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圓覺經》的祕密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這四句話源自《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簡稱《圓覺經》,是全經悟道關鍵之關鍵。



這四句話從字面理解,至少有一個矛盾的地方,即既然說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那麼應該是沒有妄念,可第二句又說不熄滅妄心,第三句又說住妄想境。而住妄想境不加了知顯然與靈知了了矛盾,又是讓幹什麼呢?
事實上,破本參後的心態正是這樣。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這裡的妄念,是指任何有造作的,有修有證的意識。比如我要成佛,我要了生死,我要破無明,我要得定,我要破五蘊,我要得圓通等


這些東西都屬於不起妄念的範圍。
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就是說破本參的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再無任何有修有證的想法,也無菩提涅槃,妄想真實,有修無修,往生輪迴等分別妄念。任運而住,這叫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這裡的妄念,指我要幹什麼,我要成什麼,我要修什麼,等等。
雖不起這些妄念,但並不是說這個人已經斷了妄想,什麼不不想,不是的,這個人同樣是對境心數起。只是這個人已經認識到妄想即菩提,妄想即真實。所以不再起息妄想趣真實的念頭,所以叫於諸妄想亦不熄滅。
前一句不起妄念是歇下有修有證之心,後一句妄想亦不熄滅是說不再執著斷妄修真,斷煩惱證菩提,不輪迴了生死。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是說,即使達到了前面的既不起有修有證之妄念,又不刻意消滅妄念的境界,即住妄想境。但也不能把這個境界當做是開悟的狀態而去努力保任。這個概念也不能有,所以叫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拋去以此為開悟的觀念還不算,能拋開也不是真開悟,這個拋開也要拋開,不能以為拋開就是開悟了,若這樣以為就是取一個真實。要完全的住在當下,任運而住,所以叫於無了知不辯真實。

大般涅槃經
若能把這四句話所代表的真實心態完全自覺地落實到每時每刻,則名為隨順如來覺性。也就是說,才是真保任,才是如幻三摩提,彈指超無學。才是真正的無止無作的首楞嚴大定。
可惜一般 眾生,無法具此根器,故如來又說了奢摩他,三摩,禪那等種種修法,屬於退而求其次了。
所謂的根器,並不是這個人多厲害,而是膽夠大,敢承當,聞之不驚不怖不懷疑。
禪宗對於不具此根器,善疑的人,開創了參話頭之法,索性疑到底,等到疑到極點,突然回頭,才發現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時就信了。
名為破本參
悟後真修,實為無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