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以後怎麼處理自己的古玩藏品?

玉瓷畫古玩收藏


我看有的人把父輩的東西便宜處理了,有的人為了防止後代不懂行,便宜處理,把每個東西都登記造冊,標註上價格,還有人直接把價格標高了不少,比如一個民國瓷瓶,買價2000,他直接標註為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4000買入。哈哈哈。











同相宜古文化


收了千件以上,精品也不少,怎奈二個兒子,孫子都不忎興趣。我也70多了至今還沒想出怎麼處理,他們生活條件也好,我也不缺錢用。至於芷品怎麼處理那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老柳86979436


第一種,非常好的,具有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的官補刺繡精品,我拿來在博物館和各地的藝術館做展覽和文化傳播,原來還有一個自己的藝術館,裡面都是個人藏品,現在部分藏品我已經捐給北京工美博物館了,博物館也給我發了捐贈證書。

第二種是我覺得自己非常喜歡的,願意放的時間長一點的,我會把它封存起來,自己收藏保管,將來老了做自己的養老院費用吧。

第三種可能有一部分有特殊意義,難得收集起來的,可以放在家裡,留給孩子作為紀念品。

第四種有賣相的,作為以藏養藏投資收藏的用品,在適當的時候送到拍賣公司,我每年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流通的,那麼還有一些是我在內部群裡面和朋友拿來交換和交流用的。

北京工美博物館舉辦的精品刺繡和玉器展

展覽期間的媒體報道

工美博物館發放的捐贈展品證書

私人藝術館一角


玉見沈華


從“收藏愛好者”出發,最終達到“收藏家”的級別,少則數十年,多則一生。而晉級“收藏家”之後,最終要面臨的問題是怎樣妥善處置自己的藏品。收藏家的目標到底應該是什麼?

成為收藏家,說的是一代人,成為收藏家族,是兩代人以上的概念。在中國,家族收藏的案例並不突出,個人收藏的結局因人而異,比如瓷器收藏大家仇炎之,系古玩商人出身,在收藏的文化學養方面有所欠缺,隨著他的去世,其藏品也被後人散盡;而文人葛士翹的收藏文化內涵較高,在他去世後,其藏品得到後人的珍藏,較為幸運。

國內收藏代表人物之一王世襄

出身北京書香門第,又在故宮這個傳統文化中心成長起來,其收藏文化研究獨步當代。他在去世前把“國寶”珍品間接交給國家博物館收藏;把“民寶”珍品通過拍賣行拍賣給民間收藏高人收藏,實現了自己的收藏願景。

瑪格基金會博物館

相比國內收藏狀況,西方的收藏案例更有借鑑價值。西方藏家中有為數不少的家族收藏,其中部分更是成為世界家族收藏典範,甚至促成一個歷史時期藝術的繁榮發展。從這些有代表性的收藏案例,能清晰地看出成為藏家的必要條件包括充分的財力、鑑賞力、文化學養,以及對藝術由衷的熱愛。此外,對部分西方著名藏家的抉擇稍加分類總結,關於“收藏家的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就很容易得出結論。


抉擇之一·建立博物館

意大利貝利尼家族的藝術收藏已經有超過600個年頭的歷史,1495年,第一座貝利尼博物館在威尼斯成立,在隨後的幾百年間,該家族在佛羅倫薩及意大利之外的法國、英國、美國又興建4座分館。十八世紀時貝利尼家族中的老路易吉是意大利文物收藏界的權威人物,在他周圍聚集了一批優秀的古董收藏家、學者、評論家,及拍賣界人、博物館和畫廊人士,形成活躍而良好的藝術氛圍,堪稱家族收藏中學識、家傳體系優良的經典案例。

美國洛克菲勒家族在1879年資產就已過億,1913年則以1億美元創立了以家族命名的基金會,基金會的兩大項目之一便是對文化藝術的扶植。 1929年小洛克菲勒的太太聯合另外兩位創始人成立了紐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最初的藏品基本來自洛克菲勒家族收藏,包括對前衛先鋒藝術和對經典藝術的收藏。


