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思考:怎樣才是真正的幸福?

被疫情阻擋出門的這許多天,除了在家裡各種百無聊賴,就是不停地刷著微博,看什麼時候迎來春天。

我們都憋著一口氣,想象著疫情解除之後,要吃什麼、要去哪裡玩、要怎麼歡快地和朋友聚餐,將這坐牢的惡氣出完。

那時候,我們就幸福了,正如我們活著的幾十年,總是期待著那遙不可及的幸福的明天。

我們一生都在期盼中過著,上學時,等考完試我就幸福了;上班了,等我升職加薪就幸福了;單身時,等我找到相愛的人就幸福了;有了孩子,等孩子長大成人了我就幸福了。

那麼到底,我們幸福過嗎?這些年,我們對於幸福的認知,真的是正確的嗎?

1、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把我們普通人認為的幸福和安全感觀念掀了個底朝天。

她今天35了,找了個男朋友25,不顧所有朋友的疑慮和勸阻,開開心心地享受當下的愛情和甜蜜。

她家裡有5套房子,她卻一套都不住,全部租了出去,自己又去租了套小房子,房子租出去收的租金就用於他們休息時四處旅遊。

平時她的口頭禪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沒酒打瞌睡。”


疫情下的思考:怎樣才是真正的幸福?

而我們普通人的軌跡和思路是什麼?

換套大房子,找個靠譜人,勤勤懇懇工作,將來五、六十歲時和老伴出門旅遊。

她問:“我雖找了個小的男朋友,但你們敢保證你們五六十歲的時候不離婚或者喪偶?”

她又問:“你們房子住得大,但有沒有我的世界大呢?你活得到五十歲四處旅遊?”

她還問:“你們吃得比我高級,但有沒有我吃得多樣、吃得香呢?

她四問:“你們的老公成熟靠譜,但有沒有我的有趣又有激情,有沒有我開心的時候多呢?”


疫情下的思考:怎樣才是真正的幸福?

眾人啞口無言,覺得這些問題都沒有辦法去回答,未來誰敢去預料和想象?

就像兩個月前,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對未來的期待之中,誰也沒辦法想象,一場疫情就可以奪去我們的工作、自由的空間、奪去無數人的生命,要是此刻我們就死去,那麼誰的人生才算更加精彩和無悔呢?

人生的悖論在於及時行樂還是延遲滿足?你理想中的幸福,真的有到來的一天嗎?

2、

我並不是在鼓勵她的生活方式和擇偶觀念,我只是欣賞她樂在當下的人生態度,這是我們很多人都不具備的幸福素質。

我們以為追求到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我們就幸福了的這種觀念,其實是錯的。

哲學家叔本華說,幸福的首要因素,甚至,一個人此生存在的主要意義,是由他的內在機制決定的。一個人內心滿足與否,取決於他的情感、慾望、和思想共同作用的結果,外在環境對人只起到了間接調節的作用。

疫情下的思考:怎樣才是真正的幸福?

這就是為什麼相同的外在環境或者外部事件,對兩個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即使是在無限相似的條件下,每個人還是隻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比如,如果和朋友互換人生,我也並不見得活得有她快樂;比如,同樣是在疫情之下,有些人可以把關在家裡的日子過得生機勃勃,而有些人就只能悶如死灰。

幸福不僅僅只是一種追求,幸福絕對是一種能把逆境都活出快樂的能力和個性。

幸福是面對同樣一件事、同樣的環境,能夠有不同的解讀,就看你是正向積極、還是悲觀消極。

正如叔本華所說,人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塑造並觀察世界,世界由此為不同的人呈現出不同的樣子—可能對這個人來說,世界是空洞乏味流於瑣碎的,但對另一個人而言,它卻極又可能是豐富有趣充滿意義的。

3、

我們如何、什麼時候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曾經有一句很質樸的話:“若你笑口常開,那你就是幸福的;若你常以淚洗面,那你就是不幸。”

客觀的條件不可更改,唯有保持樂觀的個性,是讓人獲得終極持續幸福的本質。

亞里士多德說,金錢總有散盡之時,唯有性格始終不渝。

這一生,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境遇,樂觀的人總是有理由感到快樂,悲觀的人就算擁有了世俗意義上的一切,他也有危機感和理由讓自己感到不幸福。


疫情下的思考:怎樣才是真正的幸福?

所以,幸福是樂觀積極的人一種可以即時獲得的東西,它不存在於那些房子、車子、位子之中,它不存在於對未來遙遠而虛妄的想象之中,它就在你眼前,就在你快樂的笑容之中。

泰勒·沙哈爾在《幸福的方法》一書中說,幸福是一條路徑,絕對不是一個結果。如果你覺得幸福會有一個頂點,那你就永遠得不到幸福。每時每刻都要讓自己幸福起來,才是真正追求幸福的態度。

疫情當前,我們可以悲觀、焦慮、失望地、在無聊中消耗自己的時間,也可以把它的圍困當成自己難得的修整,難得的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好好地度過人生中的這一段空閒。

幸福不在明天,幸福就在眼前,就在你開口笑起來的瞬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