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雙雙隱退,“不安份”的谷歌會走多遠?

出品 | 於見

  2019年12月5日,據美媒稱,美國谷歌公司兩位共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瑟吉·布林同時卸任其母公司“字母 表”(Alphabet)公司的首席執行官(CEO)和總裁職務,印度裔桑達爾·皮查伊接任Alphabet CEO職位,兼任谷歌及其母公司的CEO。

  谷歌創始人的退居二線,不禁讓人們想起多以年來多家巨頭企業的創始人,紛紛交棒的一幕又一幕。這也預示著,谷歌與這些企業一樣,都將隨著創始人的退位,而翻開新的一頁。

  2000年,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辭去微軟首席執行官,交棒副手斯蒂夫.巴爾摩,在隨後的2011年,“蘋果之父”喬布斯因罹患癌症,在去世前不就辭去蘋果CEO,由蒂姆·庫克開始掌舵。而2019年教師節那天,正值阿里巴巴20週年慶,馬雲高調宣佈卸任董事局主席,更是令無數人印象深刻。從此,阿里巴巴也正式告別“創始人時代”,由逍遙子張勇續寫阿里巴巴的未來。

  皮查伊接棒早有徵兆,資本市場表現依然強勁

  實際上,皮查伊接管谷歌是實至名歸,且早有徵兆。因為多年前,兩位創始人就已經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無論是在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還是在Google最重要的開發者大會上,都很少見到他們的身影。此前,布林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甚至是2012 年的I/O開發者大會。而佩奇也早在 2014 年就宣佈公司內部進行了管理層變革,其不再負責與產品相關的日常決策。

  儘管谷歌的兩位創始人離任比較低調,股東反應也很平和,但是他們隱退後,資本市場卻反而表現出了十足的信心。無論是公司宣佈重組的當天,還是他們宣佈離任後,母公司Alphabet的股價都有一個小幅度的拉昇。

創始人雙雙隱退,“不安份”的谷歌會走多遠?

  相信很多人都有耳聞,谷歌兩位創始人拉里·佩奇和瑟吉·布林的創業故事,充滿了傳奇色彩。無論是他們在硅谷的一個車庫裡創業的艱苦經歷,還是其不斷拓展新型業務,被股東、外界視為“不務正業”的過程,長期以來都被人們津津樂道。幸運的是,在他們的苦心經營下,谷歌終究成為了一個有別於傳統企業,並且全球最大、也最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之一。

  創業21年,每一步都有里程碑意義

  谷歌自創業至今已有21年,每一步都彷彿在彰顯著著兩位創始人對這個未知世界的獨特眼光,而且,谷歌從來不以互聯網公司自居,也佈局限於改領域的探索,因此,也在不斷打破其原本的創業思路與格局。簡單回顧下谷歌的十大里程碑事件,或許能幫我們看清谷歌發展的脈絡,找到關於谷歌如何走向未來的一些蛛絲馬跡。

  1998年9月7曰,谷歌搜索上線;當時谷歌最主要的產品是搜索引擎,也是其以此為切入口,成長為一家科技巨頭公司的基礎。憑藉其與眾不同的搜索結排名。上線當年,就被美國《PC Magazine》評為年度最佳100網站。

  2000年,谷歌推出了廣告服務Google AdWords,開始商業化,併成為谷歌後來的賺錢機器,至今其廣告營收佔比均超過80%。

  2002年,谷歌的年收入達到為2.4億美元,但與雅虎仍有較大差距。雅虎試圖通過收購來壯大雅虎的技術實力,因此向谷歌發出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佩奇和布林拒絕了這個提議。

  2004年,谷歌發佈了Gmail的公開測試版。如今,Gmail已有超過14億的用戶。

  2004年8月,谷歌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並於2020年1月16日,市值衝破萬億美元大關。

創始人雙雙隱退,“不安份”的谷歌會走多遠?

