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講述:謹慎但不拘謹,大度而不小器

“謹而信”,作人非常謹慎,但是談到這“謹”字要注意,不要變成小器。謹慎與拘謹是兩回事,有些人作人很拘謹,過分了就是小器

“謹慎”在歷史上有個榜樣,就是我們中國人最崇拜人物之一的諸葛亮。所謂“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是一副名聯,也是很好的格言。呂端是宋朝一個名宰相,看起來他是笨笨的,其實並不笨,這是他的修養,在處理大事的時候,遇到重要的關鍵,他是絕不馬虎的。那諸葛亮則一生的事功在於謹慎,要找謹慎的最好榜樣,我們可多研究諸葛亮。

總之,所謂謹慎不可流於小器,這點修養要注意,這個人能謹慎處世而信——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一切都言而有信。

南懷瑾老師講述:謹慎但不拘謹,大度而不小器


做人做事誠然要小心,但“三思而後行”,的確考慮太多了。學過邏輯就知道,學過《易經》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惡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但是要三思就討厭了,相對總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統一,統一了以後又是矛盾,如此永遠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結論的。

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時候,考慮一下,再考慮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慮一下,很可能就猶豫不決,再也不會去做了。所以謹慎是要謹慎,過分謹慎就變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過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這個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結果,問題就多了。

*****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這一節我們要深入研究,意義包括很多。大而言之,就是政治領導哲學;小而言之,是個人的人生修養道理。

恭就是恭敬。有的人天生就是態度拘謹,對人對事很恭敬;有的人生來就昂頭翹首,蠻不服氣的樣子。有的長官對這種人的印象很壞,其實大可不必,這種態度,是他的秉賦,他內心並不一定這樣。所以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好壞,不要隨便被外在的態度左右,儘量要客觀。孔子所說的恭而無禮,這個禮不是指禮貌,是指禮的精神、思想文化的內涵。所以不要認為態度上恭敬就是道德,如果有恭敬態度而沒有禮的內涵則“勞”。換句話說,外型禮貌固然重要,如果內在沒有禮的精神,碰到人一味的禮貌,則很辛苦、很不安詳。

“慎而無禮則葸(xǐ,畏懼)”,有些人做事很謹慎,非常小心。小心固然好,過分的小心就變成無能、窩囊,什麼都不敢動手了。我們土話說“樹葉掉下來怕打破頭”,確有這種人。

“勇而無禮則亂”,有些人有勇氣、有衝勁,容易下決心,有事情就幹了,這就是勇。如果內在沒有好的修養,就容易出亂子,把事情搞壞。

“直而無禮則絞”,有些人個性直率、坦白,對就是對,不對就是不對。當長官的或當長輩的,有時候遇到這種人,實在難受,常叫你下不了臺。老實說這種陽性人,心地非常好,很坦誠。但是學問上要經過磨練、修養,否則就絞,絞得太過分了就斷,誤了事情。

這四點:恭、慎、勇、直,都是人的美德,很好的四種個性。但必須要經過文化教育來中和它,不得中和就成為偏激了,這四點也成了大毛病,並不一定對。太恭敬了,變成勞。我們中國人說:“禮多必詐”,像王莽就很多禮。太謹慎了變成窩囊。太勇敢了,容易決斷,成為衝動,有時誤了事情。太直了,有時不但不能成事,反而僨事。項羽的個性就是太勇太直這兩個反面的缺點。清代詩人王曇說他“誤讀兵書負項梁”,很有道理。所以教育文化,非常重要,自己要曉得中和。懂得了這四點,就是每一個人反省自己個性的標準。

*****

性情要養得通達,胸襟不可那麼狹隘,不要有一點事就想不開,一句話就放不開,否則成就就太有限了。其次要處事果決、剛毅,下了決心,又能堅定不移,才不會受環境的影響。

——整理自《論語別裁》

--------------------------------------

現在這個時代,那麼多的大專學生熱衷學佛,也不見得就是佛教興盛發達的好現象。我在這裡講個老實話,譬如大學裡許多性質不同的社團,像音樂、舞蹈社團,演講或者政治性的社團,乃至基督教的查經班、唱詩班等等,那些參加的同學們,大致都很開朗活潑。但是,一碰到佛學社的這些年青人,你一看,真要命,不是楞頭楞腦,便是緊張得神經兮兮的。一見到你,馬上畏畏縮縮、忸忸怩怩地合掌,老師您好,阿彌陀佛,婆婆媽媽的,非常放不開,年青人應有的活潑朝氣,不知到那裡去了,很令人擔心。