抉擇之二·成立畫廊、基金會

法國瑪格家族對待藝術品的模式是既經營也收藏。1945年,瑪格集團的創始人艾蒙·瑪格開辦瑪格畫廊,代理諸如馬蒂斯、米羅、夏加爾、賈柯梅蒂等藝術家的作品。後來瑪格的長子在紐約學習期間結識很多美國優秀藝術家,藉此機會擴展了家族的藝術經營和收藏。艾蒙·瑪格在經營畫廊的過程中,越來越感到需要建造一個既能容納自己大量收藏,又能為藝術家提供工作與交流環境的空間,這個想法促成瑪格基金會博物館於1964年建成。

墨西哥西蒙家族收藏有3000多件不同國別、年代的重要藝術品,作為墨西哥電信巨頭的西蒙於20世紀90年代初創立了西蒙基金會,是歐洲本土之外大的藝術品私人收藏機構之一,其藏品多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譽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展出。


抉擇之三·公益捐贈

德國企業家路德維希收藏了從古希臘羅馬雕塑到蘇聯社會主義藝術在內的6000多件藏品,也是世界上收藏畢加索作品的最重要藏家,在 1976-1996年間,路德維希夫婦前後15次向德國、匈牙利、瑞士、俄羅斯、中國的國家博物館捐贈了大量藏品,所以目前全世界有20多個博物館展出路德維希的藏品,有十多個以其命名的博物館和藝術基金會。


抉擇之四·私人收藏倉庫、家庭陳列

法國威爾頓斯坦家族1903年就在紐約與人合夥開美術館,1925和1929年又分別在阿根廷開辦畫廊,1950年該家族僅在紐約畫廊的藏品就已達2000多件,他們也一直是盧浮宮大的交易方之一,還曾參與創辦著名的佩斯畫廊,一度擁有強大的畫廊帝國,目前他們放置藏品的地方極其神秘,數量非常可觀。

英國巴特勒家族以收藏中國瓷器而著稱。20世紀中期,邁克爾·巴特勒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第一次購買了中國瓷器,迷上了這些來自東方的古玩,自此開始收藏中國瓷器。在最初的20年間,巴特勒還停留在收藏的初級階段,自1980年代開始他確定自己的收藏方向為17世紀中國瓷器,此後他逐漸從外行藏家蛻變為專業瓷器收藏家。巴特勒的瓷器藏品放置在他位於英國鄉間的別墅中,目前絕大部分已經傳給下一代。


由此可見,有良好傳承系統的西方藏家往往會建立博物館來放置藝術品,而這一類博物館大多在後世成為世界重要藝術博物館;另一部分在近現代崛起的西方收藏家族,極大地推動了現當代藝術的發展,由他們創立或推動成立的博物館,不少成為現當代藝術的重要博物館;另有一些20世紀中期發展起來的西方藏家,在已有的藝術收藏模式上,摸索出一些新的方式,比如成立基金會或畫廊;再有一些私人藏家,選擇將藏品陳列於自己的住宅或倉庫,還有的則選擇向國立博物館進行捐贈……在以上幾種收藏的最終歸宿方式中,捐贈無疑是非常有公益價值的,但對於個人收藏而言,顯然,建立博物館或美術館是最理想的一種。


藝術品在交易和拍賣中實現貨幣價值的兌現,但歷史的積澱才是真正讓藝術品價值翻番並且延續其審美生命的唯一途徑,而讓人們記住一件藝術品的最簡單方式就是把它放到美術館讓人瞻仰。


戀惜工作室


我會把我的藏品全砸碎了,以免再嚯嚯別人











賈義強2020


知道為什麼地攤永遠都有漏可撿嗎?!就是一批一批的老藏友辭世後,他們的後人在他在生時看著這堆“破爛”就心煩!好不容易等到他終於都駕鶴了,馬上將全屋“垃圾”倒掉,或叫些收破爛的來全部搬走!迫不及待的大掃除重新裝修,這些龍蛇混雜亦真亦假的東西又大都流入地攤古玩城,又一些人“撿”去收藏……如此類推、生生不息,週而復始,收藏界就是如此天天演繹著……傳奇故事。


大頭誠2


以藏養藏











帥比柒




四川菸酒百貨


這樣的好藏品人見人愛,還用處理嗎[大金牙]





白向銀中國古玉學堂


老爸喜戈壁石,慢慢也影響了我。我的奇石收藏都是老爸給的。我覺得以收藏為樂,自己喜歡的就是精品,就有其收藏價值;以收藏為生,就必須瞭解市場,市場接受的才有經濟價值。

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走入這一美妙的世界,希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珍惜父輩留下的藏品,不敢說發揚光大,也不要糟蹋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