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耀群:陪伴三十七個春秋,風雨同舟,與端木蕻良平淡相識的妻子

中國現代著名文學家端木蕻良1912年9月25日生於遼寧省昌圖縣鳥此鷺樹區所轄的寬裕村蘇家屯,即現今的昌圖縣下二臺子鄉月亮村蘇家屯,1996年10月5日逝世,生前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生寫下了1000多萬字的作品,馳名海內外。

他的一生中有三個女性對他的成功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第一位是他的母親,一個佃戶的女兒;第二個是他的英年早逝的妻子,30歲就揚名海內外的作家蕭紅;第三個是送他乘鶴西行的繼蕭紅之後的妻子,40年代就被譽為戲劇皇后的鐘耀群前輩……

鍾耀群:陪伴三十七個春秋,風雨同舟,與端木蕻良平淡相識的妻子

圖 | 端木良 蕭紅

鍾耀群少女時起從軍報國,戎馬生涯,血染戰壕,用歌聲鼓舞著中國抗日將士……

她和端木蕻良結婚後,放棄了個人的追求,全心身地支持丈夫創作。

端木蕻良一生創作發表了約一千萬字的作品,是公認的紅學家、書法家、並對國畫有著很深的造旨。端木蕻良的成功與鍾耀群的幫助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九五九年的十月,鍾耀群到北京匯演,去看老朋友劉玲和她的丈夫賀尚華。

劉玲十幾歲參加革命,給董必武當過通信員,與小說《紅巖》中的人物原型“雙槍老太婆”在一起打過遊擊,她和鍾耀群是抗戰時期的朋友。

一見面,他們夫妻就問鍾耀群結婚沒有。鍾耀群告訴他們:“還沒有對象呢。”他們可急了。

這時,鍾耀群已經三十多歲了,部隊也很關心她的婚事。

鍾耀群所在的軍區司令員秦基偉和政委謝富治多次和文工團的領導說:“不能光讓鍾耀群演戲,要給她機會去找對象,一個月不行,兩個月,給她長長的假,讓她找。應該關心她,不能耽誤了婚姻。”

文工團怕她在外地找對象調走了,想讓她在本團裡找。本團裡也沒有讓她動心的。文工團的首長把軍區喪偶的和沒有結婚的首長的照片拿來,讓她看,問她相中哪個都可以。

她覺得和這些首長怎麼生活在一起呀,不是他們人不好,而是和他們在一起沒有共同語言。

那時有的文工團員找對象想找有地位的,團裡有一個女隊員五十年代就公開說:“要找一個屁股上冒煙的(小汽車)。”

她後來經組織介紹與一個比她大許歲數的某軍區的一個副司令結婚了。她與他從沒見過面,通了幾次信後,她就帶著照片和那個人的信坐飛機去找人家,僅僅憑通了那幾封信就嫁給了那個副司令員。

鍾耀群從來沒有想高攀大官,她要找一個對味兒的。她打定主意:若沒有認可的,決不勉強。可是鍾耀群又特別喜歡孩子,想要一個孩子,所以決定結婚。

部隊首長對鍾耀群是非常好的,不僅是個人問題,就是在生活小事上,也十分體貼她。

記得她剛參軍,早上按部隊的作息時間起不來,她和文工團的領導說:“覺睡不夠啊!”團領導把鍾耀群的話告訴了當時的軍區司令員陳庚將軍。陳司令聽了說:“讓她們睡,讓她們睡,不要驚動!”

那時睡的是大廳,鋪挨鋪,人挨人,各自蓋的被都是自已從家帶來的,五顏六色的,鍾耀群和妹妹的被就是媽媽給做的麻花被,她到文工團居然沒有蓋過部隊給發的軍用被。

早上大家都起床了,鍾耀群和妹妹鍾耀美竟然還能睡得著覺。

她給戰士演《白毛女》時,扮演“黃母”,陳庚把他自已的床借給鍾耀群當道具用。陳庚將軍對鍾耀群的關懷,鍾耀群如今歷歷在目。

這次到北京,劉玲夫婦聽了鍾耀群還在獨身,便說:“我們給你介紹一個人,這個人在新華書店工作。”

鍾耀群去相看:人確實不錯,長得高高的,白白的,也有一定的文化。可是談了兩次話,覺得不對味兒,回昆明又通了兩次信,便結束了交往。

再次到北京,劉玲聽到鍾耀群和新華書店的那位中止了,說:“這次我給你介紹一個,他是作家,叫端木蕻良。” 鍾耀群聽了一驚,說:“什麼?他都多大了啊!”

端木蕻良在鍾耀群的印象中是很大年紀的人了,鍾耀群當年看他的《科爾沁旗草原》時才十六歲。

劉玲說:“這個人四十多歲。”

鍾耀群說:“不止吧?”