——整理自《佛教的孝道思想》

-------------------------

如何學佛呢?--提得起,放得下。這是金剛般若,“文殊師利勇猛智”。這兩句話學佛人都會講,哪一個做到?像你們兩腿盤了這麼久,都發麻發脹了,很不好受,說要放下,不麻不脹,行嗎?或者麻歸麻,脹歸脹,老子就是無所謂,能嗎?

說提起就提起,說放下就放下,提起放下任運自在,這是大丈夫、大英雄,也是學佛人的真本色。

諸位以為佛法在哪裡?佛法就在你我的日常生活裡,一切現成,待人處事,無一不合乎慈悲喜捨,遇事臨境自自然然無著無依,這樣便是菩薩行,健康明朗,雍容大度,將幸福快樂帶到人間的每一個角落。千萬不要一接觸佛法,愈學愈放不開,愈學愈提不起,忸忸怩怩,缺乏信心,說什麼:唉啊!我不行,還沒有修好,等我修好了再來。等你修好,我早就完蛋了,我需要你現在救我,助我一臂之力。你做得到嗎?

——整理自《一個學佛者的基本信念》

------------------------------------

我們認識多年,我沒有嚴厲打過你的棒子,因為我看你身心都受不了。你感情豐富而脆弱,身體也很脆弱,個性卻很強,過剛則易折。誠然,在你內心對我無比的恭敬,而在我也很寄望於你,始終我不打你的棒子,問題是怕你受不了。你這多年來修道,一直違反這個道,不管佛家、道家、儒家,不管東方西方,求真理,

你沒有好好依我的方法求證,這是你一大遺憾。浪費時間,只是增加思想知見,這種事情搞不完的。人類歷史少說一點也有四千年。多少的人類,不論東方西方搞思想搞不完。證道了,思想上愛怎麼搞就怎麼搞,一通百通,我希望你成為這樣一個人。可是閣下並沒有真切去修持。

當然啦!這幾天給你明棒暗棒,無形中都給你棒子。再看你,從昨天到今天之間,貢高剛強,也有點軟化,不是說你什麼軟化,而是心境比較寧靜,比較柔和,你看你自己氣色也變了,身體精神也好了。你平常總是多思多慮,所見甚小,一點家庭小瑣事也放不開,表面上呢?非常謙和,實際上呢--內心剛強化不掉的,胸襟狹窄,害得自己百病叢生。你要痛切反省,痛切地懺悔。

——整理自《習禪錄影》

----------------------------------------

“豫兮若冬涉川”,一個真正有道的人,做人做事絕不草率,凡事都先慎重考慮。

“豫”,有所預備,也就是古人所說“凡事豫立而不勞”。一件事情,不經過大腦去研究,貿然就下決定,冒冒失失去做、去說,那是一般人的習性。“凡事都從忙裡錯,誰人知向靜中修。”學道的人,因應萬事,要有非常從容的態度。

做人做事要修養到從容豫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表面看來似沒有所作所為,實際上,卻是智慧高超,反應迅速,舉手投足之間,早已考慮周詳,事先早已下了最適當的決定。看他好像一點都不緊張,其實比誰都審慎周詳,只因為智慧高,轉動得太快,別人看不出來而已。並且,平時待人接物,樣樣心裡都清清楚楚,一舉一動毫不含糊。這種修養的態度,便是“豫立而不勞”的形相。這也正是中國文化的千古名言,也是顛撲不破、人人當學的格言。如同一個恰到好處的格子,你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逾越,它本來就是一種完美的規格。