  2005年,谷歌推出谷歌地圖,立志徹底改變付費GPS導航市場,15年過去,也表現不俗。

  2006年,谷歌斥資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迄今已經成為全球訪問量第二大的網站,僅次於谷歌。

  2005年,谷歌斥資5000萬美元收購了開發Android操作系統一家小公司,在谷歌全球資源的助推下,安卓系統的市場份額已超過85%。

  2008年,谷歌推出主導全球市場的網絡瀏覽器Google Chrome,也極為受用戶推崇與喜愛。

  2015年,谷歌眼鏡亮相3年後,仍備受股東及用戶的爭議,谷歌無奈進行公司重組,併成立母公司Alphabet。

  實際上,讓谷歌成為科技獨角獸遠遠並非這些里程碑事件,包括2010年1月,谷歌推出了與HTC合作開發的智能手機Nexus One以及相繼推出充滿爭議的谷歌眼鏡、無人駕駛汽車、人工智能助手等,都在谷歌的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谷歌也通過21年的發展,以搜索引擎技術為原點,拓展出郵箱、地圖、視頻、手機系統軟件、智能硬件等多個最能代表前沿科技的技術型產品,也令其在科技領域愈發具有競爭力,直至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公司獨角獸。

  業務重組成立母公司Alphabet,市值再翻倍

  公開數據表明,谷歌自2015年重組,成立母公司Alphabet以來,市值漲幅超過100%。印度裔接班人皮查伊接任Alphabet CEO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強調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長期存在,之於谷歌的戰略意義。

  此前,有媒體報道,谷歌創立Alphabet母公司前,推出新型產品谷歌眼鏡(Google Glass),但是因為用戶在戴上谷歌眼鏡後,可以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隱秘拍照錄像,甚至有些小程序能讓谷歌眼鏡自動拍照或攝錄,不需要語音控制或使用什麼按鍵,因此如果其被不正當使用,則會對人們的個人隱私帶來威脅)。

創始人雙雙隱退,“不安份”的谷歌會走多遠?

  而且,此前的谷歌與眾多新型業務的關係糾纏不清,對公司的整體發展帶來了諸多影響。例如其研究延長人類壽命、高速光纖網絡Google Fiber、智能健康公司Life Science、以及智能家居公司Nest、研究Wing無人機、無人車以及谷歌眼鏡等核心部門X實驗室。除此之外,谷歌風投業務Ventures與Capital也是其公司業務的一部分。而本次重組後,谷歌則依然是支撐母公司業務的核心子公司,也是母公司盈利的重要支柱。

  重組之後,其創始人之一佩奇也多次公開表示,其將主要專注於新產品部門,例如新能源、智能家居Nest、X實驗室、健康技術Calico等業務。

  至於谷歌重組的真正原因,前谷歌高管李開復曾在微博上公開評論,他認為原因有三:一方面回應華爾街針對谷歌公司不專注不透明的批評,例如涉足健康、長壽、汽車等新興領域的投資;另一方面,有數據表明,直到最近的2019年,Alphabet旗下非谷歌業務的部分,虧損仍近40億美元。這次重組,可以降低谷歌以外的領域新型業務的長期虧損、訴訟不斷等負面影響;還有就是除了谷歌,公司其它的業務方向也需要更多的品牌,更多的內部員工晉升機會,也是其重組的重要原因。

  所以,才會出現母公司在子公司之後成立的情況。可以這樣說,是各種外界形勢與壓力,迫使谷歌用非常被動的方式,通過成立Alphabet這種傘形公司,把旗下的搜索、YouTube、其它網絡子公司與研發投資部門分離開來。

  對此,皮查伊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為了減少創新業務對公司整體營收的影響,重組後的Alphabet的結構有利於其將一些新型項目打造成新的品牌與公司,並通過外部融資的方式,逐步完善其子公司的職能。儘管如此,這並不表示,新的舵手皮查伊會像已經隱退的兩位創始人一樣,仍在至今仍不慍不火的一些“其它賭注”上,繼續保持激進的態度。

創始人雙雙隱退,“不安份”的谷歌會走多遠?

