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的學生,如果提前學習知識好不好?

可愛的miss葉



中小學生的教育問題,除了學校正常的教育外,父母對於孩子正確的教育,是家庭教育中頭等的大事。對於孩子的學習到底是順其然好,還是提前學習知識的好,不能一概而論,應該視孩子具體情況而定。

一、品德、性格教育。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從幼兒時期開始正確的教育。所謂從小到大,三歲看老。這是指一個家庭中對孩子自性的薰陶教育,大概三歲左右就基本定形,這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細心觀察就會發現,誰家的孩子性格、脾氣基本上是從父母身上先天遺傳、後天薰陶出來的。

二、知識教育。

1、學校知識教育。學校的教育基本上都是按照國家教育部門教育計劃正常開展的。孩子只要做到課前適當預習、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及時向老師請教解疑、課後適當複習這向方面,基本上都能學會。

2、課外知識學習。課外知識學習有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學校佈置的家庭作業,這個是需要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不能拖延、堆積,否則會越集越多,不會的知識點也會越積越多。這需要孩子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技巧,同時也需要家長必要的輔導和監督。

第二種情況,對於學習比較積極,能夠按時或者提前完成作業的孩子,在孩子情況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適當提前學習新的知識內容,其實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課前適當預習”。但是不建議過度加重孩子的提前學習內容量,否則時間長了會造成孩子學習負擔過大,不利孩子健康的成長。要記得“勞逸結合”

第三種情況,是專業課知識學習,也就是特長培訓課。比如繪畫、音樂、書法等內容。這個是需要視孩子的興趣而定,有的孩子性格外向,你就不能非要強迫他去學習書法,適當練習練習培養定性還是可以的。有的孩子文靜內向,適合畫畫、書法,你就不要讓他去踢足球,適當參加社交活動鍛鍊鍛鍊作為平衡手段倒是可行的。

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就是採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所以孔老夫子一生教育成果斐然。

三、家庭教育。這裡我們可以借鑑我們中國儒家教育方法:“孔門四科”。

1、德行教育,也就是孩子品行的教育。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對兄弟姐妹、同學朋友要團結友愛,誠實守信,遵守必要的社會公德、社交禮儀等根本的教育內容。

2、語言口才,也就是說話的技巧、方法,見到父母長輩、老師、同學朋友應該使用正確的講話方式和基本的待人接物的方法。

3、專業技能。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專業培訓”,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去有意識的培養教導,給孩子打下好的基礎,讓步孩子將來成年跨入社會有一技之長傍身,也是安身立命的要事。

4、文學藝術。孩子在正常學習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根據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可以適當引導培養孩子學習一些詩詞歌賦,書畫欣賞,讀一讀適合閱讀的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比如《弟子規》,《論語》,《道德經》等優秀經典,培養孩子文化藝校素養。

綜合以上情況來看,對於中小學學生,是否提前學習知識,應該根據各家孩子實際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但是有一點我們要清楚,讓孩子健康成長,開心快樂,這是教育的重要原則。

如果教出來的孩子身心有問題,每天鬱鬱不樂,那就只是為了教育而教育,失去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不是每個家長所希望看到的。


書香居


提前學習知識本身沒有錯,但這種學習應該建立在不損害孩子學習積極性的前提上。孩子的教育重在引導,而不在強迫,重在學習習慣的培養,而不在知識的強迫灌輸。

1.提前學習如果得當的話,可以給孩子帶來很好的自信和學習積極性。舉個例子,小時候,我的姑姑是大專生,當時的大專生在農村也是鳳毛麟角的。而我呢,是一個小學生,從來沒接觸過英語,姑姑說英語學會了音標就算學會了一大半!雖然音標並沒有她說的那麼神奇,可是在我初中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卻因為之前學習過英文字母和一部分的音標讓我在學習英語上有很大的優越感和積極性,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初中三年我一直是英語課代表,英語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2.提前教育的形式很重要。如果提前學習和學校教育使用相同的教材和教育方式,一定會影響孩子的上課效果,反而得不償失。這裡再舉一個我小時候的例子。小時候爸爸在外面工作,每週只有週末回來,每次回來的時候,他都會給我和姐姐出一道數學題。最典型的就是雞兔同籠類型的題目,但是由於我們並不知道二元一次方程,所以每次我跟姐姐都絞盡腦汁,各種嘗試,看看誰先解決。由於數字比較小,完全可以通過嘗試得到答案,我們最終都會把問題解出來。不過爸爸最終也沒有告訴我們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知道是他也不會,還是故意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跟姐姐理科成績都比較好,邏輯思維能力突出。

以前並不知道這麼做的作用,直到後來我也從事了少兒教育,發現很多少兒教育理念都強調這種教育方式,將知識融於日常生活,不但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所以,我認為只要方式得當,提前學習知識大有裨益。





