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賢教育今日資訊:考研一定要考985嗎?

建賢教育今日資訊:考研一定要考985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考研,也開始和“史上”這個詞聯繫在了一起。

2018年,是史上考研報名人數最多的一年。2019年,又是史上最多。2019年,考研有341萬報名。

不過,這300多萬考生,對考研的感受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都說考研一年比一年難,但是和985考生比起來,普通學校的考生想考個好學校,才是地獄難度。

出身普通學校、有著名校夢的學生們,剛報完名就開始洩氣。他們在知乎上忐忑地問,“二本想考985,有希望嗎?”

備考的時候,985考生有什麼不懂可以去問老師,可普通學校考生連問誰都摸不準,只好自己在考研論壇求助,等了十多天卻只有兩個人回覆:“同求”。

刷題的時候沒人陪伴,985、211考生,考研複習還能組團,自己周圍別說找到一個靠譜研友,室友不天天通宵遊戲就已經謝天謝地。

好不容易靠日復一日地努力刷題衝過了筆試,可哪怕筆試成績第一,也提前和教授混個臉熟,複試成績一出來還是照樣落榜。

在經過一連串的區別對待之後,普通學校的考生可能會懷念起高考有多公平。

“我來自普通本科,想考一流名校,現實嗎?”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考上名校,盲目地追求學校而放棄專業追求和自身的真正需求是極不可取的。小編今天就和小夥伴們來聊一聊這件事,畢竟關係到你能否考上研究生。


為什麼都想考名校

首先,名校自身的軟硬件條件都很優秀,師資隊伍、科研條件、就業前景等因素都吸引著大批學生報考。其次,高校研究生擴招導致普通研究生畢業就業競爭力降低。

再加上社會對名校的優先認可等各種原因,使得如今許多大學生對考研有種很強烈的"名校情結",名校考研甚至已經成為考研的一種趨勢。於是,考研就出現了現在扎堆兒考名校的現象。

1. 教育資源

無論在軟件方面還是硬件方面,名校的資源都是一些普通高校無法企及的。比如清華、北大、人大每隔兩三天就會舉辦一場學術講座,最多的時候會出現一天多場講座的情況。除此之外,名校還會提供給學生更多學術交流、科研實踐的機會,相對而言普通院校這種機會較少。

2. 學術資源和人脈資源

不少人認為,如果在名校讀研期間,能師從一位學術界的"大牛"導師,那麼今後的學術研究,甚至畢業後的工作都可能會一帆風順。即使是自己找工作,也可以選擇較高的發展平臺,如有些名企招聘人才時會明確提出只招985和211院校畢業生,那麼我們就可以輕鬆越過這一關卡。


考研,也有學歷歧視

好不容易通過了初試,在複試環節,普通本科的學生更是輸人一籌。

看看複試考什麼就明白了。

一般而言,複試包括英語、專業課和綜合素質面試。

學生英語、專業課學習的差距有多大不用細說。在綜合素質測試這一環,普通本科學生也缺少能夠證明學術實力的成果。

“發沒發表過論文?”“有沒有科研經歷?”面對導師這樣的提問,如果你簡歷裡只有“態度端正、學習刻苦”這樣的表述,就好像找工作時,簡歷裡只寫著精通word、excel一樣尷尬。

建賢教育今日資訊:考研一定要考985嗎?

北大微納加工實驗室。學校的科研經費直接影響了科研水平 / 北京大學官網

這倒不是普通院校的學生不努力,實在是機會本來就不多。

比如科研經歷這方面,與985、211高校獲獎到手軟的學霸相比,普通高校學生再努力,也只能是看看而已。

2019“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競賽,35件獲特等獎的作品有三成左右來自普通本科。看似還可以,但要知道全國共2688所高校中,普通本科的數量卻高達95%。

還有課外實踐經歷、出國交流經歷……名校學生可以大談自己暑假出國交換的經歷,而普通院校的學生,可能只在學校的小店裡幹過日結幾十塊的廉價兼職。

建賢教育今日資訊:考研一定要考985嗎?

2018年12月31日,山東青島,考研結束下屆考生狂奔佔座,教室遍桌紙條。即使如此勤奮,沒有學術成果的考研學

另外,一些老師嘴上說著一視同仁,心裡都是給自己人撈好處。上課時候偷偷告訴學生,“我希望你們多考本校的研,那些外校考來的都沒接觸過學術,就知道做考研題”。

萬一考研第一志願失敗了,到了調劑這一關,普通高校本科生就更慘了。

“本科是哪個學校?”“本科是哪個專業?”“高中來自哪裡?”一聽到導師這幾句靈魂發問,考生十有八九知道,自己今年基本沒戲了。

以山西大學為例,2018年接收調劑的109個專業中,就有34個專業提到了對考生本科院校層次的要求。不少專業點明,“第一志願為原985、211院校的畢業生”將被優先調劑。

建賢教育今日資訊:考研一定要考985嗎?

