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商業保險靠譜嗎?

瓶子裡的女人


很可靠。商業保險顧名思義是以追求收益或者說回報為目的的,所以基於這個目的我們至少可以保證一點,那就是社保一定會比商業保險更加穩妥、安全。如果你的家庭還沒有保障,先給你一個通俗易懂萬能的投保邏輯,住院醫療、重疾險、意外險必須買;定期壽險掂量買;存錢不能少了年金險;有錢之後買終身壽險;其中,重疾險、住院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可以稱為家庭保障的“守護四寶”,猶如鎮守四方的四靈獸寶寶。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配置意外險和大病險後,如果仍有餘錢,那麼可以開始配置壽險。作為消費型保險,定期壽險一般也比較便宜。以10萬元保額、保險期限20年為例,定期壽險每年保費僅為數百元,有的甚至才200元左右。如果你是一位退休的老人、上學的學生,無需承擔家中的重擔,而家中建設重擔已經不在你身上了,就算你出了什麼大問題,家庭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的情況下,這種時候是沒必要購買的。



銀豐典當Mr包


靠不靠譜我給大家講我的故事吧!2017年10月我無聊瀏覽支付寶,發現支付寶螞蟻保險剛開始推廣,尋思給我父母買些保險吧!當時的重疾險我父母五十多歲,重疾險十萬額度只要699,當時就買了,順便看了一下其他的商業險,平安某款商業險理賠一百萬,一年也只要1200多,順便買了,那時候經常聽人家說小錢咱們花的起大錢咱們真的花不起,確實。

2018年一月份很不幸我的母親查出了癌症,慶幸的是當時保險剛好90天待生效日到了,抱著試試的心態把診斷書發過去,大概審核了半個月,重疾險十萬打過來了,我家真的沒有多少治療的錢,剛好十萬拿來治療加營養費用。癌症是個消耗病,每天伙食我都給我母親吃最好最貴的。 還有一個平安的某保險屬於保險型的,得拿發票去報銷,剛開始我母親總是擔心被騙不能報銷。第一次報銷後就安心了,後面陸陸續續的理賠了50萬左右,用的藥都是最好的藥或者進口的藥,可是我的母親還是沒有保住,2019年6月走了。當時最擔心的是人沒保住錢也沒了。所以保險真的有必要買,不要聽網上有人亂講什麼保險這也不賠那也不賠!那請問出了事故以後你敢站起來給賠錢給受你吹噓而沒買保險的人嗎?在腫瘤醫院二年,看了多少沒錢治療而放棄的癌症早期患者,真的很心疼,後面開始養成習慣,看到輕鬆籌捐款我都會習慣性的捐錢,陸陸續續幫助了一二百個了吧,所以有時候大家說話得經過大腦不要因為你的一句話害的別人家破人亡!!這是間接性殺人。 感謝觀看,真實案例。


陳柏志6688


相信這次疫情讓大家的保險意識增強了很多。商業保險是可靠的。

2月7日凌晨,疫情吹哨人離開了世界。國壽人保等約20家保險機構立即對李文亮採取賠付機制累計約1000萬左右,身故理賠機制對在疫情面前奮鬥的醫護工作者或重症病人來說是一種保障,如果不幸發生,對痛失家人的家屬的來說,理賠金也是在悲痛後用另一種方式代替英雄默默守護他們在世上掛念的家人。

雖然國家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醫治費用基本由國家兜底,但商業保險依然可以發揮作用,例如承擔確診之前的相關費用,住院津貼、部分重症患者的誤工損失及病故後家屬的經濟損失。



大黑熊老師


如果你能提前知道自己在什麼時候會有天災人禍發生在你身上,

你一定會在此之前買好保險對不對?

如果你能預知自己20歲將生病住院,那麼19歲買百萬醫療險最划算;

如果你能預知自己30歲將發生意外,那麼29歲買人身意外險最划算;

如果你能預知自己40歲將罹患癌症,那麼39歲買重疾險最划算;

如果你能預知自己50歲將作古昇天,那麼49歲買人身壽險最划算;

如果你現在不知道天災人禍等壞事情將何時降臨到你身上,

那麼現在買保險是最划算的。

立刻馬上買!

