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一座國家級、五萬床位以上的疫情防控巨型醫院是否可行?

大雪如濤風如刀


建造50000張床位的超大醫院可行,但是需要城市能力的強化和時空調整。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1.體育場和醫院配合。體育場規模收納10000人,在其附近配套醫院設備和醫護人員3000~5000人。體育場附近的小區賓館超市飯店菜市場學校車站等配合物資和人員流動。

2.農業大棚和醫院配合。郊區建設大棚生產蔬菜,可以臨時徵用改造並鋪設床位,這要看規模,預計最大可以收納10000到15000人,但是醫院設備和人員以及後勤配套有侷限,準備時間有點長,後續困難也很多。

3.政府建設的連片公租房和醫院配合。預計最大可以收納10000人以上,其配套完善應付自如,人員定向控制預防診治以及生活物資儲備有保障,醫護人員也有時間做準備和輪休。同樣一些小區也可以參考作為後備以進一步擴容。

4.公園與醫院配合。城市公園有很多,但是前期準備時間長,各方力量介入需要準備。預計最大可以收納15000到20000人,從空間上講的確可行。

5.像武漢火神山雷神山一樣開闢新醫院。最大5000人,事前事中事後都很費錢費力費時。

6.城市車站,汽車站火車站地鐵站等協調騰出空間,就地處置,預計最大10000人以上,城市不同,不一而論。各方力量可以利用交通便利迅速介入。

7.學校賓館文化館等中小型公共空間合計可以騰空10000人以上的空間加以利用,但是容易分散醫護力量。空間利用有一定弊端,需要慎重考慮。

以上空間充分利用可以容納70000多人,當然具體城市具體對待。需要關注的是城市空間的拓展,能力的展現,人員的部署,資源的調配,預案的儲備等等吧,的確是費錢費時費力的,也考驗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相信他們吧,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加油!武漢!


大懶蟲1984


對於提問者這一宏大的設想,我想從另一個角度進行分析一下。我搜集整理了湖北各市的三甲醫院數量及人口數量,然後粗略算出人均三甲醫院比例,人口數來源於百科,三甲醫院數量偷懶找的一篇文章,數據如下:

鄂A 武漢 36家 人口1108萬 人均30.7萬/家三甲\r

鄂B 黃石 4家 人口268萬 人均67萬/家三甲\r

鄂C 十堰 5家 人口340萬 人均68萬/家三甲\r

鄂D 荊州 6家 人口690萬 人均115萬/家三甲\r

鄂E 宜昌 6家 人口413萬 人均68.8萬/家三甲\r

鄂F 襄陽 4家 人口605萬 人均151萬/家三甲\r

鄂G 鄂州 2家 人口107萬人均53.5萬/家三甲\r

鄂H 荊門 4家 人口300萬 人均75萬/家三甲\r

鄂J 黃岡 2家 人口750萬 人均375萬/家三甲\r

鄂K 孝感 3家 人口580萬 人均193萬/家三甲\r

鄂L 咸寧 2家 人口253萬 人均126.5萬/家三甲\r

鄂M 仙桃 1家 人口156萬 人均156萬/家三甲\r

鄂N 潛江 1家 人口96萬 人均96萬/家三甲\r

鄂P 神農架 0家 人口7萬\r

鄂Q 恩施 4家 人口402萬 人均100.5萬/家三甲\r

鄂R 天門 2家 人口127萬 人均63.5萬/家三甲\r

鄂S 隨州 2家 人口221萬 人均110.5萬/家三甲\r

從上面數據分析可以發現,湖北人均三甲醫院最高是武漢,最低是黃岡,最低最高之間相隔12.21倍之多。我之所以列出這些,其實想表達的是,與其建設五萬床位的醫療應急中心,不如補齊這些捉襟見肘的現實人均三甲醫院問題,可以將各市縣現有的三乙醫院擴建升級為三甲醫院,醫學院擴招,培養一批年輕有為的人才,然後對醫療資源薄弱的地方進行補充。在平時可以讓老百姓不用生病了長途跋涉去大城市就醫,在疫情發生時能迅速轉型為定點醫院對疫情進行控制。這樣一醫院多用途豈不美哉?