中科大學生曬出考研加油照片,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本科出身不好,已經不是“加油”可以逆天改命的了 / 微

“僅接收本科985/211的考生”、“本科985/211的考生優先”,說好的不歧視考生呢?

原來,不光是找工作,考研,也有學歷歧視。


關於名校

1. 名校也有弱勢學科

並不是名牌大學的所有專業都是最好的。在一些綜合性的知名大學中,有些非傳統、非強勢的專業是隨著學校的發展和招生規模的擴大而增設的。

這些新增設的專業在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方面不一定強過普通院校,不少普通院校的某些專業是優勢學科,在該學科領域中佔有很高位置。

2. 名校同樣存在就業競爭壓力

就業,應該是學生最為關注的,而名校的就業率並非100%。知名企業在招聘人才時,雖然設置了985和211院校的招聘關卡,但他們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名牌院校畢業的學生都具備充分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自身的能力也很重要。

3. 名校並非所有人都適合

在選擇專業和院校之前,考生一定要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做客觀地分析,理性評判自己的學習能力,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切忌不切實際地高估自己,也不要因為貪圖名校帶來的"榮耀"而盲目"追熱"。認識名校,客觀評價自己,同學們會發現提升自身內在的含金量,遠遠高於名校賦予的光環!

普通本科中的“少數人

普通本科的學生考研,比努力更需要的,是勇氣。

考研人數是在不斷增多,但普通本科學生選擇考研,依然是一條孤獨的路。

很多人對普通本科考研的印象,停留在大一就開始準備考研的曲阜師範大學。

2015年,曲阜師大考上985、211等學校的人數佔了學校考研人數的六成,剩下四成也考取了省屬重點院校。

但即使在曲阜師大,選擇考研同樣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從2018年畢業生數據來看,更多學生選擇了就業,升學率只佔了四分之一。

建賢教育今日資訊:考研一定要考985嗎?

考研是一個孤獨且漫長的過程,如果你有朋友突然開始獨來獨往了,他可能是開始複習考研了

曲阜師大尚且如此,其他普通本科中,選擇考研的人更少。

比如重慶師範大學,2017考研人數只佔就業人數的八分之一左右。平均兩個宿舍才有一個考研的,就連去圖書館佔座,都找不到同伴。

考上211、985的自然更少。青島科技大學2016年本科生讀研率接近16%,但其中能考上985的,只有不到4%。

這還意味著,如果就讀於普通大學,決定考研的學生就要面對其他人驚訝的目光,“考研?那不是學霸乾的事?”

周圍人看著想考985的學生就像看一個笑話,就連同宿舍的舍友都在背後悄悄議論:“他是想鯉魚躍龍門?”

老師潑冷水,“考個省屬重點就行了,別好高騖遠,先看看自己的水平。”

爸媽也不理解,語重心長地勸:“要考慮實際情況,別把目標定得太高。”

只有自己下定決心,每天拼命刷題,努力擺脫互相向下拉扯的環境,做一隻從螃蟹筐裡爬出去的螃蟹,爭一口氣。

考研的學生把考上研稱之為“上岸”。如果說985、211的學生考研,是在橫渡長江;那普通院校的學生考研,就是在橫渡太平洋。

建賢教育今日資訊:考研一定要考985嗎?

考研很孤獨,普通本科學生考研更孤獨

沒有老師指導,沒有家人理解,沒有研友的相互鼓勵和陪伴。只有脫髮、發胖和失眠,不離不棄,常伴左右。


擇校前先想一下這些


1. 認識自己

在選擇院校的時候先清楚自己的實力,並思考在此基礎上,加之半年的複習,大概能達到什麼分數水平,有望考到哪些學校?學校和專業就在那裡,而適不適合你,才是最關鍵的思考點。

2. 衡量自身情況與院校

全國共有多少所院校符合你專業選擇的要求?你的能力適合衝擊哪個層級的院校?這個層級的幾所院校是否符合你的期待值?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你的目標專業是否是這些院校的重點專業?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需要小夥伴們謹慎考慮的。畢竟,研究生時期的專業很有可能影響你未來的職業生涯。而且方向搞錯了,再多的努力都是枉然。

3. 結合未來發展選擇地區

對於不跨專業跨院校或者"三跨"的小夥伴來說,地域問題同樣是擇校需要考慮的一方面。有必要看一看院校的所在地是否符合自己今後長遠的發展需求。很多人在研究生畢業之後會繼續留在讀研的那座城市打拼,而那座城市和家的距離、和自己職業生涯走向的規劃是否存在衝突同樣需要小夥伴們慎重思考。

小編實際上是非常讚賞有名校情結的小夥伴,但是,作為正在向研究生道路進發的人,理性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大家一定要根據個人狀況理智選擇院校及研究方向。

正視自己的實力,在此基礎上來決定院校。頂尖名校我們望塵莫及,那就退而求其次,選個211或者雙非院校的王牌專業,也是很有競爭力的。既然選擇了考研,就要做好覺悟!誰都不想最後一場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