  這些被谷歌自稱為“其他賭注”的項目,也在這次重組中與主營業務分開,主要包括目前還未看到盈利苗頭的Waymo無人駕駛汽車、谷歌光纖寬帶等新型業務。而這些業務會去向何處,以及其在Alphabet公司結構中的分量,也將伴隨著兩位創始人的交棒,由皮查伊對其做出自己的決策。這也將意味著,他將在這兩家公司的發展戰略、資源投入、投資紀律方面,都會有充分的決策權。

  谷歌重組的那段時間,分析師道森(JAN DAWSON)在MarketWatch也曾發文對谷重組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認為谷歌這樣的決定,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是創始人基於個人的考慮。無論是基於佩奇還是布林,都會覺得谷歌僅僅是運作搜索引擎,通過廣告業務變現,模式過於單一,因此無論是公司還是他們作為職業經理人,都會走向平庸,這不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

  而且,皮查伊作為他們的接班候選人,也是公司的元老級功臣,因為這次重組相當是其在公司的地位提升,這也是谷歌留住人才的一大策略,毫無疑問,從這方面分析,谷歌此舉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決定。

  不過,如果只是用這樣簡單的分析,去判斷一個巨頭公司如此重大的決策,未免有失偏頗了。因此,道森也從公司財務的角度,分析了公司進行重組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從財務角度分析,谷歌與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亞馬遜所不同的是,亞馬遜是單獨公開其雲服務的財報,而谷歌則因為新型業務的存在,讓其盈利能力最強的谷歌公司,光芒被掩蓋,而整個公司的業績在財報中的表現,也黯然失色。也就是說,谷歌重組還有另外一個財務原因在於,由於這種各自獨立的子公司架構讓組織結構變得鬆弛,相互之間的業績數據計算更加簡單粗暴、直接明瞭,從而在收購和拆分方面更加便利。

  除了以上觀點以外,至於谷歌大刀闊斧進行重組的原因,互聯網上至今仍眾說紛紜。也有財經觀察者表示,谷歌這樣的做法,無外乎是把公司花錢和掙錢的部門區分開來,讓自己、股東和投資者們清晰看到究竟哪個部門在花錢,甚至花錢最多,從而給資本市場一個交待。

  而其真正原因,可能並非真的是為了聚焦核心業務,鼓勵創新與發展。相反,這些新型業務,甚至會在谷歌未來的發展中,因為數據被公開,而且長期不賺錢的、不靠譜,而被砍掉。也有人表示,其重構業務,成立母公司,對整個公司業務的發展所起的真正作用,“然並卵”。

  無論怎麼樣,公司重組後Alphabet市值翻倍的結果,也有力的證明了,這個重組對谷歌的正向發展,終究還是產生了相對積極的影響得。

  谷歌創業20餘年的內憂外患

  (1)搜索業務遭兩大巨頭夾擊,向科技化轉型才是歸宿?

  儘管谷歌21年的創業歷程,確實沒有遭遇到危及公司生存的重大危機事件,但是內憂外患依然長期存在。

  例如,Alphabet 曾經提到,在垂直搜索領域,包括亞馬遜在內的數個網站已經嚴重衝擊了谷歌的搜索業務,因為很多用戶通過這些平臺的站內搜索,就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谷歌自然就會被分流了。這也許也是在谷歌的發展過程中,一直沒有安全感,不斷尋求創新突破的原因之一。

  根據電子商業數據公司公開的數據顯示,早在2016年9月,亞馬遜就已經成為了美國大多數用戶在購物場景下優先選擇的搜索引擎,這個用戶數據甚至接近使用谷歌人數的2倍。因此,也有諸多媒體報道,亞馬遜的快速崛起,已經向谷歌搜索引擎發起了挑戰。除此之外,在在線視頻領域,雲服務領域,亞馬遜也被 Google 視為競爭對手。也因為亞馬遜的存在,讓谷歌時刻充滿危機感,甚至坐立不安。

創始人雙雙隱退,“不安份”的谷歌會走多遠?

  其次,其在視頻和廣告領域,也時刻受到美國另外一家互聯網巨頭Facebook的威脅。

  Facebook 和 Alphabet的盈利來源都是廣告營收為主,盈利模式的同質化,讓他們彼此不得不狹路相逢。Facebook基於其在社交網絡、廣告平臺服務、在線視頻和數字助手、信息流廣告等方面的業務,都與谷歌AdWords 廣告形成了直接性的競爭,也已經對谷歌的未來發展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谷歌在人工智能、高科技等領域雖然磕磕碰碰,也並不賺錢,卻執意要一條道走到黑了。因此,也有人認為,谷歌不斷拓展搜索引擎以外的新邊界,除了谷歌20餘年積累的科技實力推動以外,也許還有其缺乏安全感的因素,甚至是一種別無選擇的無奈。

