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人什麼關於古代男女送定情信物,而且是簪子和玉佩之類的詩詞嗎?

查伯


在古代,送定情之物,都是帶有些許的悲涼,難以抑制的淒涼!

蝶戀花:詠木雕髮簪

掩映眉梢春嫋娜。夢寄多情,掌上玲瓏顆。

一縷青絲心可可,重逢早種因和果。

料是前生應識我,木骨繾綣,慣向雲中臥。

對鏡幽噴鼻開一朵,為君巧把相思鎖。

最是一把相思淚,難解心上愁,抽不斷的離人淚,斷不掉的相思情!只願為君待閨中,恨不見君,只因相思物!

愛情,就應該哈哈大笑,在這孤僻的宇宙中,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是哪一顆消逝的流星!

李商隱一句:

“垂手亂翻雕玉佩,招腰爭舞鬱金裙。”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我們總是寄託愛情與美好的事物中,相思也許是最美的情緣吧!在那個年代,唯有物件才能表現戀人的思緒,不像現在社會社交媒體那麼發達。

問湘君何處翱遊,怎弭節江皋,江水東流。

薜荔芙蓉,涔陽極浦,杜若芳洲。

駕飛龍兮蘭旌蕙綢,君不行兮河故夷猶。

玉佩誰留,步馬椒丘,忍別靈脩。

天下誰人不識君,我自相思,順水流。

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古語云: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可以說是文人雅士高貴情操的象徵,也是男子送與心愛女子的定情之物。見玉如見人,尤其是在富貴人家、書香門第、宮廷貴族中,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古代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在定親的時候,雙方父母往往會交換玉佩作為信物,讓有婚約的孩子時刻佩戴。

在任何一個時代,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們,總會有不同的定情物品,你會用什麼寄託你的愛情信物呢?


七叔說歷史那些事


木瓜一一詩經.衛風。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你送我木瓜,我送你玉佩,這並不代表回扳,而是希望我倆能永遠相好。

你送我桃子,我送你玉佩,這並不代表回報,而是希望我倆能永遠相好。

你送我李子,我送你玉佩,這並不代表回報,而是希望我倆能永遠相好。


陳年往事1222


你好,我是眉畫張敞,一名語文高級教師,喜歡古詩詞,我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古代男女在戀愛中也是會互送定情信物的。定情信物種類很多,大多是簪子、玉佩、香囊、手帕、荷包、戒指、羅漢錢之類,古代文人也留下了不少這方面的詩詞。

我們先來看一首詩,這是三國時期的才子繁欽的《定情詩》,這首詩比較全面地告訴我們古人定情信物都送些什麼。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扣扣?香囊系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從詩中可見,古人定情所送的信物也是五花八門,但是相贈最多的信物還是首飾。


你問題中所問的是簪子、玉佩之類的物品,也就是比較貴重的首飾類物品了,我來給你提供幾首跟這類信物有關的詩詞。

一、《詩經》中的名篇《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這裡的瓊琚、瓊瑤、瓊玖都是珍貴的玉製配物,在這裡作為贈與戀人的愛情信物。

這是一首愛情詩,描寫的就是戀人之間互相贈送信物。

相比與成語”投李報桃“,這首詩裡面回報給愛人的物品價值要遠遠高於對方的饋贈。

它告訴我們,感情不是用物質的多少或貴重與否來衡量的,它更重要是一種心靈和精神的契合,是對情誼的一種珍視,是對彼此的忠貞不渝。

二、漢樂府的《鐃歌十八曲》之《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它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妃呼狶,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這裡描寫了一個用情專一的貞烈女子的愛情。

她所愛的人在大海之南,她經過反覆考慮,準備了一隻玳瑁製作的髮簪,準備贈給自己的情郎,並且非常用心地用美玉來裝飾這隻髮簪。

女子滿心歡喜地憧憬著相聚的時刻,但是風雲突變,她聽說自己深愛的男子有了二心,悲憤不已,把信物玳瑁簪折斷、砸碎、燒燬,然後迎風拋灑,以此表達與這個負心男子的決絕之心,但是女子心中的悲痛、失望、思念和回憶也難以掩飾。

三、唐代張籍的《節婦吟 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裡。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首詩裡的相贈物品為鑲有明珠的耳環。

這首詩表面上寫的是一位節婦為了忠於丈夫,面對他人的追求,經過思想鬥爭後,毅然歸還定情信物,對那位追求者抱歉地說一聲”相見太晚“;實際上詩裡面暗含了作者忠於朝廷,拒絕高官李師道收買的決心。

雖然其中含意與表面意思相差甚遠,但是其中有信物相贈之意,所以姑且把它也算作戀人之間信物相贈的作品吧!

四、宋代陸游的詞《釵頭鳳》: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番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

這首詞詞牌名是”釵頭鳳“,也有人說是陸游與表妹唐婉定婚時,把家傳的一支”鳳頭釵“作為定情信物送給唐婉。

後來陸游在母親的逼迫下,休了唐婉,唐婉另嫁他人。多年以後,陸游與唐婉又在沈園偶遇,陸游在沈園題這首詞表達思念和愛意。

信物猶在,人各東西,這支鳳頭釵就是這個愛情悲劇的見證。


總之,古代戀人之間也喜歡用互贈信物來表達忠貞的愛情,留下了很多跟定情信物有關的優美詩篇,也留給今天的我們許多美的感受。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眉畫張敞


最早的,如《詩.鄭風丶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漢樂府鐃歌《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以問慰君?雙珠玳瑁簪。"

都以玉佩丶玉簪為定情物。


用戶3253102189658


古代人送簪子和玉佩作為定情物的詩句很多。幾乎好多詩詞大家都描寫過。如辛棄疾,黃庭堅,王維,晏幾道等都寫過。下面我就髮簪和玉佩各轉述一首。

《蝶戀花.詠木雕髮簪》掩映眉梢春嫋娜。夢寄多情,掌上玲瓏顆。一縷青絲心可可,相逢早種因和果,料是前生應識我。木骨纏綿,慣向雲中臥。對錦幽香開一朵,為君巧把相思鎖。

《解佩令.玉階愁感》北宋晏幾道作。玉階愁感,年華暗失。掩深宮,團扇無緒。紅得當時,自翦下,機中輕素。點丹青,畫成秦女。涼襟猶在,朱弦未改,忍霜紈,瓢零何處。自古悲涼,是情事,輕如雲雨。倚麼弦,恨長準訴。


遊遊蜉蝣


簪子——愛意堅決

《鐃歌十八曲》之《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狶!

秋風肅肅晨風颸,東方須臾高知之!


酑醉醋


在古代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物資匱乏,這樣的話商品種類就很少。一般大多數送簪子,也就代表一見鍾情,一心一意,對彼此一個承諾;相對送玉的都是家庭狀況比較好的,有時把君子和玉來相比,彼此送玉件,也是表達彼此的愛高尚無瑕疵!


小竹屋


何用通音信,蓮花玳瑁簪。


祝茹ZR


詩經看看便知,


用戶99746904325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