劉玲說:“這有什麼,弄不了假!他發表小說的時候歲數小,你才誤認為他老。”

聽說端木蕻良的年紀不像想像的那麼大,她倒有些動心。他的《科爾沁旗草原》在鍾耀群的心中還留著很深的印象。

於是,鍾耀群同意和端木蕻良見面,但不能隨便就相看,要與組織彙報。

回到團裡一說。團領導說:“端木蕻良?他快八十了吧?不過給你假,你可以到北京軍事學院採訪,收集素材寫劇本,給你一個月假。”

七月,鍾耀群坐飛機到了北京,一下飛機,劉玲和賀尚華帶著端木蕻良來接她。

鍾耀群想像中的端木蕻良是粗獷的,捲曲的頭髮,和他小說裡形容的森林一樣;而事實上與想像的相反:他白白的,清瘦,背略略有點馱,穿著中山裝,一副文人書生相。

鍾耀群穿著軍裝,個子也高,帶著肩章,很是威武,和端木蕻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見到他,鍾耀群很自然地想起了他描繪的草原的那詩與哲理融為一體的語句:大地不平,是因為大地總有流不完的眼淚。那語言多好啊!流動著的江河湖泊,那是大地為人世上不平而流動著的眼淚,這不僅是想像的藝術,也是作家閱歷人間滄桑的感概啊!

總之,人和鍾耀群想象的不一樣。

鍾耀群:陪伴三十七個春秋,風雨同舟,與端木蕻良平淡相識的妻子

圖 | 端木蕻良

劉玲夫婦為了讓他們有機會在一起談談,把他們介紹到一塊,就走了。

端木蕻良和鍾耀群到了和平餐廳吃西餐。他問鍾耀群愛吃什麼,鍾耀群也沒客氣,說:“我吃大蝦。”

端木蕻良便要了一大盤蝦。邊吃邊談,

端木蕻良說他看過鍾耀群演的戲。鍾耀群問看的什麼戲。

端木蕻良說:“《陳園園》。”

鍾耀群說:“我在十六歲的時代就看了你的作品,喜歡讀你的書。”

她告訴端木蕻良,那時,在湖南長沙九戰區流動宣傳隊,大家都想看書,但又買不起,就到書店去偷。《科爾沁旗草原》就是從書店偷來看的。

端木蕻良笑了。他們很談得來。當晚端木蕻良送鍾耀群到萬銘軍隊隊招待所,說明天便來看鐘耀群。

次日,端木蕻良如約而來。

本來鍾耀群與端木相識後還要處一段的,這時,一封來信促進了他們關係的進展。

這封信是鍾耀美寫來的,告訴鍾耀群:文工團的政委的妻子自殺了,如果鍾耀群這次在北京找不到對象,就以組織決定的方式把鍾耀群嫁給文工團政委。

妹妹讓鍾耀群快點拿主意:若不及時定下來,組織就給你做決定了,你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那時一些女同志在找對象時自已沒有自主權,組織分配給誰就是誰。

鍾耀群也慌了:一旦組織上定下這事了,那就麻煩了,嚇得鍾耀群去找當時在北京開會的軍區宣傳部長馮牧,告訴他目前的情況。

部長馮牧聽了後,說:“個人的問題由個人做主,組織不能包辦婚姻。任何人也無權干涉。你如果相中了那個作家,我們支持,可以去調查。”聽了這話,鍾耀群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鍾耀群立刻寫信給妹妹,讓她向團首長報告,請組織派人來調查端木蕻良。

團裡來人調查後,發現端木蕻良有一個疑點:左聯時期有一個人的被捕,懷疑是端木蕻良向反動派告密的。

這個問題說也說不清,查也查不明白,也是很要人命的,組織上把這個事告訴給鍾耀群了。

按理,團裡發現這個問題是不應告訴鍾耀群的,因為這是組織秘密,但他們講給鍾耀群聽。目的是讓鍾耀群不和端木蕻良再處下去,好回團裡嫁給那個政委。

沒想到,鍾耀群聽了這事後,說:“這個問題都沒弄清是真是假,有什麼可擔心的!”

後來查明,那事果然與端木無關,不然,端木也入不了黨的。團首長見鍾耀群主意已定,便說:“和端木蕻良結婚可以,但不能調走!” 鍾耀群答應了。

和端木蕻良從認識到登記結婚,前後才三個月。這麼快。他們就準備結婚了。

登記結婚那天是一九六0年三月,他們倆到西城區裡的街道登記,端木蕻良在“婚否”一欄中寫道:喪偶;鍾耀群寫:末婚。

出到門外,端木蕻良自言自語地說:“十八年了。” 鍾耀群說:“不簡單,苦守寒窯十八年啊!”