多學酷思


我是一個二年級男孩子的父親,我來說下我兒子的情況,僅供參考。我兒子屬於不愛學習的男孩子,剛開始我也想給他報各種培訓班,學習下學校還沒有叫的知識,我和他說,帶他去試聽,他的心思根本沒有在學習上,總想著玩,他告訴我,如果在送他去學這類的培訓班,就不學習,後來我改給他報課外興趣班,他很高興,還認識了好多好朋友,。但是不愛學習的毛病還是沒有改掉,但是學校正在學習的內容讓他仔細學習和練習可以的。所以我覺得看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別人對比,合理安排,讓你的孩子高興的學習和生活,不然可能適得其反。


80後強子哥


現在孩子其實真的學的東西涉及的知識面還是很多的,每天都是堅持讀書,背古詩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事情。我們從上小學每天堅持讀書,堅持了三年了,確實感覺變化很大的。從三年級寫作為,明顯可以看出孩子的知識儲備。再就是每天堅持英語朗讀,現在每天睡覺前都是讀英語讀書。再就是現在孩子課外的課程比較多樂器 、舞蹈、跆拳道等,我覺得孩子多學點挺好的。比較充實,有時候他也抱怨,我們班誰誰什麼也沒有學,但是我覺得等著稍微大點他就會收益這些年的付出.我小時候就特別羨慕人家多才多藝,每到學校有什麼活動,都會覺得很自卑,啥也不會[捂臉]那時候條件有限,現在如果條件如許,還是多讓孩子接觸點知識。讀書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捷徑,而且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一個過程。


君媽辰寶


提前學習到底好還是不好呢?作為一名從事輔導機構多年的老師來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現在社會有一種現象:孩子沒到入學年齡,父母就開始安排孩子學習小學課程。

父母抱著一種提前搶跑的心態,認為別人的小孩還沒開始學,我家小孩提前學了成績肯定會比別的小孩好,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經過調查發現,小學一二年級時,提前學習課程確實能讓孩子的成績處於領先地位,但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提前學習的孩子成績開始明顯下滑,教育學界將這個現象稱為“三年級現象”。

讓孩子提前學習,不僅沒能讓孩子成為學霸,反而會給孩子未來學習造成隱患。

1.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

教育學家發現,提前學習寫字更容易讓孩子養成錯誤的寫字姿勢,造成孩子筆畫和筆順的錯誤。寫字需要孩子運用手部力量,但是年齡太小的孩子手腕發育不成熟,不能很好地掌控寫字力道,寫出來的字不僅難看,而且時間長了會造成孩子手指變形等不可逆創傷。

2.禁錮孩子想象力

曾經看過一個漫畫,家長拿著一張畫著0的圖問孩子:“這個是什麼?”沒有上過學的孩子回答:“是雞蛋,是蘋果,是太陽,是氣球……”,而剛上了幾天學的孩子只會回答:“這是零。”

幼兒階段是孩子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階段,家長讓孩子提前進行知識的學習,會減少孩子對於外界的接觸,禁錮孩子的想象力。

這種狀態到了三年級就明顯體現出來,三年級的知識點需要用到更多的思維技巧,這就讓思維固定的孩子學起來很困難。

3.養成不好的習慣

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學習思維的重要階段,孩子在這個時期養成不好的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孩子提前學習,當他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時,會覺得老師說的我都懂,那我就不用聽了,時間長了,就會養成上課開小差的習慣。

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通過提前學習有了好成績,家長看見好成績,就忘乎所以,覺得孩子丟三落四沒什麼事,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也沒問題,不幫助孩子糾正他的習慣,到了高年級只能看著孩子的分數跳崖式下滑。

4.孩子更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看過一篇報道:一位武漢媽媽5年內還自己兒子報了17個培訓班,她的孩子5歲就已經學完了小學二年級的課程,小托福考試進了全國前三。

毫無疑問,這樣優秀的孩子剛進學校時肯定是尖子生,覺得老師講的都太簡單,身邊同學都是笨蛋。到了二年級,他的成績開始往下掉,他接受不了這樣的打擊,變得厭學,不寫作業。

提前學習,讓孩子的起點過高,也會讓他的心理承受能力變弱。

提前學習,就像是拔苗助長,看起來高了不少,但因為根沒有扎牢,所以很快就枯了。家長“望子成龍”,但也應該循序漸進,什麼年紀的孩子就該做什麼樣的事,入學前的孩子,家長更應該用遊戲和玩耍的方式幫助孩子開發智力、開闊眼界,而不該孩子早早被成績束縛。

這是我的一點點心得希望能給看到的家長一點點小小建議!不喜勿噴謝謝!





Teacher蔣


作為一枚教育工作者,真心建議所有的家長朋友不要讓孩子提前學習知識。我們一起看看為什麼???

