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打球為什麼很少有球員使用後撤步?

fighting139748283


後撤步投籃是一項非常難以防守的籃球技術,NBA中以後撤步聞名的球員包括哈登和東契奇等人,依靠著這項技術,他們在球場上上演了很多不可思議的進球時刻。

那麼後撤步這麼厲害,為什麼CBA的球員打球就很少使用呢?個人認為CBA的球員不是不想用,而是要掌握這項技術必須日復一日苦練還要足夠的天賦,難度非常之大。

CBA球員基本功原本就不紮實

後撤步是一項非常考驗基本功的技術,首先在後撤步的動作中需要掌握好尺度,不然很容易被吹罰走步,然後後撤步的球員自身的球感和平衡杆要特別好,哈登和東契奇都是那種可以成為持球核心的球員,運球自然沒問題,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投籃要準,這一點會難到很多人。

CBA球員的對抗原本就不算是那麼激烈,後撤步這種躲避防守的技術實際上也用不到,另外就是CBA球員的基本功確實不到家,後撤步投籃需要結合這麼多的技術動作,沒有一定的基本功根本難以做出來,就算做出來了,最後的投籃也投不進,這樣很尷尬。

CBA的防守強度用不上後撤步

相比NBA級別的防守強度,CBA基本上沒有什麼對抗強度可言,在三分球興盛的時代,CBA更是傾向於投射三分,而且是那種基本上沒什麼干擾的三分球,這樣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在前面做出一系列的後撤步動作,這樣不但耗費體力很可能也影響命中率。

眾所周知,CBA的外援一向是直來直去,得分如砍瓜切菜的,他們可以直接通過突破或者顏射三分得分,掌握後撤步的人很少,而國內球員更是難以在後撤步這項技術上得到其精髓,能夠將一套戰術執行完整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總的來說,後撤步不是所有球員都可以隨便用的,在NBA中也只有幾個身體和技術都很好的明星球員可以掌握,所以對於CBA的球員來講,要他們經常使用這個招數有點強人所難了。


理性說籃球


這麼說吧,幾乎所有CBA球員都會後撤步,但真正在賽場上用的,幾乎全是後衛,我看過很多CBA比賽,也常常去現場支持,除了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外援外,像遼寧的趙繼偉、廣東的趙睿、山西的原帥、北京的方碩都在比賽中用過後撤步這一招,但每場用的都不多,究其原因,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



1.本土後衛實力太差。這點其實很好理解,看我們進NBA的球員就知道了,姚明、易建聯、王治郅、巴特爾、周琦等等,這些都是內線,唯一一個不是內線的就是孫悅,可即便是孫悅,身高也有206cm,當然了,孫悅確實後撤步用的不錯。缺乏頂級後衛,這使得CBA大多數外援都是小後衛,而球權都在小後衛身上,國內球員更加得不到鍛鍊的機會。其次,隨著外援的引進,CBA很多本土球員都變得越來越功能化,比如說走一星四射路子的球隊,星肯定是外援,國內球員大多都得走防守+投籃的路子(有些可能只有一樣),這樣他們的持球能力肯定會出現下滑,沒有鍛鍊的機會,不能有效持球,哪來的機會做後撤步。


2.用後撤步對球員要求高。後撤步這樣的招式,其實特別吃身體素質,沒有超強的核心力量,想做出出色的後撤步,很難。而且後撤步對於球員的持球能力、投籃穩定性和節奏是一大考驗,所以內鋒球員一般都不咋會這招(他們身高臂展出色,用更好的招式,而且運球的話因為重心太高,也容易被斷)。外線的話,國內球員能把空位三分投中的就不錯了,如果還持球投後撤步三分,不被教練罵才怪。

最後說一點,如果你去現場看過CBA,你會發現CBA對抗並不低,尤其是對於小外援的防守。當然了,CBA終究是不如NBA的,而後撤步在NBA都少見,更可況是CBA了,這幾年後撤步突然在國內火了起來,還不是因為單打後撤狂魔哈登所帶起來的嗎?