總有大v想害朕


你想建立的這個東西不叫醫院,叫做大型的城市,總佔地面積恐怕比現在的武漢市還要大得多。

按照一個醫生管理兩個病人,一個護士管理三個病人,這種標準來進行配備,再加上相等規模的後勤人員,檢驗人員,每個病人最需要吃喝拉撒,陪同的後勤保障三個人,總人數恐怕需要100萬以上。

然後還需要有大約超過100萬為這個醫院病號進行服務的社會人士,比如說維持電,水,公共交通維護人員及家屬超過100萬。

你自己想象一下在平時怎麼來維持。首先你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大型的傳染炸彈,恐怕沒有多少人願意到那個地方去。那麼你的第1步,運行維護的人員就沒有了。

第2步就是平時肯定沒有那麼多的疫情,醫療人員怎麼配備?從哪裡來,恐怕也是一個問題。

這個醫院平時雖然沒有病人,但是還是要進行維護保養,那麼仍然需要非常多的人,你覺得光保潔一項,有多少人才能把它搞定,需要多少開支?

我們從各個國家舉辦奧運會舉辦世博會,過了幾年以後的那種現場狀況可以看出,超大規模的閒置設施是無法長期維持的。就算你窮舉國之力也不能把它保養好,最終的結果就是把國家拖垮,既沒必要,也沒實際意義。

你的這個設想就好像把全國的所有常備軍隊集中的某一個城市組成一個超大型的軍營是一模一樣,是不可實現的。


三七配紅花


其他的不多說:紙上談兵,無問題。兵棋推演,浪費!其他的等腦洞補好後再考慮。——唉,電腦浸水了,換不換個新的?


活化石吳


餿主意!這種疫情一定要分而治之,重歸重、輕歸輕。小範圍小群體的圍而殲之防之。一個能容五萬人的傳染病院,五萬人在一起,你能保證沒有疏漏,想到後果嗎?


丁配富


這個觀點不實際,中國這麼大的面積,只有一座這種醫院,病人從南方運到北方,不說費用,就治療時機都錯過了,應該每個省有一個比較大的應急醫院,未雨酬繆。


鐵道老兵


那是沒必要,也不可行的。

一個城市配備多少醫院,配備多少醫護人員?醫院專業如何配比,醫院如何分級,如何布點?都是按照城市人口規模及發展規劃來配置,使資源達到最優化,效益達到最大化。

從醫院規模來講,似無必要,亦無可能。目前國內最大的醫院是河南鄭大一附院也僅有7000張床位。

從執業醫生來說,也無可能。按上海市公共衛生中心(原上海市傳染病醫院)核定床位400張,職工660餘人,其中感染管理專業醫務人員約100人推算,50000張病床,要配備12500名感染管理專業醫務人員,這個數量如何滿足?須知,一般三甲醫院要配備的感染管理專業醫生僅不少於5%而已。這次支援武漢去了1萬多醫護人員,那可是調集了全國各省市的精兵強將呵,這樣的徵召我們能拿出幾次?!

更關鍵的是對類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疾病,重在防疫,不可能因為一時的暴發就設置相應的醫院。像應急建成的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一旦撲滅了疫情,更多的是備用而不是常用,甚至要轉作他用。

面對突發的像武漢這樣特大疫情,應全國一盤棋,集中優勢兵力,各地派員馳救,同時分清病勢,重則進專科醫院,輕者進“方倉醫院”,再輕者家庭隔離,必要時再作轉移。

再退一步說,假設即使有能力建一處50000張床的疫情防控巨型醫院,建在哪裡合適?疫情災害既具有突發性,還有產生區域的不確定性,建在華北地區,是否其他西南、西北、華南地區的病員都得往那裡轉移?那更違反了對傳染病隔離切斷的原則。平時或者相對長一段時期如果沒有類似疫情,那醫院開著的目的是什麼,那不是資原的浪費嗎?

因此,結論是不可行的。


郭雄333


建議每個省建一箇中型國家級的疾控傳染醫院。應對預防突發傳染病時,床位等設備不足的狀況。早備用,減輕突發危急。


雪中傲松340


最靠譜的方案:

第一是在每個省會以上城市建設一座三千到五千張床位的抗疫超三甲醫院!

第二是在各個地級城市建設一千到兩千張病床的三甲防疫應急醫院!

第三是在各個縣區級城市建設一座三百到五百張床位的應急防疫醫院!

第四是各大防疫醫院每年進行一次實戰演習!

平時只需五分之一的人員維護,戰時從臨(鄰)近省市和部隊調人增援!

結論:大中小防疫醫院一體化運作,足以應對各種疫病的發生!(各省市區總數在三萬到六萬張床位)!


綜改1


這個設想可行,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就應該建一個省份這麼大的醫院,這個醫院匯聚全國醫術高瑞的人才,專門應對特災大災應急,還可以收治世界災難病患者。這次疫情後,可以考慮把武漢建成這樣可以容納十萬病人的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