會兒趴著聽,一會兒站著聽,這是在學校裡絕對呈現不出的自由姿態。授課的都是學校裡的牛人大咖,平時亦是難得有機會聽到的。我對女兒說,你賺大發了啊。女兒聽了,呵呵直笑。少年不知愁滋味,多好。


望著鏡子裡蓬勃的頭髮,先生看不下去了,強烈約請我幫著修理一下,並表示後果自負。有這話,還怕啥。只憑一把剪刀和一個剃鬚刀,加上之前修剪盆景裡雜草的基礎,我也就斗膽給他剃了。怎麼看,怎麼都有些像“狗剩兒”,又或者像“旺財”,卻引來朋友圈的驚呼,說現在流行的就是這款髮式啊。


楊梅雲:宅著·等著丨居家“綻藝”文藝作品徵稿之“我的宅家日記”選登


前兩日,女兒說,想吃媽媽做的泡蘿蔔了。我說,那媽媽給你泡吧。找出了幾年不用的泡菜罈子,洗淨,晾乾;將洗淨的蘿蔔切塊,小米椒切段,姜切絲,與蒜瓣一起放入壇中;加適量的鹽,丟幾粒花椒,再佐點白糖;倒入涼白開,沒住罈子裡的食材,蓋上壇蓋。一步一步,不慌不忙。


成日宅在家裡,要說不便,當然還是有,但辦法總比困難多。窗簾垮了,用夾子夾著也能用。熱水器壞了,燒水也可以對付對付……老父親的頭髮也長了,我說,等買到了新電池,我也給你剃剃吧。父親的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說,就這樣吧,正好當當藝術家。又大約還是信不過我的手藝,不好直接拒絕吧。


但無論如何,我們都相信,這樣的日子,終會過去。只是我們需要等等,再等等。聽到的消息,也總歸一日比一日好,這就是我們的希望。為了這座城市好,為了這座城的大家好,再等等又何妨。


只要願意等,該來的總會來。隱隱地,聞到了泡蘿蔔的香。掀開壇蓋,夾了一塊嚐嚐。嗯,剛剛好。


相關閱讀





出品: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媒體中心

監審:鄧鼐 監製:吳曉君 編輯:簡簡

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