  (2)內部危機更可怕,保護用戶隱私成最大挑戰

  一路高歌猛進的谷歌,雖然沒有遭遇致命的危機,但是也並非沒有遇到發展障礙。尤其是其內部員工與管理層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如今有加劇與進一步惡化的態勢。

  例如,近日,在皮查伊這次晉升後不久,就從外媒傳來谷歌人力資源主管艾琳·諾頓(Eileen Naughton)即將離職的消息,據說這與谷歌員工和管理層之間矛盾衝突加劇有關。

  在艾琳擔任谷歌人力資源主管期間,谷歌的員工已多次集中發起抗議了事件,包括公司限制員工針對兒童移民政策的部分公開言論,谷歌接受美國前國土安全部官員邁爾斯·泰勒(Miles Taylor)加入等,都多次引發企業員工的不滿,也讓矛盾逐漸升級。

  涉事的三位員工,匿名對美國當地媒體透露,他們被通知無權接受媒體採訪。因此,他們的主要不滿在於,他們認為谷歌現在的一系列做法,都與谷歌當初倡導自由、開放的企業文化背道而馳。

  而在此之前,谷歌員工和高層最激烈的一次衝突,是谷歌員工組織了一場全球性的罷工,抗議的是谷歌公司對性騷擾投訴的行為處理不當,以及與五角大樓(Pentagon)簽訂的分析無人機視頻的合同。

  除此之外,在用戶數據保密方面,外界對谷歌的質疑之聲也從未消停。眾所周知,谷歌掌握著世界上最大量級用戶數據。只是,而其對用戶隱私的保護,一直以來也廣受詬病。包括網絡上曾經曝出的第三方員工能隨便閱讀Gmail用戶信件、谷歌智能助手承包商洩露1000份錄音等,都被認為是用戶隱私被竊取的惡性事件。

  皮查伊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目前階段,谷歌公司面對的外部競爭不足為慮,其最大的危機可能在於內部,而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如何在確保用戶服務體驗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保護用戶隱私。

  儘管谷歌曾將“不作惡”作為其行為準則的座右銘,但是在公司營收壓力與用戶利益面前,如何才能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可能會成為皮查伊及未來谷歌所需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皮查伊也曾公開承認,該公司違背了一些員工的信任。根據視頻內容,他說:“我們真的在艱難地解決一些問題——大規模的透明度。”

創始人雙雙隱退,“不安份”的谷歌會走多遠?

  同樣,因為谷歌的特立獨行,最終不得不選擇離開中國,放棄這個曾經有最大人口紅利的市場。儘管關於谷歌迴歸的消息,也有很多版本的說法。但是,縱然谷歌順利返華,恐怕再也難以找準自己的位置。這正如前不久《人民日報》的態度,《人民日報》也已經在Twitter、Facebook刊文,表達友好意願:“歡迎 Google回到中國大陸,但前提是遵守政府相關的法律政策。”

  從深層次來看,谷歌出身美國資本市場,畢竟洋味十足,即使哪天真的迴歸,對於近10年見證過太多新鮮互聯網玩法的國人來說,是否有足夠的選擇理由,以及是否會為谷歌否買賬,恐怕真的是一個未知數。這也許就是通常所說的水土不服吧!

創始人雙雙隱退,“不安份”的谷歌會走多遠?

  無論怎麼樣,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互聯網科技巨頭,錯失了過去10年最大的紅利市場姑且不說,但是如果不能在中國留下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市場開拓痕跡,終究是一種缺憾。所以,也有人預言,谷歌未來回歸中國,將會依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曲線入華”。

  儘管如此,谷歌的中國化之路,依然有著太多的不確定。但是,一個是科技公司巨頭,一個是最有潛力的未來市場,谷歌是否能夠在新型科技領域,在這個市場再現輝煌,也許是谷歌下一個20年的故事,值得期待。

  總而言之,谷歌兩位創始人的雙雙退位,給皮查伊和新的谷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而未來的谷歌,是否會延續其“不安份”的本性,以及皮查伊時代的谷歌,未來將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