1,從時間上,提前學習會增長學習時間,增加負擔。

現在中小學課業負擔沉重,本就已經打破孩子的正常學習計劃與成長規律。從教育心理學來說,中學的孩子孩子處在關鍵期,對於角色認同與定位已經紊亂,不可再外部施加負擔壓力。長時間過度學習,對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不利的,因此時間上是不贊同的。

2,學習深度上,不利於孩子消化知識,造成不好學習效果。

中小學知識對於特定在學學生已有難度,在原本基礎上加大知識量,不僅會不利於對原有學習效果的消化與鞏固,還會加大學習難度,使得適得其反。長時間看,短期的贏在起跑線上會取得一定階段的高分數,長此以往,又會回到常態,使得學習更加吃力。

3,學習效果上,達不到深度理解。

提前學習,只知其中結果,不知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表層知識容易遺忘,淺顯易懂但做不到長時記憶,後期在強化時,會出現新知識點情況。

4,學生易產生自滿情緒。

多數同學提前學習,會造成自滿情緒,導致教師在課堂上重新教課時,學生不專心聽課,無法進行知識遷移,做到舉一反三,作業考試出現困難。

小結:綜上,不建議孩子提前學習新知識點。欲速則不達,按部就班,努力進步,一切都剛剛好。





酸西瓜皮皮


作為一名大學老師和一名初二孩子的家長,我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提前學習後,效果是提高了孩子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是相反?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首先,提前學習是家長的意願還是孩子的意願?如果是家長的意願,要慎重,因為,可能會增加孩子本來就已經不輕的學習負擔,如果因此使孩子對學習反感,就得不償失了。如果是孩子的意願,那可以嘗試提前學習,家長可以幫忙找資源或找老師。


其次,提前學習採取什麼樣的形式?直接還是間接?個人認為,間接比較好。這裡“間接”的含義是,家長幫助孩子做知識埋藏或知識拓展,而不是直接報班。


以小學生為例,小學課程比較簡單,以語數英為主,而上初中後,理化生,史地政,這些科目都要學習,所以,如果在孩子小學相對課業沒那麼重時,幫孩子做好必要的知識埋藏儲備,孩子上初中後,就會覺得那些科目不會非常困難了。


這種知識埋藏的形式很多,買一些兒童科普讀物,和孩子一起讀,為理化生打下基礎,或者帶孩子多逛博物館,為史地政打下基礎。


比如我有個同事,家裡小男孩特別喜歡漫畫,小學時,媽媽就給他買了好多漫畫歷史地理書,孩子不知不覺就積累了好多史地知識,上初中後,歷史和地理學起來毫不費勁,根本不用花很多時間看書 ,就能考出理想分數,也對孩子學習其他科目的自信心很有幫助。


對於初中生來說,課業比小學重了不少,而且中考也是競爭比較激烈的選拔性考試,提前學習的話,要量力而行,如果孩子覺得應付課內的功課已經佔了絕大部分精力,就不要勉強了。如果孩子覺得課內的知識學不飽,可以在學好初中各科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興趣,在某些科目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上作些拓展,尤其注意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維能力,為高中甚至大學更復雜更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關鍵在於,如何幫助孩子在學習中尋找興趣,或者說努力保持住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而不要太糾結要不要提前學習。因為,前者,說到底是最重要的,但又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後者,如果操作不當,則可能反倒弄巧成拙。


凡事先問Y


提前學習知識當然有必要,那在學習一個知識點,或一片課文時,老師都會要求提前預習,預習就是提前學習,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但是也一定要注意方法與內容。

1.提前學習的知識要概括性,就象看目錄一樣,但不要太深入,因為接下來老師要講的方方面面,才是細緻的,過早深入,可能會出現觀點,方法的不同,而引起孩子的不理解,或錯誤的判斷。

2.帶著尋找問題的方式去提前學習,但不需要解答。如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為什麼要在桌子上刻個“早”字?為什麼說百草園是他童年的樂園?等等。只是去提問,先不答,到課堂上再去找答案。

3.可以接觸,或提前學習課堂知識的周邊知識。什麼意思呢?就是老師快要講的知識點,我們可以去學習這個知識點的擴展、相似的知識,這樣既能拓寬視野,也能提高他的學習興趣。

總之,提前預習是必要的,但不建議去找別的老師或自己就把老師在課堂上要講的內容,全部提前都講了,認為可以早學一遍,等老師再講一遍時,就象複習一樣加深一遍,其實這樣往往適得其反。是不是那些留級生到最後都不是成績最好的學生。



咖啡不加糖


提前學可以,但要掌握個度。

孩子心性不比大人,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些都是孩子的正常表現。

那好,如果孩子僅僅提前學習了老師要教的一部分內容(或者說叫預習),孩子會更容易在上課的時候跟上老師的思路,並且更能樹立孩子的自信。

但如果孩子提前將所有的內容學會了,甚至比老師教的還要多。心智成熟的孩子可能依然覺得有自信。而大部分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就會走向另一極端,自大,驕傲,覺得老師教的沒用,無法被課上內容吸引,更無法集中注意力。

而這種不好的聽課習慣一旦形成,會很難改變。可遺憾的是,家長並沒辦法做到永遠讓孩子超前學習。那麼,無法超前學習時的這個瓶頸期要如何度過呢?

所以,建議家長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還是以培養學習習慣為主,學業內容為輔,努力建立孩子獨立研學的能力。畢竟,家長是無法幫助孩子一輩子的。





呦呦小姨


現在一個班有七十位同學左右,學習好的往多的說也就二十幾位,特優生也就幾位。優等生提前預習下新知識當然有好處,對學習能力差的本級段知識還沒學好怎麼可能接受新知識,一定是雪上加霜越學越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