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華州區高塘街

秦三民 張書經  高塘街地處華州區高塘五塬三川自然區域的中心位置,東依小高塘塬,南有百畝青竹相伴,西臨大澗峪河,十多眼清泉環繞周邊,匯聚溪流長年不斷,環境優美,東西、南北公路交錯,交通便利,商貿興隆,是秦東久負盛名的百年古鎮。

「渭南」華州區高塘街

  傳說很早以前,高塘塬區的街市在今澗峪口。那時陝南的土特產和關中的物資交流集散地就設在峪口,連澗峪淺山區也有不少商鋪、騾馬店,主要是方便非集合會時的經常性貨物交流。因而出現過一種說法,澗峪河本叫沼水,因峪口有街市,後得名街峪,又因街市衰落,慢慢演變成了澗峪。據傳說當時陝南的麻絲、掃帚、杖把、核桃、生漆、板材、桐油、木炭等源源不斷流向關中,關中的鐵器、瓷器、鹽、鹼、棉花、棉布以及各種日用品供向洛南、龍駒寨、三要司、保安等地。後來因山口地形不便、貨場小,東峪的人常到柿村、腰村一帶交易,西峪道和渭南塬一帶客商常到東陽江村一帶交易,高塘塬便形成了柿村街市和江村街市。  到了明朝嘉靖年間,華州發生大地震,造成慘烈的人員傷亡,導致人口由13餘萬銳減到不足5萬。據《華縣誌》載華州西南塬區災情更甚,人口減少更為嚴重。為使大震後災區興農重建,明王朝採取移民舉措,嘉靖帝頒詔從晉、察、冀北部農業不發達地方,將移民集中到山西洪洞縣和晉祠兩地,朝廷派員籌資遣送他們到華州災區安置定居。高塘當時安置了大量移民,這正是老人們常講祖先是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的因由。當時所來移民中有龐、程兩富戶為安穩移民情緒,在高塘堡西北崖下、古廟崇慶庵東南修建了山西會館和大戲樓,移民常到會館相聚敘舊、看戲娛樂、洽商生意。隨之有人也做點百貨及吃食買賣,這就出現了最早的高塘街雛形。這正是民間流傳“先有高塘堡後有高塘街”和“先有高塘會館後有高塘街”的原因。  清朝嘉慶八年(1803年),裡峪、寺峪局地突降特大暴雨,引發罕見的大洪水,洪峰高數丈,巨石隨洪流急洩而下,導致裡峪河改道,沖毀了柿村街市,原來商鋪、門店、街道變成了一大片亂石灘,有的大石高六七尺、長丈餘。最大的巨石在下河村東,常有人在上晾曬糧食,上世紀六十年代修高塘街到同家村大橋時,才將其破為石條做了橋墩。洪水過後,柿村街下遷到高塘街,圍繞高塘會館興起了丁字形街,使高塘街從雛形擴展成街道。因當時鄉村人習慣喝玉米做的燒酒,高塘街便興起了以燒酒為業的“日昇號”商行,民間稱之為“燒鍋”。此後,有拆字頭的王家、鐵裡的李家、趙家莊的趙家和柿村的郭家合夥,在“日昇號”對面創辦了“四合成”大藥房,並恭請趙、郭、田、李四位著名中醫坐堂就診,特別是第四代名醫李蘭亭,潛心藥理,彙集名方,醫術高明,妙手回春,譽滿高塘名揚華州。當時四方商賈也雲集高塘。號稱“藍田勺勺客”的胡老三從藍田來到高塘,在高塘經營以食宿為業的胡家店。他所做的biangbiang面以量足、質優、色鮮、味美被過往客商所稱道,民間也紛紛仿效,一時間biangbiang面成了關中東府的名小吃。接著有了鐵匠鋪、木匠鋪、茶館、飯館、裁縫鋪、雜貨店,高塘街生意興隆,集會日形成。當時按傳統文化習俗單數為“陽”,確立赤水街是三日、七日集會,高塘街以五日、九日為集會,自此高塘成為十里八鄉人趕集購物、買賣東西的正式集鎮,和赤水鎮成為齊名的關中東府四大名鎮,高塘街便有了高塘鎮的稱呼。高塘街生意的興隆也勾起了土匪的歹心,為了保高塘街的平安,高塘街道後來築起了南、中、北三座塔墩,夜夜有人輪班打更值夜,使高塘街免遭搶掠之災。  高塘街最為興盛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那時隴海鐵路正式運行,不僅全國各地的日用百貨,名優特產隨鐵路運輸之便湧進高塘街,就連上海、天津的東洋貨、西洋貨也上了街道市面,各種稀奇的鏡子、盆子、襪子、手絹、毛巾、牙膏、熱水瓶也上了市。過去商洛一帶從龍駒寨水運進的貨物,變成了從高塘進鐵路運的貨(價格便宜),於是高塘的銷售量大增、貨物銷售範圍西從渭南塬東至金惠塬,北起赤水南抵商洛。街市也變得有了專門市場,有牲口市、糧食市、棉花市、布市、木頭市、鐵瓷市等等,門店還有理髮店、裁縫鋪、食堂、肉店(架子)、染坊、照相館、乾菜店(調料)等等。街上氣氛最熱鬧和誘人的還要算飲食市場,有餄餎、炒粉、雞蛋醪糟、麻花、油糕、罐罐餃子、煎餅等等,應有盡有。那時的高塘街每當夜幕降臨,店鋪收攤上門後,朗朗帶調的“唱賬聲”、算盤聲此起彼伏,成了街市特有的一種初夜景觀。  隨著高塘街商業的興起,高塘街的文化活動也日益活躍。每逢春節前的臘月會,特別是農曆臘月廿五,趕集上會買年貨的男女老少擠滿街道,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正月初五的燈籠會更熱鬧非凡,到處是燈籠,有鐵絲燈、印花紙燈、紅火蛋燈、玻璃鏡子燈、馬蹄燈、風轉燈。買燈人有手提的、籠裝的、揹簍背的。因怕人擠壞,有的高高舉過頭頂,有的把小孩架在脖子上讓娃提著,令人眼花繚亂。過了農曆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街道有敲鑼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跑旱船的,有耍社火的,最有名的是鐵裡芯子,晚上還有搭臺唱大戲的。高塘街每年春暖花開、夏收後、秋收後都有大戲,每次演五天左右,西安的三義社、易俗社、五一劇團都到高塘演出過多年,渭南劇團、華縣劇團幾乎年年來演。  高塘街是一個古老的街、立街500年、興隆200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百年古鎮,高塘街,是一個商業繁華的街,是老百姓眼裡最“熬貨”(沒有賣不了、沒有買不到的意思)的街;高塘街是一個文化活動繁榮的街,書、畫、藝、唱一應俱全;自明末清初以來,行政管理及社會治理機構多設置常駐於此;當今又是交通運輸和文化旅遊的中心和重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