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放手|央視嘉賓飛馳老師帶你一起飛躍疫情之放下

這裡是一個有溫度、有態度的溫暖港灣,
傳遞信息,傳遞思想,傳遞愛。

有一種“愛”叫放手|央視嘉賓飛馳老師帶你一起飛躍疫情之放下

人類克服困難的經過與心路歷程,雖各有坎坷崎嶇但脈絡總是相似的,大家都有記憶且共同面臨的國家大事件,例如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中,我們的反應都是從渙散到凝聚、從無序到堅定、從混亂到希望的,因此危機事件並不可怕,每一次經歷都是人類在汲取其中珍貴的經驗,並帶著收穫繼續前行。

之前,我們分享了戰勝疫情心理四步法的之面對、接受、解決(點擊查看-文章跳轉鏈接),相信大家在面對這場疫情危機時,也經歷了擔憂無序到慢慢面對接納並且恢復正常生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也汲取了自己的許多智慧和力量。今天為大家分享四步法的最後一步:放下——放下的智慧,智慧地放下,當然放下並不是放棄

有一種“愛”叫放手|央視嘉賓飛馳老師帶你一起飛躍疫情之放下

如 何 放 下 ?

有一種“愛”叫放手|央視嘉賓飛馳老師帶你一起飛躍疫情之放下

當大家能夠積極面對、平和接納、善於解決時,已經基本完成了最重要的階段,而最後一步就是承前啟後的作用,為疫情下自己曾波動的心路歷程畫上句號,再開啟新的轉變,在這裡給大家分享心理學中的方法,協助我們獲取對事件的澄清和對生活的展望,邀請大家用以下三個方法進行自我思考和審視:

1奇蹟法

假如,這個事件突然間沒了,已經結束了、過去了,你會怎樣生活?以前沒有這個事件的時候,你是怎麼生活的?

2前瞻法

你認為什麼時間這場疫情可以結束?到了那個時候,你覺得你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清晰看到這個時間點的意義在於:避免我們被遙遙無期的恐懼所控制。

3回顧法

若是結束半年一年後往回看現在這段時間,你會安排如何自己的生活?如何將這段時間進行管理和利用起來?

有一種“愛”叫放手|央視嘉賓飛馳老師帶你一起飛躍疫情之放下

其實,當我們能夠站在未來更遠的時間回看現在時,心就寬了,因為這一切終將有結束的時刻,也許現在我們所有的擔憂與焦慮都只是自我束縛,戰勝疫情需要我們充滿積極信心,因此最後一步放下是放過自己,減少這些疫情危機帶來的情緒困擾和痛苦的掙扎,以更有力量的姿態創造新的前行。我們都在共同面對這一切,那麼在這裡,我們邀請你,把你的注意力關注在當下的生活,從每時每刻一言一行中感知生活,照料好自己也陪伴好家人,把心安住當下,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能夠把此刻的困擾放下時,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你以為過不去的已經過去,你以為不會來的未來已來

(飛馳家/王娟 田一禾 李雅超)

在這裡

感受溫暖,守望相助

讓我們一起聯結、陪伴、分享、成長

有一種“愛”叫放手|央視嘉賓飛馳老師帶你一起飛躍疫情之放下

【張馳】

北京交通大學心理素質教育中心副主任

中社聯學校社工學部常務副主任委員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特邀心理講師

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特邀嘉賓

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北京交通廣播多家媒體電臺特邀嘉賓
2003年參與非典一線醫務人員心理減壓和危機干預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首批奔赴都江堰進行一線心理救助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