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安一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2)

1.西安的東稍門在哪

為什麼西安有北稍門、南稍門和西稍門,唯獨沒有東稍門!

明洪武年間重建西安城時將當時奉元城所沿用的唐城牆向北向東進行了擴建,而向北的擴建並未將北稍門包入城牆之中。只有向東的擴建幅度因東關居住區最大,所以向東擴大約三分之一,即延伸了大約1300米(約擴大了一倍)。將東關新居民區包入形成現在西安城規模,但同時也將原奉元城的東稍門包入城中,至此西安再無東稍門之說。

所謂稍門,指正門外的居民區又一層土圍牆的外出通道。因為在過去,東門到雞市拐的正東方向住滿了人,使得道路擁擠狹窄。又因為西安東關有塊高地, 來往車輛無法直接上到坡上,道路就因地而生,並在此迂迴向北拐去,向北拐到八仙庵那個地方迂迴了一下。這一點和其他幾個城門外大不一樣。

正是由於拐彎的緣故,本來作為東稍門的這個地方就不叫“稍門”了,而被稱作“雞市拐”,作東門外的正路在此拐彎的意思講。所以說並不是沒有東稍門,而是它沒有處在正東的位置,不像北、西、南三稍門那樣正對著正城門,且早先在此處也並沒有設立公交站點,所以東稍門也就漸漸被淡化了。東稍門的位置大概就在現在雞市拐向北,再向東一點的位置。

關於西安一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2)


2.端履門最初不叫“端履門”

從鐘樓沿東大街向東而行,大約一站路,有一個十字路口,西安人都稱這裡為“端履門”。雖然以“門”為名,但這裡沒有門。

其實“端履門”在很久以前是有門的,大臣們每天早上上朝走到這座門外,必整冠端履,才能進去面見皇上,故此門以“端履”為名。不過,稍微瞭解歷史的老者還是會說,端履門是明代的物事,當然那時大臣們整冠端履去拜見的肯定不是皇帝,而應該是藩王。如今已無法探源這個“整冠端履”的說法出自何處,不過,考諸史冊,“端履門”最初的名字,其實跟鞋子沒什麼關係,而是很文雅的“端禮門”。

“端履門”這個地名,從明代西安秦王府城的“端禮門”一脈相承而來。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伊始,分封次子朱樉為秦王,位於西安城內的城中城——秦王府城便破土動工了。端禮門,是明代西安秦王府城內城的南大門,也是秦王府城的正門,其地位在明秦王府城諸多城門中當屬首位。

端禮門作為明秦王府的正門,漂亮又氣派。史料載,端禮門上刷著紅漆,門板上的銅釘都是金色的,門上建有城門樓,“覆以青色琉璃瓦,飾以青綠點金,廊房飾以青黛。”端禮門外有壕溝、橋樑,門內為秦王府城宮殿區的前廣場,其北端還有一座飛簷反宇、施青綠點金彩繪的三間三頂牌坊。坊前左右雄踞著兩隻高丈許的銅獅。明秦王府城端禮門舊址,大概在今新城廣場南殘存城垣偏南處,即南新街上。

關於西安一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2)


3.大小學習巷是因學習產生

學習巷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類說法,也是流傳比較廣的一種傳說,是相傳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郭子儀由涇川(今甘肅涇川縣)回到長安,其麾下的回紇、大食等將官等200多人也一同到達,這些將官是平定安史之亂的有功者,皇帝允許他們留在京城做官娶妻生子,為了讓他們熟悉唐王朝的典章制度和語言文化,就讓他們集中在一起學習,此後就把他們學習的地方稱為學習巷。

第二類說法則認為,古時伊斯蘭教徒大多通過新疆、甘肅、河西走廊等黃河以西地方來到西安,所以將他們居住的地方叫做河西巷,後改稱學習巷。總體來講,這兩種說法都有一定的根據,有關學習巷名稱的來歷,現在還很難定論。

現西安城內有大小學習巷兩巷,但過去大小學習巷統稱學習巷。不是說小學習巷就小,大學習巷就大,只是因為大學習巷看起來街面寬闊,小學習巷巷子窄而已。粗略估算,小學習巷的住戶大概是大學習巷的3倍還多。

關於西安一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2)


4.南大街為什麼比其他三條街短

這裡面有個傳說。這個傳說與下馬陵有關,與漢儒董仲舒有關,與明洪武年間秦王朱樉“不喜儒生儒術”的荒唐行徑有關。

傳說西漢時期,董仲舒因朝庭群小的嫉妒和饞言,沒有再被漢武帝重用,最終退隱鄉野,直到無疾而終。漢武帝因董仲舒清貧感動,後來親自為董仲舒踏斟墓地,選擇了秦代遺留下的“宜春苑”做為董仲舒的墓地並厚葬,還修建了董子祠,並詔告天下。

一天,漢武帝出城狩獵,路經董仲舒墓園時,出於對一代鴻儒的愛戴與尊敬,還離墓園有三十丈時,漢武帝就翻身下馬,淨心淨手,步履而過。隨行的大臣和護駕也都跟著漢武帝步行而過。從此,董仲舒墓園周圍的這塊土地,就被人們稱作“下馬陵”。並且形成了一種制度:凡過往的官員、儒生,一律在三十丈之外,下馬步行而過。

隋文帝建大興城和唐高祖建長安城時,都把“下馬陵”留在了城內。可是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封次子朱樉為“秦王”治關中。秦王重建長安城,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城。秦王推崇武治,不喜儒生,不尊儒術,所以下令縮短南城距離,把“下馬陵”驅逐出城。動用了數十萬苦役耗時十年修築西安城,誰知第二天秦王登城巡行,發現“下馬陵”和陵前的祠堂又“跑”到了城裡。秦王大怒,下令砍了南城監工,並傳令拆了南城重築,一定要把“下馬陵”驅逐出城。

西安城的南大街由於接連被“斬”了三次,所以南大街遠比東、西、北三條大街要短。雖然早已沒有儒生去給董仲舒敬供香火,但下馬陵依然還在城內,地名也依然叫“下馬陵”。

關於西安一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2)

西安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冷知識,之後有時間我會一一整理,如果您感興趣可以點贊和關注,您的關注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