籃球專區


後撤步跳投,英文“Step back jump shoot”。是一種球員可以拉開投籃空間,大大提升命中率的一種進攻方式。後撤步跳投要求球員通過自然流暢的運球后保持平衡,憑藉強大的核心力量做支撐,確保動作不變形來保證投籃的穩定性,同時避免防守人的干擾,形成得分。你會發現球員一般會通過大力運球同時急停,使得防守人停止腳步並在防守判斷上產生猶豫,這時進攻球員會盡可能最大幅度的後撤徹底擺脫防守人,形成足夠的空間,憑藉其強大的力量銜接跳投動作,就像普通的跳投一樣。要完美的完成該技術動作需要足夠的運球速度和正確的腳步運用,最大限度的迷惑對手,這樣你的面前就會是廣闊的天地。

儘管後撤步跳投在NBA比賽中已經司空見慣,但在CBA賽場上還是寥寥無幾的。這是跟國內球員的身體素質和人球結合能力有很大的關係的。身體素質不必說,這是人種的差異,核心力量,爆發力,彈速等完全處於劣勢。而在技術層面,國內人球結合做到頂尖的實屬鳳毛麟角。我覺得丁彥雨航的MVP賽季做的非常好,號稱丁外援,確實名不虛傳,多次展示後撤步跳投,而且命中率不錯。另外國內普遍認為控球技術最好的大侄子在比賽中偶爾用過此項技術,但郭艾倫的跳投出手較慢,命中率也一般,遠沒有其眼花繚亂,風馳電掣的突破得分來的養眼。

總而言之,後撤步跳投是非常有效也很有觀賞性的一種進攻方式,是球員技術的極致體現,雖然國內球員目前很少有能熟練運用此項技術的,但我相信隨著CBA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必定會湧現出更多的技術流球員,雖然體質不及黑人球員,但通過技術的打磨,在CBA賽場上一定會更多的看到後撤步跳投,可以參考NBA的當紅炸子雞東77,沒有強勁爆的身體素質,純靠技術和意識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球迷自己平時在野球場也可以打磨此項技術,熟練掌握後必定是場上最亮的仔!



體苑雜談


因為後撤步不是那麼容易就用出來的。

這個技術看似簡單,但是做起來並不簡單,做好就更難了!

NBA中目前運用最好的球員是哈登,我們就以他來舉例吧!

在3分盛行的這個時代,為什麼cba都對哈登的那種後撤步不那麼感冒呢?真實原因是,不是他們不想學,而是學不會,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後撤步對腿、腰等核心力量要求很高,能做這種動作的球員本身就不多,而且還要保持可觀的命中率就更難了。

二、是這個動作做好了後撤步3分,做不好就是走步。

因為籃球是有節奏的,當哈登處在自己的節奏中游刃有餘,那看似像走步的持球和跨步就是合理的,因為他的撤步太快且流暢,很難去界定哪一步是從運球到持球,哪一步是後撤的第一步。

哈登的運球,沒有艾弗森那種大幅度變相把人晃倒那般震撼,但仔細觀察,他從運球到做各種眼花繚亂的CROSSOVER,再到加速,變速,後撤步。這些過程是一氣呵成的,沒有過分突出某一個環節,但每個要點都完美銜接。

這就叫節奏,把節奏玩弄於鼓掌之中,才是哈登能“騙過”裁判,讓人們質疑他走步卻無可奈何的原因。所以球員們認為自己做不成的事情當然就不會放在球場上展示了。

三、哈登的後撤步是以他的突破能力為基礎的。

哈登的試探步迫使他的防守人身體向後以保護籃筐,但是哈登不會真的突破。最初的這個動作,只是個幌子。

而哈登的試探步之所以讓人膽寒,是因為它確確實實地能製造威脅,如果你不對他的試探步做點反應,他真的會突破,或者造犯規,然後在罰球線上輕鬆得分。這可能聽上去有點奇怪,但是哈登的突破,是他後撤步三分球最大的特點。

而其他三分球高手像湯普森、雷迪克等人,他們的試探步就沒有那麼恐怖。因為他們的突破並不能很好地製造殺傷,防守人並不會立即後退。

所以綜上所述,熟練的運用後撤步並不是一項簡單的技術,而使用的同時既能保證較高的命中率有能保證不被防守者干擾更是難上加難,所以cba少有人完成這樣的動作。


咚咚叨叨叨


後撤步在NBA 被廣泛使用,其中詹姆斯哈登更是其中代表,那麼在CBA中為什麼很少人使用?

我們來分析一下後撤步,首先後撤步是在運球的前提下通過快速收球向後邁步來拉開投籃空間進行出手的投籃,這就需要有良好的持球進攻能力,同時還要有良好的遠距離投籃水平,以及優秀的核心力量,滿足這些才能優秀的使用後撤步。

而國內球員很少有人能滿足這些條件,國內後衛要不有優秀持球進攻能力如郭艾倫,趙瑞。或者是如陳林堅可蘭白克這種接球出手的投手,沒太強的持球能力。所以很難使用後撤步進行出手。