但是“豫兮”又是怎樣“豫”法呢?答案是“若冬涉川”。這句話在文字上很容易懂,就是如冬天過河一樣。可是冬天過河,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在中國南方不易看到這類景象,要到北方才體會得出來個中滋味。冬天黃河水面結冰,整條大河可能覆蓋上一層厚厚的冰雪。不但是人,馬車牛車各種交通工具,也可以從冰上跑過去,但是千萬小心,有時到河川中間,萬一踏到冰水融化的地方,一失足掉下去便沒了命。古人說:“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正是這個意思。

做人處事,必須要小心謹慎戰戰兢兢的。雖然“藝高人膽大”,本事高超的人,看天下事,都覺得很容易。例如說,拿破崙的字典裡沒有“難”字。事實上,正因為拿破崙目空一切,終歸失敗。如果是智慧平常的人,反而不會把任何事情看得太簡單,不敢掉以輕心;而且對待每一個人,都當作比自己高明,不敢貢高我慢。所以,老子這句話說明了,一個有修為的人,必須時時懷著好比冬天從冰河上走過,稍一不慎,就有喪失生命的危險,加以戒慎恐懼。

*****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一個真正的聖人,不吹大牛,不說大話,不狂妄,只是小心謹慎。關於這一點,有人拿歷史上的兩個人物說明一個做人的道理——“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瑞大事不糊塗”。

諸葛亮一輩子的長處,成功要點,就是小心謹慎。呂端是宋朝的一個名臣,大宰相,在歷史上這兩個人物的處事態度,構成一副很好的對子。呂瑞這個人平常看起來糊里糊塗,馬馬虎虎,但是他不是真馬虎,

他是大智若愚,是真精明假糊塗。他處理大事一點都不糊塗,他說:“我小事馬虎,大事不糊塗。”那是自吹的話,真能夠對大事不糊塗的人,小事一樣看得清楚。就像一個人眼睛很亮的時候,一眼看出去,整個的場面統統都看清楚了,小地方也都看到了。

大聖人因為他不自以為是,不傲慢,不自驕,故能成為真正的偉大。所以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就是因為謹慎小心,不狂妄,不傲慢。因此,老子與孔子一樣,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名言,也涉及歷史上觀察人的相術。

——整理自《老子他說》

----------------------------------------

教人做人做事要謹慎——“慎之至也”。要小心、小心、特別小心。“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孔子說,白茅這個東西,是草嘛!沒有什麼了不起。雖然是一些草,但是用得得當的時候,這株草便是寶了。這裡我們懂了一個道理:天下事沒有哪樣叫好,沒有哪樣叫壞,也沒有哪個人叫對,哪個人叫不對的;只要用得對,即使一株茅草,也能得到重用。

所以一個人一生做事,隨時要謹慎小心——“慎斯術也”。“慎”也是個手段,道德也可以說是種手段,但是寧可用“謹慎”這個最好的手段,不要用別的手段,“謹慎”是最好的手段,也是一種方法。“慎斯術也”,如果能謹慎小心來處世做事,“以往,其無所失矣”,永遠不會有過失。換句話說,不要莽撞,不要隨便,不要主觀,不要存在成見,儘量地小心,不要像大過卦一樣,一個不對了,以後錯誤就非常大了。可是儘管有那麼大的錯誤,只要加以謹慎小心,便不會有更大的過失了。

記得年輕時候,看到一些年輕軍官們意氣風發,一開口便說拿破崙字典裡沒有“難”字。當然這是個形容詞,拿破崙也沒有字典。我問他們是真的嗎?他說是呀!我說那麼結果呢?拿破崙是成功了呢?還是失敗了呢?因為他這樣,所以才失敗了。你的字典應該有難字才對。那句話表面一聽好像很有英雄氣概,那是狗屎,拿破崙字典裡沒有難字,拿破崙成功了嗎?項羽的字典裡沒有“仁”字,項羽對了嗎?所以不要瞎扯,有些話是不能隨便聽的,要“慎”,要謹慎才會“無咎”啊!

——整理自《易經系傳別講》

----------------------------

如果拿儒家來講呢,還是我們常講的一句話:“諸葛一生唯謹慎”,不恃才、不傲物。人不要有了學問、聰明、本事而恃才。這個謹慎不是自卑,也不是膽怯,也不是自我的頹廢,而只是小心謹慎。

——整理自《莊子諵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