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再解京圍:擊斃五千清兵,“江南大營”第一悍將陣亡

1856年4月,翼王石達開從江西前線率3萬翼殿精銳東征,與燕王秦日綱、陳玉成、李秀成、陳仕章、周勝坤等夾擊“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向榮、總兵張國樑等敗逃鎮江,長達三年之久的天京之圍解除。同年9月,太平天國內部各大實力派相互火拼,“天京事變”爆發,2萬餘骨幹力量死於內鬥,太平天國元氣大傷。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一言不合就外出單幹,帶著10萬精銳說走就走,這對剛歷經大亂的太平天國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不久,和春、張國樑等捲土重來,再次組建“江南大營”(以八旗、綠營為主),繼續圍困天京。和春是滿人,水平一般,可以忽略不計;天地會出身的張國樑則不一樣,號稱“江南大營”第一悍將,咸豐皇帝將其比喻為“江南長城”,是剿滅太平天國的一把利刃。如此,太平天國首都天京面臨之軍事壓力是可想而知。

太平軍再解京圍:擊斃五千清兵,“江南大營”第一悍將陣亡

1858年11月,陳玉成、李秀成等團結合作,摧毀德興阿“江北大營”,擊斃清軍15000餘人,佔領浦口、江浦,打通了江北糧道。11月底,陳玉成、李秀成再次密切配合,並聯合淮北張樂行、龔德樹、任化邦“捻軍”,集中10餘萬兵馬大戰湘軍第一悍將李續賓,全殲湘軍老兵6000餘人,李續賓也陣亡。兩次大戰獲勝,太平天國局勢有所好轉,人心也較為團結。但是,李昭壽、薛之元等隨之叛變革命,包括浦口、江浦在內之江北地重新落入清軍之手。與此同時,胡林翼繼續推行“東征計劃”,兵分四路進攻安徽,威脅上游安全;張國樑則不斷出兵攻打天京郊外各營壘,再次合圍天京。按照戰區劃分,天京戰場歸李秀成,由他來想辦法解除京圍困,確保大本營安全。

太平軍再解京圍:擊斃五千清兵,“江南大營”第一悍將陣亡

1860年1月,李秀成“強奏”天王洪秀全,希望自己能離開京城,帶兵去摧毀“江南大營”。起初,洪秀全不同意,認為李秀成想拋棄自己,後經族第洪仁玕極力勸說,才勉強同意外出。1月底,李秀成來到蕪湖,與陳玉成、李世賢、楊輔清、黃文金等將領會面,宣佈自己與洪仁玕之作戰方案,即是玩“圍魏救趙”之計;主力奔襲杭州,迫使清軍分兵,而後火速回師,數路大軍一起摧毀“江南大營”,從而解除京師之圍。李秀成為何要玩“圍魏救趙”之計,千里奔襲浙江省會杭州?主要是因江蘇、浙江、上海等地既是“江南大營”防區,又是其餉銀之主要來源。此外,天下財稅半數來自蘇杭,只要此地被攻擊,咸豐皇帝肯定會下令“江南大營”分兵救援,確保財稅重地之安全。可知,攻打杭州乃是“攻敵必救”,抓住了“江南大營”之命門。

太平軍再解京圍:擊斃五千清兵,“江南大營”第一悍將陣亡

蕪湖會議上,大夥都統一意見,決定執行“圍魏救趙”之計。2月,李秀成率麾下悍將陳坤書、譚紹光、陸順德等率5000精銳長途奔襲杭州,中途留下陳坤書鎮守廣德,自率3000兵馬直奔杭州而去。與此同時,李世賢率3000兵馬奔襲湖州,攻打城池;陳玉成則率軍攻打上游安徽,擾亂清軍視線。3月初,李秀成3000精銳突然降臨杭州城下,浙江巡撫羅遵殿頓時六神無主,陣腳大亂,城池隨之被攻破,羅遵殿被殺,清兵陣亡千餘人。杭州、湖州同時告急,咸豐皇帝認為太平軍準備大舉東征,奪取東南財稅重地,於是下令和春趕緊出兵增援。起初,和春不樂意,可經不住皇帝一再催促,只好讓總兵張玉良率5000兵馬東征,收復杭州城;鄭魁士率5000兵馬去湖州,打李世賢。如此,李秀成“圍魏救趙”之計初步實現,“江南大營”已經分兵。

太平軍再解京圍:擊斃五千清兵,“江南大營”第一悍將陣亡

張玉良抵達杭州郊外,不知城內虛實如何,不敢貿然進攻,而是就地紮營,先了解敵情再說。當晚,李秀成在杭州城內遍插旗幟以為疑兵,連夜撤出杭州,抄襲小路趕回天京。順帶說下,李秀成攻下的只是杭州外城,裡面滿城依然是滿洲八旗鎮守,可八旗子弟已經是“弱雞”一枚,既不敢找李秀成麻煩,也不敢拼力殺出去給張玉良送信。如此,李秀成3000兵馬毫髮無損地離開,途徑建平時再次與眾將領開會,決定兵分東西兩路進攻“江南大營”,一舉摧毀之。張玉良、鄭士魁等已經率10000餘兵馬外出;張國樑則在鎮江,且一向與和春不和睦,看不起這水平一般的滿人。多位大將不在身邊,欽差大臣和春自然無法抵禦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李世賢、黃文金、劉官芳等猛人進攻,“江南大營”危在旦夕。

太平軍再解京圍:擊斃五千清兵,“江南大營”第一悍將陣亡

正當陳玉成、李秀成等集中全力進攻“江南大營”時,提督張國樑、馮子材率所部3000兵馬從鎮江火速趕回增援,可一切都來不及了。沒辦法,張國樑只能一路撤退,希望能守住鎮江、丹陽、金壇一線,阻止太平軍東征。此時,李秀成乘勝追擊,在丹陽與張國樑大戰一場;張國樑不敵,落水而亡,所部潰散。天地會出身的張國樑驍勇善戰,且擅長使用水師,如今卻落水而亡,實乃可惜。不過,李秀成也很夠意思,他厚葬了張國樑,“兩國交兵,各忠其事。生雖為敵,死尚可為仇乎?以禮葬之下寶塔。”悍將張國良一死,東南八旗、綠營兵便紛紛潰散逃難,李秀成繼續追擊,欽差大臣和春只好自縊而死。至此,“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南方八旗、綠營不再成氣候,天京之圍再次解除。

太平軍再解京圍:擊斃五千清兵,“江南大營”第一悍將陣亡

太平軍第二次摧毀“江南大營”,前後擊斃清軍5000餘人,號稱“江南長城”的提督張國樑陣亡,南方八旗、綠營不再具備戰鬥力。如此,天京之圍得以再次解除,也算是一場大勝利。不過,此次只擊殺5000餘人,打了一場擊潰戰,而是殲滅戰,有點可惜。再則,“江南大營”被摧毀,八旗、綠營潰散,意味著清朝在南方再無可用之正規軍,剿滅太平天國之重任轉到以曾國藩“湘軍”為首的私人武裝集團;“湘軍”從炮灰變成主力;曾國藩從“替補”變成主攻。如此,漢族地主勢力崛起,清朝中央集權體制削弱,為武昌起義之勝利做鋪墊。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李秀成自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