但在cba中也有人使用如孫悅,孫悅在本賽季就經常使用後撤步進行出手,而且有著很好的命中率,原因就是孫悅有著很好的持球能力以及足夠的核心力量。

通過這個也能看出現在國內後衛還是難當重任難以在國際賽場上立足。



小曹愛打球


經常打籃球的朋友都知道,籃球技術很多種,每個人都能掌握一些,比如有人喜歡急停跳投,有人擅長歐洲步,有人專攻後轉身跳投……但是,任何一種技術想要用得爐火純青,那還真不是簡單的事。

後撤步投籃看似簡單,但用起來還是很考驗球員水平的,首先,運用後撤步都是在佯裝進攻時運用,所以,你之前的動作要用欺騙性,如果對方已經判斷你要用後撤步了,那防守就容易多了,其次,後撤步對球員的腳步身體靈活性要求高,如果你後撤步慢慢騰騰,對方在你後撤時候快速跟進,跳起封蓋,在你投籃出手沒在最高點就直接蓋帽了!還有,後撤步對腿部肌肉力量要求高,在空中對身體的協調能力要求高!

在NBA,後撤步爐火純青的也沒幾個人,早期的喬丹、科比、司機,現在的哈登都是無人能防的了,連庫裡也學的像模像樣。在CBA,能用後撤步吃飯的就更少了,前些年阿聯學司機的金雞獨立帶後仰,還是不錯的,但這些年阿聯已經放棄了這個技能,現在趙睿和李根偶有發揮,其他國內球員就沒什麼印象了!

這和國內教練的訓練有關,沒有教練重視這個技術,都是教一些常規的技術,缺乏創新性,更不允許你有一些隨性發揮,這種墨守成規的訓練方式出來的球員都是千人一面,這就是目前的現狀!


仁仁epoch


nba的人都喜歡吃雞腿漢堡包,腿部肌肉肯定發達。

而我們cba的人喜歡吃米飯,蔬菜,腿部肌肉沒有人家發達也是情有可原的!

還有你以為cba的球員的後撤步命中率有哈登穩?

喜歡我的,關注我吧!這裡有你想不到的評論!




躺著打籃球


作為一名大學校隊主力和資深球迷,後撤步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卻十分考驗基本功。首先,為什麼會使用後撤步,當然是需要投籃空間,投籃空間還可以怎麼創造呢?比如虛晃,後仰,突破等……後側步的難度就在於遠離籃筐,身體重心不穩,對投籃穩定性要求特別高,運球節奏,身體穩定性,投籃手型,這都特別關鍵,看似簡單但卻需要很強的基礎。那麼為何CBA中後撤步用的比較少呢?我認為對抗強度和球員基本功有很大關係。CBA中後撤步可以參考北控隊孫悅,個人認為他在CBA比賽中使用的幾次後撤步還是比較有觀賞性和攻擊性的


吃飯大王111


後撤步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擺脫防守球員創造出手空間的方式,在NBA 經常可以看到,是後衛和鋒線球員的看家本領之一。而在CBA我們看到很少有球員使用,原因有以下幾個:

  1. 後撤步是一種非常難的出手動作,對球員的身體素質,手感要求非常高,NBA的球員的競技狀態能控制的非常好,而這對CBA的球員來說,難度就比較高了,命中率得不到保證,不是一種有效的得分手段。
  2. 大家都知道,進攻球員的出手方式和選擇,更多是和防守的強度和站位直接相關的,在CBA防守強度沒有那麼高,進攻球員的出手空間相對來說容易,因此比較少的球員會選擇此高難度。
  3. 教練的戰術安排,這些高難度的動作,如果在實際比賽中出手未能命中,會被教練怒罵使用自己不擅長的技術,球員也就不自討苦吃。
  4. 在CBA,外援更多的控制著球,來支配球進行單打,國內球員很少主動進行單打,更多是通過戰術配合獲得比較好的機會後就出手投籃。
  5. 每個球員都有自己適合的和最喜歡的進攻方式,而這一般都是自己的看家本領,他們通常會不斷打磨這些技術,而對後撤步這些高難度的在實戰中不擅長的動作就練習的少,比賽中也更用的少了。

鵬仔侃體育


後撤步是拉開投籃空間的好辦法,不需要特別華麗的動作,無論是NBA,還是CBA都會有球員做這個動作。至於CBA只有少量球員做這個後撤步,個人認為,一是自身的核心力量,如果說站在三分線邊緣都投不中的話,我相信在後撤一步命中率就更低了;二是命中率,一般來講離籃筐越近,相對的命中率就會越高;三是對手的移動能力,如果對手的移動能力非常好,即使撤步投籃,也會緊緊跟著你,那就沒有必要來做這個動作;四是出球次數,個別球員上場就是作為防守和三分校色,進攻端不需要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