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論”

我們生活中用老祖宗的“陰陽論”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健康。通常生病、有災難就是因為陰氣重,我們學會把陰轉化成陽就好了。素食是屬陽的,肉食是屬陰的,吃肉接受的陰氣,吃素接受的陽氣。動物的內臟是最陰的,為什麼?因為動物的內臟沒有見過太陽,但是植物是天天沐浴在太陽下的。陰陽不僅體現在食物上,在很多非物質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

“陰陽論”


事物也分陰陽,看得見的是陽,看不見的就是陰。比如人體,我們看得到的是這個肉體,但實際上,指揮這個肉體的是看不見的思想。就好比,電腦要進行各種程序的運行是軟件在指揮,而硬件是一個載體而已。電腦能看見,而網絡卻看不見,但沒有網絡,電腦就不能發揮作用!從陰陽的角度來看,我們就知道未來應該怎麼做。不要總是抱怨,抱怨屬陰;要多奉獻、讚歎,奉獻讚歎屬陽。同理,沒有信仰屬陰,有信仰屬陽。因為有信仰會時常讓我們持續感受到依靠、愛、慈悲等等正面的信息,而沒信仰時,人時常容易感覺生命無力匱乏。比如我們在進入光明世界的冥想時,我們整個生命化成一片光明世界,充滿了“陽”。能讓人感覺到陽光、溫暖、喜悅、祥和的冥想就是屬陽的。所以,當陰陽平衡,或是陽氣充足,人的身體和精神就會感到非常輕鬆愉悅,健康輕盈,充滿希望和活力,陽光明媚。

“陰陽論”

內經有云:陰成形、陽化氣,陽不足,百病叢生。慢慢發現,我們疾病發生的原因,與我們長期生活習慣不當累積有關,而且往往這些習慣看似健康,卻往往是我們健康的大敵。“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生活中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達到陰陽均衡讓我們身體健健康康的擁抱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