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未來3-5年,八寶丹價格將持續增長

八寶丹的主要成分有天然麝香、天然牛黃、蛇膽、羚羊角、珍珠、三七,其中天然麝香和羚羊角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藥材。八寶丹也是我國唯一獲批含2味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藥材的藥品。

預計未來3-5年,八寶丹價格將持續增長

麝香為雄麝麝香腺的分泌物,是中醫藥領域的傳統名貴藥材,也被稱為中藥材中的軟黃金。按照其來源可以分為天然麝香(殺麝取香、人工養麝活體取香)和人工麝香兩種。天然麝香成分比較複雜,有8種以上的抗炎蛋白,且與人工麝香在標記成分麝香酮上也有結構區別。我國曾是世界上麝資源最豐富的國家,麝資源量曾佔世界總量的70%以上,麝香產量也曾佔全世界產量的90%以上。但由於麝香對醫藥業和香水工業的巨大作用,多年來國內外市場對麝香的需求遠遠超出麝香產量,國際麝香價格不斷上漲,國內外麝香價差太大,麝香走私的高額利潤刺激濫捕亂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麝的分佈範圍逐步縮減,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由於麝資源量的急劇減少,我國於2003年將麝科下所有種類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調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全國總麝數量不到10萬頭,所以天然麝香嚴格限定於特效藥、關鍵藥等重點成藥品種和重點醫院有條件使用。



----“監管政策”----

我國於2003年將麝科下所有種類由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調升至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005年國家全面停止從野外捕獵麝,並對天然麝香實行定點保管制度,明確使用範圍,並對含天然麝香成分的產品須統一貼“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後方可進入流通領域。禁止出口天然麝香(含有天然香的中成藥除外),天然麝香的使用範圍嚴格限定於特效藥、關鍵藥等重點成藥品種和重點醫院。需要利用天然麝香的醫院,須按照規定申請,由省級衛生或中醫藥管理部門會同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核實後上報衛生部或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1 天然麝香實行定點保管制度

對所有天然麝香實行定點保管制度,因中醫藥需要利用天然麝香原料且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的程序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後,方可啟用定點保管的天然麝香或定向銷售給有關中藥生產企業或定點醫院。

2 禁止出口天然麝香,明確天然麝香使用範圍

禁止零售天然麝香,禁止出口天然麝香(含有天然麝香的中成藥除外),並限定天然麝香使用範圍須嚴格限定於特效藥、關鍵藥等重點成藥品種和重點醫院。需要利用天然麝香原料的食品藥品生產企業或醫院需向省級主管部門申請,由國家林業局審批。

3 對含天然麝香成分的產品實行專門登記

自2005年7月1日起,含天然麝香成份的產品須統一加貼“中國野生動物經營利用管理專用標識”後方可進入流通。使用人工麝香生產的藥品不納入本通知標記管理範圍,但必須在藥品包裝、標籤及使用說明書中的[成份]或[主要成份]項下明確註明“人工麝香”。



----“麝類養殖”----

1958年,有關部門先後在四川(馬爾康、米羅西)、陝西(鎮坪)、安徽(佛子嶺)等地建立了個養麝場,揭開了我國人工養麝的序幕。目前我國養殖種麝,即林麝、原麝和馬麝,其中以林麝為主,種群數量佔全國存欄總量。

從全國看,麝養殖場所呈現分佈較為零散的特徵,但在養殖麝數量多的陝西、四川和甘肅,麝場卻相對集中於某一區域。陝西省麝場主要分佈於鎮坪、鳳縣、留壩、略陽等縣;四川省麝場主要分佈於都江堰、雅安(寶興)、甘孜、阿壩(馬爾康、理縣)等地,甘肅麝場則在蘭州地區。依據國家林業局備案數據,截至2011年底國家林業部門已批准了16家林麝養殖單位,併為其核發了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未經批准或經地方林業部門批准的養殖場或個體戶約30餘家。在國家核發許可證的養殖單位中,僅四川養麝研究所屬於專業科研事業機構。由個體戶和養殖單位優化組合成立的新養殖單位9家,位於陝西省鳳縣(5家)、留壩縣(2家)、略陽縣(1家)、眉縣(1家);由製藥企業注資集體所有或控股養麝場5家,位於陝西省鎮坪、鳳縣、渭濱和四川省寶興、理縣;由養殖其他物種單位轉為林麝養殖場1家,位於湖北省房縣。未經批准或經地方林業部門批准林麝養殖個體戶分佈較為零散,主要集中在陝西、北京、上海、甘肅、湖南等省、直轄市。