商業保險總的來說是靠譜的。但也要看你買的是什麼樣的保險。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

我剛畢業的時候,在廣州的中國X安做過業務員。當時剛到大城市,沒人脈沒資源,親朋好友也都很反感保險,為了出單,只能自己買保險,買了4個自保件,一年

麻煩大家首先看看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15569030a3644c7b9049aeb9bb044df\

欣欣祥和


①商業保險是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是沒有問題的!不過要買對險種

需要專業的保險專業人量身配製。

國家銀保監會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的保險公司是不允許倒閉,只允許分立,合併,因為保險公司是關係到民生的保障體系。

②如果A保險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無法生存,監管部門會指定B公司接管所有客戶,保單利益不受影響。

③每天會一點,你也是保險專家


白文虎教你秒懂保險


在我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其實答主還是比較詫異,2020年了還會有人問出這道問題“商業保險是否靠譜”。


要想回答好這個問題,答主首先想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做一些科普性知識。

風險轉移和自我承擔


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到風險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誰先到來,所以說我們每個人活著每天都是在和運氣賽跑。


每個人都會生老病死,大家都是光著屁股來,死後也一分錢不會帶走,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只能選擇應對風險的途徑。

其次,應對風險的途徑主要分為【自留風險】與【風險轉移】。簡單來講,自留風險就是自己覺得每天運氣都很好,意外與我無關,我就是被奧特曼守護的人,我可以自己承擔所有風險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風險轉移即通過支付部分成本給專業機構,將來發生風險事故可有第三方支付自己的經濟損失,常見轉移風險的工具就是“保險“。


保險的範疇很廣泛,這其中絕大多數的保險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它能做的只是最大程度上的保障我們的生活不被改變。這裡就突出了保險作為金融工具的一種職能。


風險管理和危機處理

平時不做【風險管理】,難時只能【危機處理】。


上文說到買保險就是為了保障我們的生活最大程度不被風險所改變,保險的本質是轉移風險、讓有能力的公司來承擔個人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每購買一份商業保險都是對自身的一次良好風險管理


與此相反沒有購買保險就相當於在大海里裸奔,退潮了就會原形畢露,到時候就是風吹二弟涼了。潛在的意外一旦發生就會直接蹂躪你本人,影響你的家人。那時候擺在你面前的就是危機處理。


商業保險中的大頭又是人身險,每一份保單的構成往往是通過槓桿原理,用每年幾千塊的付出來承擔高額的保額。就相當於你跟保險公司簽署了對賭協議,賭你的明天是否健康長存。國內保險行業進入2020年,已經是一個百花齊放的時代,各家保險公司的產品逐步提升,不管是服務品質還是保障內容都是與時俱進,也在逐漸體現保險姓保的社會擔當。


因此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每年解決幾千元保費無疑比措手不及的高額醫療費用更為比較輕鬆。所以說,保險是用有限的金錢(保費)創造無限的生機(醫療費),給自己留一條穩當的後路。

每一份保單所折射出來的都是沉甸甸的家庭責任,是一個人格局跟擔當的表現,是有備無患的睿智哲學。


靠譜與不靠譜


一個反問往往能洞察人心,也能讓自己加深對問題的思考。


與其搞清楚【商業保險靠譜嗎?】不如先捋清【商業保險哪裡不靠譜?】


答主根據身邊一些朋友反饋的經驗總結出大家覺得”不靠譜“的點。


  • 1:條款不清晰,是否理賠不知道。

這一點是很多朋友的通病,經常稀裡糊塗就買了這份保險,然後最終理賠與否也不知道。這裡我推薦大家首先選擇國內大公司的保險產品,例如: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市場佔有率高的產品。大公司的保險條款都會寫的很清楚的,買之前多問兩個為什麼,多問兩個自己需要什麼,就會購置到一份真實需要的產品。


  • 2:投保幾分鐘,理賠等數月。

這種情況現在已經有非常大的改變,現在線上理賠,基本24小時就能賠付下來。保險公司有一個很重要的考核指標就是賠付率,不少部門也會考核賠付時間。


  • 3:保險產品都是精算師算出來,坑我們的錢。

這個問題答主只能說保險產品的問世必然是需要盈利的。作為副部級央企的中國人壽也是要賺錢的,雖然它的社會責任很強。這次面向普羅大眾的新冠肺炎免費贈險額度就有15萬,還對31款保障型產品拓寬了保險責任,相比於其他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的社會責任擔當是最強的。其次,還是那句話,你沒辦法決定明天會發生什麼,哪怕萬分之一的概率也是生命不能承受的重量!



在力所能及,在身體還過關的情況下,我真誠建議看到答案的各位給自己購置足夠保額的商業健康險。不然到時候就不是坑不坑,而是能不能的問題了。


凡間鎖事


可靠。商業保險顧名思義是以追求收益或者說回報為目的的,所以基於這個目的我們至少可以保證一點,那就是社保一定會比商業保險更加穩妥、安全。

如果你的家庭還沒有保障,先給你一個通俗易懂萬能的投保邏輯,住院醫療、重疾險、意外險必須買;定期壽險掂量買;存錢不能少了年金險;有錢之後買終身壽險;其中,重疾險、住院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可以稱為家庭保障的“守護四寶”,猶如鎮守四方的四靈獸寶寶。

隨著收入的增加,在配置意外險和大病險後,如果仍有餘錢,那麼可以開始配置壽險。作為消費型保險,定期壽險一般也比較便宜。以10萬元保額、保險期限20年為例,定期壽險每年保費僅為數百元,有的甚至才200元左右。

