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靠什麼傳遞信息,傳遞的信息又有哪些,看完就明白了


第五十六集 禁兵之令

黃帝、姜季手下多了,確實有一些人仗著自己家族後臺硬,處處跟黃帝、姜季對著幹。

姜季問黃帝:“咱們該怎麼辦?”

黃帝答:“殺一儆百”。

姜季問:“他們可都是有背景的家族後人,不怕麻煩找上門嗎?”

黃帝答:“除了首領的家族,如今有哪個家族勢力比咱們大”。

姜季問:“他們還都是孩子,哪個孩子到了青春期還沒有點逆反心理?”

黃帝答:“都已經上前線了,還把自己當孩子,塞部部落會因為他們還是孩子,就不殺他們嗎?”

姜季問:“殺人總要有個理由吧?”

黃帝答:“‘違令’這個理由充分嗎?”

姜季問:“只有咱們據點有‘命令’這一說,別的據點還是口口相傳的‘命’,沒有‘令’,以‘違令’殺自己人,別的據點不認可怎麼辦?”

黃帝答:“要管理龐大的武騎騎兵,沒有點震懾手段,以後會越來越難管”。

姜季問:“口頭警告一下就可以了,一點小錯不至於殺人吧?”

黃帝答:“這裡是前線,一點點失誤就可能讓我們被塞部部落團滅,我們守不住,我們背後的那些部落人民都給陪葬,我們‘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才能對得起身後的部落人民啊”。

姜季問:“由他們的家族領回去,做家長的自己教育孩子不可以嗎?”

黃帝答:“會教育孩子的家長早就就教育出懂事的孩子了,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你再給他家長十幾年,他家長也教育不出懂事的孩子”。

姜季問:“年輕人是部落的未來,養這麼大不容易,還沒建功立業就死在自己人手裡,太可惜了?”

黃帝答:“既然知道自己是部落的未來,就應該想想怎樣為部落奮勇拼殺,而不該扯武騎騎兵的後腿”。

姜季問:“這事交給長老團商議,再做決定,不好嗎?”

黃帝答:“推諉扯皮,最後不了了之,以後再有這種事情發生,還會如此”。

姜季問:“報個失蹤,然後悄悄的送回各自家族,讓他們改名換姓,留條命活下去,好嗎?”

黃帝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只有死人才會永遠閉嘴”。

姜季問:“有幾個還是咱們倆的同學呢,學習成績拔尖的,怎麼可能沒點心高氣傲?”

黃帝答:“學習成績要想當飯吃,就給如你我一樣立下戰功方能服眾,若是拿個考試成績就充大尾巴狼,讓別人看得起他,那是在考場,不是在戰場”。

姜季見說服不了黃帝,於是對黃帝說:“在灃河上課那會兒,我就看出來了,你的考試成績不咋樣,也對學校教的知識不感興趣,但是你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境,你比任何人都勤奮,去讀那些能改變生活奪取戰爭勝利的書籍,而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在讀書。我相信你,總有一天成為東部、頓部兩大部落的領袖。我並不反對你做任何事,我只想借此事,聽聽你的決心,你果然沒讓我失望,是一個成就大事的人,黃帝,我願誓死追隨你”。

黃帝說:“這就對了,萬眾一心,天下還有什麼難事是人民解決不了的”。

姜季問:“這是否就是你說過的‘大同理想’?”

黃帝答:“是的,萬眾一心,可以勝神,這是先人留給我的智慧,是為‘大同理想’”。

姜季說:“那還等什麼?斧手準備,請黃帝下令行刑”。

黃帝說:“違令者,斬!”

黃帝的這次斬人事件在石器時代也是鬧得沸沸揚揚,但是這一斧砍下去,武騎騎兵接連取得了幾場硬仗勝利,讓東部、頓部各據點的騎兵刮目相看。

慢慢的,人們認可了這種“以殺代罰”的騎兵管理模式,紛紛效仿。

東部、頓部部落聯軍逐漸從被動防守的戰略態勢轉換成戰略進攻態勢,戰線也推進到了阿爾泰山南麓附近。


第五十八集 地圖

黃帝見姜季,問:“聽聞東部祖先有一位神人,名字叫‘襺繲’,可以將山川河流用染料畫在巖壁上,見畫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真有此事嗎?”

姜季答:“你是頓部的人,所以對東部的事情只是聽聞,而我是東部的人,祖先的事情是我親眼所見,確有此事,就在咱們據點西北方向的祁連山上,東部人民管它叫‘黑山岩畫’”。

黃帝問:“你對畫畫的方法瞭解嗎?”

姜季答:“物與景之間界限分明,襺繲用顏料先畫出界線,以祖先的表達,這叫‘輪廓’,然後選擇接近實物的顏料把輪廓裡的空白填滿,以祖先的表達,這叫‘填充’,最後按一定的大小、位置排列,以祖先的表達,這叫‘畫畫’。但是……”

黃帝問:“但是什麼?”

姜季答:“山那麼大,但是在祖先的圖裡只用一根線條就表達出來了,你說這是不是很神奇?”

黃帝答:“這可能是‘近大遠小’的視覺感覺”。

姜季說:“祖先沒有表達這是什麼手法”。

黃帝答:“線條、顏色填充表現的與真實雜亂的場景有異曲同工之妙,是為‘構圖’,這是先人留給我的智慧,我想你的祖先襺繲的表達,這叫‘構圖’”。

姜季問:“咱們每天都在打仗,你研究祖先畫畫有什麼用意嗎?”

黃帝答:“自然是有和戰爭有關的用意”。

姜季問:“哦,那你可要好好說說有什麼用意?”

黃帝答:“我們之前都是處於防守狀態,我們的地盤,走過一遍也就記住在哪了,但是我們現在從戰略防守轉為戰略進攻,塞部地盤的地理形態我們需要詳細瞭解,這樣才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想將山川、河流、要塞等信息,畫在一張皮革上,怎樣部署,打哪裡,一目瞭然。可是我不懂畫畫的技巧,所以才向你求教”。

姜季說:“我懂了”。

於是姜季按照黃帝的提示構圖,雖然畫的有點七扭八歪,但那畢竟是石器時代第一張具有戰略用途的地圖。

之後,黃帝把繪製地圖的方法教會了輕騎兵,輕騎兵翻山越嶺,帶回了塞部部落地盤內的大量地形信息,黃帝憑著一張張地圖,打下了塞部許多要塞。

取得一些戰果之後,黃帝對地圖進行了更加精細的整理。

比如:規定地圖的上邊朝向正午太陽的最高點,地圖的左邊朝向日出方向,地圖的右邊朝向日落方向,地圖的下邊朝向自己的身後。山用尖頂表示,要塞用方框表示,路用實線表示,阡陌用虛線表示,河流用兩條實線中間帶水花表示,距離用比例尺表示,地標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決定,讓人容易看懂就可以了。

姜季看著最新的地圖,說:“雖然我有很多地方沒去過,但是看了這些地圖,哪裡有什麼,我心裡清楚的很。按圖索驥,就算是陌生的環境也能找到我要找的攻擊目標、路、據點,神奇、真是太神奇了”。

地圖這件發明小巧的很,卻是石器時代最偉大的軍用發明,發明人是黃帝。

傳說中“襺繲製圖”,那個時候的圖還沒有軍事用途,襺繲做的圖只能說是軍用地圖的一種早期形態,用來描述地方物產,成型以後名為《山海經》。


分享到:

閱讀更多 啤酒駱駝 的文章

關鍵字: 美好,一直在身邊 姜季 黃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