他們到北京飯店要了一盤大蝦,一懷酒,吃完了飯,就各走各的路:鍾耀群乘當晚車去山西沁源採訪,端木蕻良去北京電影製片廠去參加對白刃的批判會。

鍾耀群:陪伴三十七個春秋,風雨同舟,與端木蕻良平淡相識的妻子

山西沁源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歲月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英雄人物,但是新中國成立後,這裡的人民群眾生活還相當貧困。

鍾耀群住在山西沁源縣一個大隊的婦女主任家裡。婦女主任的一家人都睡在一個炕上,鍾耀群睡在最邊上,靠著婦女主任。

他們晚上睡覺都脫光衣服的,嚇得鍾耀群都不敢翻身,臉衝牆。地中央放著一個大木桶,夜裡就聽見嘩地一陣子,嘩地一陣子:起來小便。

後來鍾耀群和婦女主任說:“給我找一個有小炕的人家吧!”

鍾耀群又搬到一戶貧農家,這家人口少,鍾耀群自已睡一個小屋一鋪小炕。

鍾耀群和這家相處得很好。鍾耀群把供應給自己的東西全交給他們,大家在一起吃。那小孩子都不會吃肉。一盆白米飯端上來,他們以為那是多好的菜呢,拿它當菜吃。鍾耀群卻喜歡吃大查子和煎餅。

白天和農民在一起勞動,收工回來後為農民理髮。閒來,這些沒有到過城市裡去的農民也和鍾耀群在一起山南海北地侃。

他們問鍾耀群:“你們城裡人的廁所都在屋裡嗎?將來農村也能有樓房嗎?”

他們都叫她“老鍾”,處得相當好。後來團裡通知,要鍾耀群先回去參加“四清”學習,她可以有一個月的婚假,然後再回昆明。

一九六0年五月初,鍾耀群從山西沁源回到了北京。

端木蕻良的居室在東單三條,是一個木板樓,他的屋子亂得不得了,四下全是書,床上也是書。

五月要結婚,那時妹妹也來北京參加姐姐的婚禮,幫鍾耀群佈置新房。

妹妹買來一張新床,又用一塊白布把所有的書都蓋起來,書沒處藏沒處放,只能這樣裝點一下子。案頭擺放了鮮花,點燃了香。端木蕻良把屋中的燈泡換成紅色的。

小屋雖然簡陋,但是經過裝飾,顯得喜氣洋洋。

5月5日那一天,二人請在北京的軍區首長吃飯,司令員秦基偉、政委金如柏和副司令陳康、許志奮都來了。秦司令為他們主持婚禮。

端木蕻良的大哥安排的飯菜,在西單鴻賓樓擺了兩桌,要了三隻北京烤鴨。那時是困難時期,烤鴨是有限制的。

為了不誤團裡的演出和創作,又能讓鍾耀群度密月,首長讓鍾耀群到駐北京香山的軍事學院體驗生活,寫劇本,給她一個月的創作假。

新婚後的一天,端木蕻良和鍾耀群一起上街,進了商店,他手裡拿著一把票子,對鍾耀群說:“你看要買什麼?”

鍾耀群笑了,問他:“你看,我需要嗎?”言下之意:我是個軍人,又有工資,你把錢收起來吧!我什麼都不需要!

當時端木蕻良是很貧困的。婚前他對鍾耀群說:“你知道嗎?我的身後有一連人呢!“

那時,端木蕻良養活大哥一家子、三哥的孩子,老少一大幫,他自已還要生活,他還要買書。

鍾耀群不需要他為自己花什麼錢,可是結婚了,又總不能不為妻子買點啥做紀念,端木蕻良非要給鍾耀群買點什麼不可,鍾耀群也只好同意了,最後選了一根表褳。

其實這個鍾耀群也不缺,就是為了滿足端木蕻良的愛心,才同意買的。一個月很快過去了,鍾耀群不得不回部隊。

……

……

鍾耀群:陪伴三十七個春秋,風雨同舟,與端木蕻良平淡相識的妻子

鍾耀群和端木蕻良風雨同舟,度過了三十七個春秋,社會上流行一句話,說:“丈夫的成功有妻子的一半,”端木蕻良的創作凝結了鍾耀群的心血,鍾耀群為端木蕻良犧牲了太多。

本來是一個一級演員,為了照顧端木蕻良,從雲南調到北京,雖然進了首都,可是她放棄了從小就熱愛並早有成就的戲劇,從此甘心默默無聞地陪伴在丈夫的身邊。

鍾耀群陪伴丈夫端木蕻良遭遇了建國以來歷次極左運動的折騰,尤其是鍾耀群陪伴端木蕻良飽受了文史上別有用心者的攻擊,坎坷的人生使他們淡化了名利,榮辱不驚。

如今,八十多歲高齡的鐘耀群老人在端木蕻良逝世後,得到北京市委的支持,為端木蕻良編撰著《端木蕻良文集》,現在己出版了八卷。

鍾耀群:陪伴三十七個春秋,風雨同舟,與端木蕻良平淡相識的妻子

圖 | 左起趙鬱秀、端木蕻良、舞蹈家賈作光 攝於1985年

文 | 鐵敵青紅上

中國作協會員,遼寧省昌圖縣人氏,做過知青、解放軍戰士、工人、公務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