1 麝養殖歷史階段

縱觀我國麝養殖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上世紀年代至年代末,是麝類養殖種群建立及增長階段,以國營和研究單位養殖為主,其中野生種源補充是這一時期的顯著特點。受養殖技術的制約,野生麝香來源的衝擊,養殖種群緩慢,最早建立的麝場甚至出現停止及消失;第二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初至本世紀初,麝馴化、活體取香、飼養管理、疾病防治、麝香泌香機理等各方面研究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同時家庭散戶參與麝養殖,麝養殖種群獲得一定的增長,甚至可以說,家庭散戶成為支撐這一階段全國養麝業的重要基礎;第三階段,即是近十年來,醫藥企業參與,家庭養殖戶增多,規範化程度有所提升,投資力度加大,麝養殖種群獲得快速增長,正處於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四川成都和陝西寶雞養麝業發展最為突出,成為現今人工養麝業的主力。

2 養殖麝類制約因子分析

  • 麝養殖種源管理薄弱,種質資源保護有待加強

我國絕大多數麝養殖場的規模很小,國家林業局核准的家麝養殖單位多數超過了200只養殖規模,但多數是通過聯合多家養殖場彙集的數量,只有四川養麝研究所的養殖規模突破1000頭。據調査,因各家種群數量總體上偏少,各家都不願意調出種源,種源交換和調配相當困難,大多數麝養殖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近親繁殖現象。總體而言,我國養殖麝種群的奠基種群數量較小,加之存在許多散戶養殖,種源管理一直十分薄弱,種源調配和擴散缺乏有效監管,種群譜系檔案不健全。因此,保護現有麝種群的種質資源質量,防止種源退化,保障養殖麝種群的長期增長潛力,是當前一項亟待實施的工作。

  • 麝養殖場技術力量缺乏,繁殖目的和目標不明確

許多小型麝養殖場仍處於傳統養殖方式狀態,突出表現在場地選址、圈舍建設、飼養技術的科技含量低,基礎設施和資金投入不足,麝群飼養空間狹小,管理粗放。目前麝養殖場普遍缺乏野生動物專業和動物醫學專業人員,多數養殖場從業人員未受過技術培訓,養殖技術來源於飼養家畜。目前麝養殖從業者多注重短期效益,養殖從業者都熱衷於儘快繁殖出仔麝並出售,獲取目前價位較高的種源收入。因此麝養殖產業需要政府主管部分加強引導和扶持,建立長遠目標,提升產業規模。

  • 理順麝香定價的機制,形成產業投入的動力

目前國家將麝香列為計劃統籌產品,麝香收購價儘管高於前幾年的,但還是遠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由於麝香收購價過低,直接影響了養殖從業者的積極性。近年我國麝養殖業數量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麝種源價格上升,炒種盈利成為麝養殖的驅動力,調查表明,秦嶺西部許多養麝場幾乎從未取過麝香,並且不具備活體取香的技術和人員,陝西鳳縣林麝養殖戶養殖林麝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種源而不是生產麝香。

養殖戶僅注重短期經濟效益,缺乏擴大種群的積極性,自然會導致擴大再生產積極性不高,專業人才培養不足,養殖設施投入不足等短期行為。因此,理順價格機制,形成麝養殖產業與中醫藥企業之間的互利雙贏是政府部門、養殖企業和中醫藥企業三方不能迴避的當務之急。

  • 研討麝養殖業的產業理念,建立多方聯動的機制

麝類動物是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使用麝香的中藥是國家保護品種,兩者都凸顯了麝養殖業及其產品在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方面的重要性。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在麝人工養殖的圈舍方式、飼料營養、行為觀測、泌香、疾病等方面獲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引導養殖場逐步由粗放型管理走向集約化、科學化、規模化和標準化。制定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產業政策,定價機制;搭建科研單位為主,企業協作的科技平臺;構建醫藥企業投資為主體,散戶養殖為輔的產業格局;立足現有種源保護和發展,積極研發半散放和封山育麝的關鍵技術;落實誰投入,誰擁有,誰受益的激勵機制,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由此形成多方聯動的產業發展機制,是促使我國麝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必要措施。



----“市場分析”----

1 國內麝香供不應求,採取配額製材

國內麝數量從19世紀50年代的300萬頭銳減至2011年不到5萬頭,按照成年雄麝佔1/3,每隻年產麝香20g,估計2011年麝香產量300kg左右,四川養麝研究院估計我國每年對天然麝香的需求量在1000kg以上,供不應求推動麝香價格11年上漲8倍。

預計未來3-5年,八寶丹價格將持續增長

2 麝香銷端競爭格局拉動產品價格持續上升

國家林業局自2005年起對庫存及新生產的天然麝香進行配比供給,每年配500kg左右,並審批使用天然麝香的企業,規定九家企業的九個產品可使用野生/養殖天然麝香。由於林業總局在2016 年又批准了4家公司7個品種可以使用天然麝香,行業競爭格局日益激烈,原材料價格上漲勢必拉動產品價格持續上升。

預計未來3-5年,八寶丹價格將持續增長

雖然在國內天然麝香屬於國家統籌調控中藥材,價格主要由國家決定,但隨著麝香資源的稀缺加劇,國際市場麝香價格不斷上漲,預計未來3-5年,麝香價格仍將持續增長。因此,八寶丹價格也將呈現持續增長的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