如果你是一位退休的老人、上學的學生,無需承擔家中的重擔,而家中建設重擔已經不在你身上了,就算你出了什麼大問題,家庭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的情況下,這種時候是沒必要購買的。



價值投資老劉


商業保險是醫保的有效的補充,商保加醫保,生活更美好。醫保雖然費用低,但是醫保有它的缺點,一是醫保有起付線,這個起付線是必須由個人承擔的。二是有封頂線,門診封頂線在4000左右,住院封頂線在25萬左右,超過這個線必須由自己支付。三是醫保必須先消費才能報銷,也就是說先把住院的費用支付完以後,才能拿著發票進行報銷。四是報銷有比例。甲類藥報銷的比例可能能達到100%,乙類藥報銷比例在10%,5%或3%。五是醫保報銷範圍小,醫保用藥大概有2600多種,而市場上藥品大概有17萬多種。而商業保險,一是確診即賠,也就是說一旦發生合同約定的疾病,保險公司就能夠立即進行賠付。二是報銷範圍廣,只要是治療必要費用都可以報銷。三是有豁免功能,一旦患上合同約定的疾病,可以免交以後的保費。而醫保沒有豁免功能,買一年管一年。四是有提前墊付的功能,也就是說住院時,患者住院的提前墊繳的醫療費用不用自己支付,由保險公司直接交給醫院。所以說商業保險是非常可靠的,不用擔心。


鼻子一直不透氣


關於商業保險是社會醫療保險的補充,我直接回答您,非常靠普。我們國家從保險行業的誕生到今天,沒有一家保險公司因經營虧損倒閉。而且通過銀保監會申請註冊的保險公司等待審批的近百家,申請者幾乎都是具備強大經濟實力的國家500強企知名企業。

另外,各家保險公司理賠網點,每天都有排隊等候理賠的客戶,從這些現象觀察,人們對保險的認可率、投保率以及保險公司的理賠率逐年增加,證明保險市場在不斷擴大。特別通過理賠案例對那些沒有投保意識的的家庭影響是非常大的,很多人最關心的就是投保後一旦遭遇重大疾病是否能夠得到理賠。因為存在這些顧慮,我把

人身保險險的理賠功能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人身保險理賠是對保戶承諾的兌現,對保戶,社會及壽險公司自身都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人身保險理賠主要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1.實現保障的功能。提供保障是保險最重要的一項功能,理賠通過保險金的給付來實現壽險的基本功能。

壽險商品與一般商品不同,保戶,保險購買的是以保險金給付為形式的經濟補償。保險事故的發生時保戶不僅在經濟上十分痛苦,而且在經濟上遭受到很大的損失。保險公司通過理賠例行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使保戶得到應得的保障,體現人壽保險作為社會穩定器的本質功能。

2.保證規範經營和風險控制的功能。理賠是壽險經營的“出關口”在理賠的過程中,對條款的完整和規範、業務員的自身素質和展業技巧、壽險業務處理的品質和效率等等,都是一種質量檢驗。在經營全過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存在的問題都會在理賠過程中反映出來。理賠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完善和規範經營的過程。因此理賠在壽險經營的諸多環節中擔負著提高經營水平,維護及優化經營機制的重任。

3.維護公司形象和信譽。是保險公司在發生保險合同所約定的事不時會提供合理、最快捷的服務和保障。理賠是壽險公司例行合同、防範風險、實現保障的主要渠道,你陪的運作直接關係到公司的形象和信譽,關係到公司的生存和發展。


東方上院


一是要注意商業中的免賠額。因為保險公司一般對一些金額較低的醫療費用採用免賠的規定,所以有些較小的醫療費用損失,消費者如果可以自己承擔,就不必再花錢購。而有些產品有類似條款中的無理賠優待不申請理賠。

二是注意險種的責任範圍。要分清楚哪些疾病是保險責任範圍內的,哪些不在責任範圍內,能請醫生朋友看一下疾病保障範圍最 保險 。

三是注意健康險和醫療保險的觀察期。觀察期是指保險合同生效一段時間後,才對因疾病而發生的醫療費用履行給付責任。

保險公司在承保時均設有一個觀察期,在觀察期內發生的醫療費用支出,保險公司不負賠付責任。

四是注意投保年齡限制。根據險種不同,最低投保年齡一般由出生後90天至年滿16週歲不等,最高投保年齡在60至70週歲之間。

不看清年齡限制而急匆匆投保,最後吃虧的還是消費者。

五是注意 如實告知 義務。根據法律規定,消費者在投保健康醫療險時務必履行 如實告知 的義務。消費者投保後,保險公司會對產生疾病的因素進行嚴格的審查。

如被保險人的身體狀況和既往病史,往往在投保之際就要求被保險人作如實告知,不得有所隱瞞。 否則將會導致保險合同無效。保險事故發生時,保險公司也不會承擔賠償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